Linux系统中的 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同vmstat一样,iostat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用yum install sysstat 直接安装。

1.命令格式:

iostat[参数][时间][次数]

2.命令功能:

通过iostat方便查看CPU、网卡、tty设备、磁盘、CD-ROM 等等设备的活动情况, 负载信息。

3.命令参数: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k 以 KB 为单位显示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N 显示磁盘阵列(LVM) 信息

-n 显示NFS 使用情况

-p[磁盘]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t 显示终端和CPU的信息

-x 显示详细信息

-V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所有设备负载情况

命令:

  iostat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30 0.02 5.07 0.17 0.00 86.44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22.73 43.70 487.42
sda1 0.00 0.00 0.00
sda2 0.11 3.74 3.51
sda3 0.98 0.61 17.51
sda4 0.00 0.00 0.00
sda5 6.95 0.12 108.73
sda6 2.20 0.18 31.22
sda7 12.48 39.04 326.45

说明:

cpu属性值说明: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备注:如果%iowait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如果%idle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idle值如果持续低于10,那么系统的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disk属性值说明: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即被io消耗的cpu百分比

备注: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I/O 队列太长,io响应太慢,则需要进行必要优化。如果avgqu-sz比较大,也表示有当量io在等待。

实例2:定时显示所有信息

命令:

iostat 2 3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30 0.02 5.07 0.17 0.00 86.44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22.73 43.70 487.42
sda1 0.00 0.00 0.00
sda2 0.11 3.74 3.51
sda3 0.98 0.61 17.51
sda4 0.00 0.00 0.00
sda5 6.95 0.12 108.73
sda6 2.20 0.18 31.22
sda7 12.48 39.04 326.44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88 0.00 7.94 0.19 0.00 83.00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6.00 0.00 124.00
sda1 0.00 0.00 0.00
sda2 0.00 0.00 0.00
sda3 0.00 0.00 0.00
sda4 0.00 0.00 0.00
sda5 0.00 0.00 0.00
sda6 0.00 0.00 0.00
sda7 6.00 0.00 124.00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9.12 0.00 7.81 0.00 0.00 83.07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4.00 0.00 84.00
sda1 0.00 0.00 0.00
sda2 0.00 0.00 0.00
sda3 0.00 0.00 0.00
sda4 0.00 0.00 0.00
sda5 0.00 0.00 0.00
sda6 4.00 0.00 84.00
sda7 0.00 0.00 0.00

说明:

  每隔 2秒刷新显示,且显示3次

实例3:显示指定磁盘信息

命令:

  iostat -d sda1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d sda1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1 0.00 0.00 0.00

说明:

实例4:显示tty和Cpu信息

命令:

  iostat -t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t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Time: 14时58分35秒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30 0.02 5.07 0.17 0.00 86.44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sda 22.73 43.70 487.41
sda1 0.00 0.00 0.00
sda2 0.11 3.74 3.51
sda3 0.98 0.61 17.51
sda4 0.00 0.00 0.00
sda5 6.95 0.12 108.73
sda6 2.20 0.18 31.22
sda7 12.48 39.04 326.44

实例5:以M为单位显示所有信息

命令:

  iostat -m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m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30 0.02 5.07 0.17 0.00 86.44 Device: tps MB_read/s MB_wrtn/s MB_read MB_wrtn
sda 22.72 0.02 0.24
sda1 0.00 0.00 0.00
sda2 0.11 0.00 0.00
sda3 0.98 0.00 0.01
sda4 0.00 0.00 0.00
sda5 6.95 0.00 0.05
sda6 2.20 0.00 0.02
sda7 12.48 0.02 0.16

实例6: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

命令:

  iostat -d -k 1 1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d -k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 22.72 21.85 243.71
sda1 0.00 0.00 0.00
sda2 0.11 1.87 1.76
sda3 0.98 0.31 8.75
sda4 0.00 0.00 0.00
sda5 6.95 0.06 54.37
sda6 2.20 0.09 15.61
sda7 12.48 19.52 163.22

说明: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一次传输”意思是“一次I/O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能会被合并为“一次I/O请求”。“一次传输”请求的大小是未知的。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

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

kB_read:读取的总数据量;kB_wrtn:写入的总数量数据量;

这些单位都为Kilobytes。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磁盘sda以及它的各个分区的统计数据,当时统计的磁盘总TPS是22.73,下面是各个分区的TPS。(因为是瞬间值,所以总TPS并不严格等于各个分区TPS的总和)

实例7: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命令:

  iostat -d -x -k 1 1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d -x -k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0.44 38.59 0.40 22.32 21.85 243.71 23.37 0.04 1.78 4.20 9.54
sda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8.90 0.00 8.26 6.46 0.00
sda2 0.36 0.43 0.11 0.01 1.87 1.76 63.57 0.01 63.75 1.94 0.02
sda3 0.00 1.24 0.04 0.95 0.31 8.75 18.42 0.04 39.77 8.73 0.86
sda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0 0.00 19.67 19.67 0.00
sda5 0.00 6.65 0.00 6.94 0.06 54.37 15.67 0.26 36.81 4.48 3.11
sda6 0.00 1.71 0.01 2.19 0.09 15.61 14.29 0.03 12.40 5.84 1.28
sda7 0.08 28.56 0.25 12.24 19.52 163.22 29.28 0.27 21.46 5.00 6.25

说明: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 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另外 await 的参数也要多和 svctm 来参考。差的过高就一定有 IO 的问题。

avgqu-sz 也是个做 IO 调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直接每次操作的数据的大小,如果次数多,但数据拿的小的话,其实 IO 也会很小。如果数据拿的大,才IO 的数据会高。也可以通过 avgqu-sz × ( r/s or w/s ) = rsec/s or wsec/s。也就是讲,读定速度是这个来决定的。

svctm 一般要小于 await (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 svctm 的增加。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模式。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 elevator 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 CPU。

队列长度(avgqu-sz)也可作为衡量系统 I/O 负荷的指标,但由于 avgqu-sz 是按照单位时间的平均值,所以不能反映瞬间的 I/O 洪水。

形象的比喻:
       r/s+w/s 类似于交款人的总数
      平均队列长度(avgqu-sz)类似于单位时间里平均排队人的个数
      平均服务时间(svctm)类似于收银员的收款速度
      平均等待时间(await)类似于平均每人的等待时间
      平均I/O数据(avgrq-sz)类似于平均每人所买的东西多少
       I/O 操作率 (%util)类似于收款台前有人排队的时间比例

设备IO操作:总IO(io)/s = r/s(读) +w/s(写) =1.46 + 25.28=26.74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只需要0.36毫秒完成,现在却需要10.57毫秒完成,因为发出的 请求太多(每秒26.74个),假如请求时同时发出的,可以这样计算平均等待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单个I/O服务器时间*(1+2+...+请求总数-1)/请求总数 
       每秒发出的I/0请求很多,但是平均队列就4,表示这些请求比较均匀,大部分处理还是比较及时。

   实例8:查看cpu状态

命令:

iostat -c 1 3

输出:

[root@CT1186 ~]#  iostat -c
Linux 2.6.-.el5 (CT1186) 2012年12月28日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30 0.02 5.07 0.17 0.00 86.44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64 0.00 5.38 0.00 0.00 85.98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7.62 0.00 5.12 0.50 0.00 86.75

每天一个linux命令(性能、优化):【转载】iostat命令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检查Linux服务器性能的关键十条命令

    检查Linux服务器性能的关键十条命令 概述 通过执行以下命令,可以在1分钟内对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uptime dmesg | tail vmstat 1 mpstat -P ALL ...

  2. linux的性能优化

    转一位大神的笔记. linux的性能优化: 1.CPU,MEM 2.DISK--RAID 3.网络相关的外设,网卡 linux系统性能分析: top:linux系统的负载,CPU,MEM,SWAP,占 ...

  3. Linux 系统基础优化和常用命令

    目录 Linux 系统基础优化和常用命令 软连接 tar解压命令 gzip命令 netstart命令 ps命令 kill命令 killall命令 SELinux功能 iptables防火墙 Linux ...

  4. linux 常用性能优化

    linux 常用性能优化 1. 优化内核相关参数 配置文件/etc/sysctl.conf 配置方法直接将参数添加进文件每条一行. sysctl -a可以查看默认配置 sysctl -p 执行并检测是 ...

  5. 运维 07 Linux系统基础优化及常用命令

    Linux系统基础优化及常用命令   Linux基础系统优化 引言没有,只有一张图. Linux的网络功能相当强悍,一时之间我们无法了解所有的网络命令,在配置服务器基础环境时,先了解下网络参数设定命令 ...

  6. Linux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简析

    Linux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简析 2010-12-20 10:56 赵军 IBMDW 字号:T | T 性能问题永远是永恒的主题之一,而Linux在网络性能方面的优势则显而易见,这篇文章是对于Linux ...

  7. Linux/Android 性能优化工具 perf

    /***************************************************************************** * Linux/Android 性能优化工 ...

  8. 每天一个Linux命令(41)iostat命令

        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     (1)用法:     ...

  9. Linux性能监控分析命令(三)—iostat命令介绍

    性能监控分析的命令包括如下: 1.vmstat 2.sar 3.iostat 4.top 5.free 6.uptime 7.netstat 8.ps 9.strace 10.lsof 命令介绍: i ...

  10. 1分钟内检查Linux服务器性能的10条命令

    如果你的Linux服务器突然负载暴增,告警短信快发爆你的手机,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找出Linux性能问题所在?Netflix性能工程团队的Brendan Gregg写下了这篇博文,来看他们是怎样通过十条命 ...

随机推荐

  1. (转)SSIS处理导入数据时, 存在的更新, 不存在的插入

    问题描述: 当你把数据从其他数据库, 或者是文本文件之类的其他数据源导入到目的数据库时, 有时希望在导入的处理中, 能够实现"数据存在时更新, 不存在时导入" 在之前, 一般是通过 ...

  2. 21. Merge Two Sorted Lists(合并2个有序链表)

    21. Merge Two Sorted Lists Merge two sorted linked lists and return it as a new list. The new list s ...

  3. MapReduce: number of mappers/reducers

    14 down vote It's the other way round. Number of mappers is decid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splits. I ...

  4. 初识CGI

    CGI Web 服务器只能生成静态内容,而用户请求动态内容时,Web服务器只能借助一些应用程序来实现.CGI时一套标准,它规定了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方式. 静态内容与动态内容 要想理解什么 ...

  5. 抓包工具Charles简单使用介绍

    一是拦截别人软件的发送的请求和后端接口,练习开发. 二是自己后端返回的response拦截修改后再接收以达到测试临界数据的作用. 三写脚本重复拦截抓取别人的数据. 四支持流量控制,可以模拟慢速网络以及 ...

  6. 【知识总结】Java类初始化顺序说明

    微信公众号:努力编程的小猪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公众号留言 Java类初始化顺序说明 一个类中包含如下几类东西,他们前后是有顺序关系的 静态属性:static 开头定义的属性 静态方法块: static ...

  7. HDU4112

    对于n*m*k的方块,用手掰成1**1的那么搜需要的步骤是固定的,为n*m*k-,如果用刀切,因为可以把多块叠在一起切,所以对于长度为n的,将他切成0,所需要的步骤数位k 对于n*m*k的方块,用手掰 ...

  8. Centos75 安装 postgresql11

    切换到root账户, #安装yum 源 yum install https://download.postgresql.org/pub/repos/yum/11/redhat/rhel-7-x86_6 ...

  9. [问题解决]不使用PWM调速系统,彻底解决一个L298N带动两个电机却转速不同的问题

    问题描述:由单片机的VCC引脚供电,使用L298N控制两个电机,发现左右两个轮子的转速老是不一样,更多的情况是左轮转速高(左轮电机接OUT1和OUT2),右轮转速低(右轮电机接OUT3和OUT4)甚至 ...

  10. git squash 和 git rebase

    In git,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rge --squash and rebase? 上面链接的回答中的总结: Both git merge --sq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