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和可扩展的React-Redux
注意:文章很长,只想了解逻辑而不深入的,可以直接跳到总结部分。
初识
首先,从它暴露对外的API
开始
ReactReduxContext
/*
提供了 React.createContext(null)
*/
Provider
/*
一个储存数据的组件,渲染了ContextProvider,内部调用redux中store.subscribe
订阅数据,每当redux中的数据变动,比较新值与旧值,判断是否重新渲染
*/
connect
/*
一个高阶组件,第一阶传入对数据处理方法,第二阶传入要渲染的组件
内部处理了:
1. 对参数的检查
2. 对传入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没传怎么处理,传了提供什么参数,传的类型不同怎么处理,结果如何比较等等)
3. 静态方法转移
4. 对渲染组件的传递(传递给connectAdvanced)
*/
connectAdvanced
/*
保存每一次执行的数据,执行connect定义的方案和逻辑,新旧数据对比(全等对比),渲染组件
这里作为公开API,如果我们去使用,那么connect里面的逻辑就需要我们自定义了。
*/
现在对它的大概工作范围有了解后,我们可以开始沿着执行顺序分析。
抽丝
Provider
我们使用时,当写完了redux的reducer
, action
, bindActionCreators
, combineReducers
, createStore
这一系列内容后,
我们得到了一个store
会先使用<Provider store={store}
包裹住根组件。
这时,Provider
组件开始工作
componentDidMount() {
this._isMounted = true
this.subscribe()
}
第一次加载,需要执行subscribe
subscribe
是什么呢,就是对redux
的store
执行subscribe
一个自定义函数,
这样,每当数据变动,这个函数便会执行
subscribe() {
const { store } = this.props
// redux 的 store 订阅
// 订阅后,每当state改变 则自动执行这个函数
this.unsubscribe = store.subscribe(() => {
// store.getState() 获取最新的 state
const newStoreState = store.getState()
// 组件未加载,取消
if (!this._isMounted) {
return
}
// 比较state是否相等,全等的不更新
this.setState(providerState => {
if (providerState.storeState === newStoreState) {
return null
}
return { storeState: newStoreState }
})
})
/* ... */
}
看到吗,这个自定义函数非常简单,每次收到数据,进行全等比较,不等则更新数据。
这个组件的另2个生命周期函数:
componentWillUnmount() {
if (this.unsubscribe) this.unsubscribe()
this._isMounted = false
}
componentDidUpdate(prevProps) {
// 比较store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跳过
if (this.props.store !== prevProps.store) {
// 取消订阅之前的,再订阅现在的(因为数据(store)不同了)
if (this.unsubscribe) this.unsubscribe()
this.subscribe()
}
}
这2段的意思就是,每当数据变了,就取消上一次数据的订阅,在订阅本次的数据,
当要销毁组件,取消订阅。
一段题外话(可跳过):
这个逻辑用
Hooks
的useEffect
简直完美匹配!
useEffect(()=>{
subscribe()
return ()=>{
unSubscribe()
}
},props.data)
这段的意思就是,当
props.data
发生改变,执行unSubscribe()
,再执行subscribe()
。逻辑完全一致有没有!
最后的render
:
这里Context
就是React.createContext(null)
<Context.Provider value={this.state}>
{this.props.children}
</Context.Provider>
到这里我称为react-redux
的第一阶段。
一个小总结,第一阶段就做了1件事:
定义了Provider
组件,内部订阅了store
。
connect
到主菜了,先看它的export
export default createConnect()
一看,我们应该有个猜测,这货createConnect
是个高阶函数。
看看它的参数吧。
export function createConnect({
connectHOC = connectAdvanced,
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 default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mapDispatchToPropsFactories = defaultMapDispatchToPropsFactories,
mergePropsFactories = defaultMergePropsFactories,
selectorFactory = defaultSelectorFactory
} = {}) {
/* ... */
}
题外话:一个编写默认对象内部含有默认值的方法
function a({x=1,y=2}={}){} a() // x:1,y:2
a({}) // x:1,y:2
a({x:2,z:5}) //x:2,y:2
这里先说明一下它的参数,后面读起来会很顺。
connectHOC: 一个重要组件,用于执行已确定的逻辑,渲染最终组件,后面会详细说。
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对 mapStateToProps 这个传入的参数的类型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
mapDispatchToPropsFactories: 对 mapDispatchToProps 这个传入的参数的类型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
mergePropsFactories: 对 mergeProps 这个传入的参数的类型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
selectorFactory: 以上3个只是简单的返回另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它则执行这些处理方法,并且对结果定义了如何比较的逻辑。
可能有点绕,但react-redux
就是这么一个个高阶函数组成的,selectorFactory
后面会详细说。
首先我们再次确定这3个名字很长,实际很简单的函数(源码这里不放了)
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mapDispatchToPropsFactories
mergePropsFactories
它们只是判断了参数是否存在,是什么类型,并且返回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它们并没有任何处理逻辑。
- 举个例子:
const MyComponent=connect((state)=>state.articles})
这里我只定义了
mapStateToProps
,并且是个function
,那么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就会返回一个
处理function
的方法。我没有定义
mapDispatchToProps
,那么mapDispatchToPropsFactories
检测不到参数,
则会提供一个默认值dispatch => ({ dispatch })
,返回一个处理非function
(object)的方法。
那么处理逻辑是谁定义呢?
wrapMapToProps
wrapMapToProps.js
这个文件内部做了以下事情:
- 定义了一个处理
object
的方法(简单的返回即可,因为最终目的就是要object)。 - 定义了一个处理
函数
和高阶函数
(执行2次)的方法,这个方法比上面的复杂在于它需要检测参数是否订阅了ownProps
。
检测方法很简单,就是检查参数的length
(这里dependsOnOwnProps
是上一次检查的结果,如果存在则不需要再次检查)
export function getDependsOnOwnProps(mapToProps) {
return mapToProps.dependsOnOwnProps !== null &&
mapToProps.dependsOnOwnProps !== undefined
? Boolean(mapToProps.dependsOnOwnProps)
: mapToProps.length !== 1
}
回到connect,继续往下看
export function createConnect({
/* 上面所讲的参数 */
} = {}) {
return function connect(
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
pure = true,
areStatesEqual = strictEqual,
areOwnPropsEqual = shallowEqual,
areStatePropsEqual = shallowEqual,
areMergedPropsEqual = shallowEqual,
...extraOptions
} = {}
) {
/* ... */
}
}
已经到了我们传递参数的地方,前3个参数意思就不解释了,最后的参数options
areStatesEqual = strictEqual, // ===比较
areOwnPropsEqual = shallowEqual, // 浅比较
areStatePropsEqual = shallowEqual, // 浅比较
areMergedPropsEqual = shallowEqual, // 浅比较
它们用在selectorFactory
这个比较数据结果的方法内部。
继续往下看
export function createConnect({
/* 上面已讲 */
} = {}) {
return function connect(
/* 上面已讲 */
) {
const initMapStateToProps = match(
mapStateToProps,
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mapStateToProps'
)
const initMapDispatchToProps = match(
mapDispatch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Factories,
'mapDispatchToProps'
)
const initMergeProps = match(mergeProps, mergePropsFactories, 'mergeProps')
这里定义了3个变量(函数),match
的作用是什么?
以mapStateToProps
举例来说,
因为上面也说了,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里面有多个方法,需要找到一个适合mapStateToProps
的,match
就是干这事了。
match
方法内部遍历mapStateToPropsFactories
所有的处理方法,任何一个方法能够匹配参数mapStateToProps
,便被match
捕获返回,
如果一个都找不到则报错提示参数配置错误。
现在这3个变量定义明确了,都是对应的参数的合适的处理方法。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
做个小总结,第二阶段做了哪些事:
connect
接收了对参数处理方案(3个...Factories
)。connect
接收了参数的结果比较方案(selectFactory
)connect
接收了参数(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options
)。- 定义了比较方案(4个
are...Equal
,其实就是全等比较
和浅比较
)。
前2个阶段都是定义阶段,接下来需要我们传入自定义组件,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
connect(...)(Component)
接着看connect
源码
export function createConnect({
/* 上面已讲 */
} = {}) {
return function connect(
/* 上面已讲 */
) {
/* 上面已讲 */
return connectHOC(selectorFactory, {
// 方法名称,用在错误提示信息
methodName: 'connect',
// 最终渲染的组件名称
getDisplayName: name => `Connect(${name})`,
shouldHandleStateChanges: Boolean(mapStateToProps),
// 以下是传递给 selectFactory
initMapStateToProps,
initMapDispatchToProps,
initMergeProps,
pure,
areStatesEqual,
areOwnPropsEqual,
areStatePropsEqual,
areMergedPropsEqual,
// any extra options args can override defaults of connect or connectAdvanced
...extraOptions
})
}
}
这里执行了connectHOC()
,传递了上面已经讲过的参数,而connectHOC = connectAdvanced
因此我们进入最后一个对外API
,connectAdvanced
connectAdvanced
connectAdvanced
函数,之前也提过,就是一个执行、组件渲染和组件更新的地方。
它里面没有什么新概念,都是将我们上面讲到的参数进行调用,最后根据结果进行渲染新组件。
还是从源码开始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onnectAdvanced(
selectorFactory,
{
// 执行后作用于connect这个HOC组件名称
getDisplayName = name => `ConnectAdvanced(${name})`,
// 用于错误提示
methodName = 'connectAdvanced',
// 有REMOVED标志,这里不关注
renderCountProp = undefined,
// 确定connect这个HOC是否订阅state变动,好像已经没有用到了
shouldHandleStateChanges = true,
// 有REMOVED标志,这里不关注
storeKey = 'store',
// 有REMOVED标志,这里不关注
withRef = false,
// 是否通过 forwardRef 暴露出传入的Component的DOM
forwardRef = false,
// React的createContext
context = ReactReduxContext,
// 其余的(比较方法,参数处理方法等)将会传递给上面的 selectFactory
...connectOptions
} = {}
) {
/* ... */
}
参数也没什么特别的,有一个forwardRef
作用就是能获取到我们传入的Component
的DOM。
这里也不深入。
接着看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onnectAdvanced(
/* 上面已讲 */
) {
/* ...对参数的一些验证和提示哪些参数已经作废... */
// 定义Context
const Context = context
return function wrapWithConnect(WrappedComponent) {
/* ...检查 WrappedComponent 是否符合要求... */
/* ...获取传入的WrappedComponent的名称... */
/* ...通过WrappedComponent的名称计算出当前HOC的名称... */
/* ...获取一些上面的参数(没有新的参数,都是之前见过的)... */
// Component就是React.Component
let OuterBaseComponent = Component
let FinalWrappedComponent = WrappedComponent
// 是否纯组件
if (pure) {
OuterBaseComponent = PureComponent
}
/* 定义 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方法,作用后面讲 */
/* 定义 makeChildElementSelector 方法,作用后面讲 */
/* 定义 Connect 组件,作用后面讲 */
Connect.WrappedComponent = WrappedComponent
Connect.displayName = displayName
/* ...如果是forWardRef 为true的情况,此处不深入... */
// 静态方法转换
return hoistStatics(Connect, WrappedComponent)
}
}
这一段特别长,因此我将不太重要的直接用注释说明了它们在做什么,具体代码就不放了(不重要)。
并且定义了3个新东西,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makeChildElementSelector
,Connect
。
先看最后一句hoistStatics
就是hoist-non-react-statics
,它的作用是将组件WrappedComponent
的所有非React
静态方法传递到Connect
内部。
那么最终它还是返回了一个Connect
组件。
Connect组件
这个组件已经是我们写了完整connect(...)(Component)
的返回值了,所以能确定,只要调用<Connect />
,就能渲染出一个新的组件出来。
因此它的功能就是确定是否重复更新组件和确定到底更新什么?
看一个组件,从constructor
看起
class Connect extends OuterBase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 ...提示一些无用的参数...*/
this.selectDerivedProps = 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this.selectChildElement = makeChildElementSelector()
this.renderWrappedComponent = this.renderWrappedComponent.bind(this)
}
/* ... */
}
绑定了一个方法,看名字是render的意思,先不管它。
执行了2个函数。
Connect
组件还没完,这里先放着,我们先看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和makeChildElementSelector
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function 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
// 闭包储存上一次的执行结果
let lastProps
let lastState
let lastDerivedProps
let lastStore
let sourceSelector
return function selectDerivedProps(state, props, store) {
// props和state都和之前相等 直接返回上一次的结果
if (pure && lastProps === props && lastState === state) {
return lastDerivedProps
}
// 当前store和lastStore不等,更新lastStore
if (store !== lastStore) {
lastStore = store
// 终于调用 selectorFactory 了
sourceSelector = selectorFactory(
store.dispatch,
selectorFactoryOptions
)
}
// 更新数据
lastProps = props
lastState = state
// 返回的就是最终的包含所有相应的 state 和 props 的结果
const nextProps = sourceSelector(state, props)
// 最终的比较
if (lastDerivedProps === nextProps) {
return lastDerivedProps
}
lastDerivedProps = nextProps
return lastDerivedProps
}
}
大概的说,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的执行,先判断了当前传入的props(组件的props)
和state(redux传入的state)
跟以前的是否全等,如果全等就不需要更新了;
如果不等,则调用了高阶函数selectFactory
,并且获得最终数据,最后再判断最终数据和之前的最终数据是否全等。
为什么第一次判断了,还要判断第二次,而且都是===
判断?
因为第一次获取的state
是redux
传入的,是整个APP的所有数据,它们不等说明有组件更新了,但不确定是否是当前组件;
第二次比较的是当前组件的最新数据和以前数据对比。
现在,我们知道selectFactory
的作用是获取当前组件的的最新数据,深入源码看看。
selectFactory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 redux store的store.dispatch
dispatch,
// 3种已经确定了的处理方法
{ initMapStateToProps, initMapDispatchToProps, initMergeProps, ...options }
) {
// 返回一个针对用户传入的类型的解析函数
// 例如 mapStateToProps 如果是function,那么就返回proxy,proxy可以判断是否需要ownProps,并且对高阶函数的 mapStateToProps 进行2次处理,
// 最终确保返回一个plainObject,否则报错
const mapStateToProps = initMapStateToProps(dispatch, options)
const mapDispatchToProps = initMapDispatchToProps(dispatch, options)
const mergeProps = initMergeProps(dispatch, options)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verifySubselectors(
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options.displayName
)
}
const selectorFactory = options.pure
? 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 im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 默认pure问题true,因此执行 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return selectorFactory(
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dispatch,
options
)
}
参数就不说了,看注释。
以下3个,到底返回了什么,源码在wrapMapToProps.js
,上面也说过这个文件内部做了什么事情。
const mapStateToProps = initMapStateToProps(dispatch, options)
const mapDispatchToProps = initMapDispatchToProps(dispatch, options)
const mergeProps = initMergeProps(dispatch, options)
这3个调用返回的一个函数,名字叫proxy
,这个proxy
一旦调用,
就能返回经过mapStateToProps
, mapDispatchToProps
, mergeProps
这3个参数处理过后的数据(plainObject
)。
接下来:
const selectorFactory = options.pure
? 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 im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 默认pure问题true,因此执行 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return selectorFactory(
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dispatch,
options
)
返回了selectorFactory
的调用值,也就是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pure默认为true)。
看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它的代码不少,但逻辑很明了,大方向就是对比数据。
这里关键的如何比较不列代码,只用注释讲明白它的逻辑。
export function pureFinalPropsSelectorFactory(
// 接受3个proxy方法
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dispatch,
// 接受3个比较方法
{ areStatesEqual, areOwnPropsEqual, areStatePropsEqual }
) {
/* ...定义变量保存之前的数据(闭包)... */
function handleFirstCall(firstState, firstOwnProps) {
/* ...定义第一次执行数据比较的方法,也就是简单的赋值给上面定义的闭包变量... */
}
function handleNewPropsAndNewState() {
/* 当state和props都有变动时的处理方法 */
}
function handleNewProps() {
/* 当state无变动,props有变动时的处理方法 */
}
function handleNewState() {
/* 当state有变动,props无变动时的处理方法 */
}
// 后续数据比较的方法
function handleSubsequentCalls(nextState, nextOwnProps) {
// 浅比较
const propsChanged = !areOwnPropsEqual(nextOwnProps, ownProps)
// 全等比较
const stateChanged = !areStatesEqual(nextState, state)
// 更新数据
state = nextState
ownProps = nextOwnProps
// 当发生不相等的3种情况(关键)
if (propsChanged && stateChanged) return handleNewPropsAndNewState()
if (propsChanged) return handleNewProps()
if (stateChanged) return handleNewState()
// 比较都相等,直接返回旧值
return mergedProps
}
return function pureFinalPropsSelector(nextState, nextOwnProps) {
return hasRunAtLeastOnce
? handleSubsequentCalls(nextState, nextOwnProps)
: handleFirstCall(nextState, nextOwnProps)
}
}
上面的闭包变量储存了上一次的数据,关键点就是当和这一次的数据比较后,如果处理更新。
react-redux
将它分为3种情况
state
和props
都相等。state
相等,props
不等。state
不等,props
相等。
第一种:
state
和props
都相等- mapStateToProps(proxy):
不管是否订阅
ownProps
,执行mapStateToProps
, 因为state
有变动。 - mapDispatchToProps(proxy):
只有订阅了
ownProps
,才会执行mapDispatchToProps
,因为state
变动与mapDispatchToProps
无影响。 - mergedProps(proxy):
必定执行,将所有结果合并。
- mapStateToProps(proxy):
第二种:
state
相等,props
不等- mapStateToProps(proxy):
只有订阅了
ownProps
,才会执行mapStateToProps
, 因为state
无变动。 - mapDispatchToProps(proxy):
只有订阅了
ownProps
,才会执行mapDispatchToProps
,因为state
变动与mapDispatchToProps
无影响。 - mergedProps(proxy):
必定执行,将所有结果合并。
- mapStateToProps(proxy):
第三种:
state
不等,props
相等- mapStateToProps(proxy):
不管是否订阅
ownProps
,执行mapStateToProps
, 因为state
有变动。注意,这里结果需要
浅比较
判断因为如果没有
浅比较
检查,而两者刚好浅比较相等
,
那么最后也会认为返回一个新的props,也就是相当于重复更新了。之所以第一个
state
和props
都有变动的不需要浅比较检查,
是因为如果props
变了,则必须要更新组件。 - mapDispatchToProps(proxy):
不会执行,因为它只关注
props
。 - mergedProps(proxy):
只有上面浅比较不等,才会执行。
- mapStateToProps(proxy):
makeDerivedPropsSelector
的总结:
通过闭包管理数据,并且通过浅比较和全等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组件数据。
makeChildElementSelector
makeChildElementSelector
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储存了之前的数据
和组件
,并且判断与当前的判断。
这里是最终渲染组件的地方,因为需要判断一下刚才最终给出的数据是否需要去更新组件。
2个逻辑:
- 数据与之前不等(
===
),更新组件。 forWardRef
属性值与之前不等,更新组件。
否则,返回旧组件(不更新)。
继续回到Connect
组件。
之后就是render
了
render() {
// React的createContext
const ContextToUse = this.props.context || Context
return (
<ContextToUse.Consumer>
{this.renderWrappedComponent}
</ContextToUse.Consumer>
)
}
Context.Consumer
内部必须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的参数就是Context.Provider
的value
,也就是redux
的store
。
renderWrappedComponent
最后一个函数:renderWrappedComponent
renderWrappedComponent(value) {
/* ...验证参数有效性... */
// 这里 storeState=store.getState()
const { storeState, store } = value
// 传入自定义组件的props
let wrapperProps = this.props
let forwardedRef
if (forwardRef) {
wrapperProps = this.props.wrapperProps
forwardedRef = this.props.forwardedRef
}
// 上面已经讲了,返回最终数据
let derivedProps = this.selectDerivedProps(
storeState,
wrapperProps,
store
)
// 返回最终渲染的自定义组件
return this.selectChildElement(derivedProps, forwardedRef)
}
总算结束了,可能有点混乱,做个总结吧。
总结
我把react-redux
的执行流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我们的代码编写(搭配导图阅读)
一张导图:
第一阶段:
对应的用户代码:
<Provider store={store}>
<App />
</Provider>
执行内容有:
- 定义了
Provider
组件,这个组件内部订阅了redux
的store
,保证当store
发生变动,会立刻执行更新。
第二阶段:
对应的用户代码:
connect(mapStateToProps,mapDispatchToProps,mergeProps,options)
执行内容有:
connect
接收了参数(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options
)。connect
接收了对参数如何处理方案(3个...Factories
)。connect
接收了参数的结果比较方案(selectFactory
)- 定义了比较方案(4个
are...Equal
,其实就是全等比较
和浅比较
)。
第三阶段:
对应的用户代码:
let newComponent=connect(...)(Component)
<newComponent />
执行内容有:
- 接受自定义组件(
Component
)。 - 创建一个
Connect
组件。 - 将
Component
的非React
静态方法转移到Connect
。 - 获取
Provider
传入的数据
(redux
的整个数据),利用闭包保存数据,用于和未来数据做比较。 - 当比较(
===
)有变动,执行上一阶段传入的参数,获取当前组件真正的数据。 - 利用闭包保存当前组件真正的数据,用于和未来作比较。
- 通过全等和浅比较,处理
state
变动和props
变动的逻辑,判断返回新数据还是旧数据。 - 利用闭包保存渲染的组件,通过上面返回的最终数据,判断需要返回新组件还是就组件。
逻辑理顺了,还是很好理解的。
其中第三阶段就是对外APIconnectAdvanced
的执行内容。
此处查看更多前端源码阅读内容。
或许哪一天,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那么就利用好connectAdvanced
,
我们要做的就是编写一个自定义第二阶段
的逻辑体系。
感谢阅读!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7062631
高性能和可扩展的React-Redux的更多相关文章
- webpack+react+redux+es6开发模式
一.预备知识 node, npm, react, redux, es6, webpack 二.学习资源 ECMAScript 6入门 React和Redux的连接react-redux Redux 入 ...
- angular开发者吐槽react+redux的复杂:“一个demo证明你的开发效率低下”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jquery开发者吐槽angular的复杂.作为一个angular开发者,我来吐槽一下react+redux的复杂. 例子 为了让大家看得舒服,我用最简单的一个demo来展示r ...
- webpack+react+redux+es6
一.预备知识 node, npm, react, redux, es6, webpack 二.学习资源 ECMAScript 6入门 React和Redux的连接react-redux Redux 入 ...
- React+Redux开发实战项目【美团App】,没你想的那么难
README.md 前言 开始学习React的时候,在网上找了一些文章,读了官网的一些文档,后来觉得React上手还是蛮简单的, 然后就在网上找了一个React实战的练手项目,个人学完之后觉得这个项目 ...
- React+Redux实现追书神器网页版
引言 由于现在做的react-native项目没有使用到redux等框架,写了一段时间想深入学习react,有个想法想做个demo练手下,那时候其实还没想好要做哪一个类型的,也看了些动漫的,小说阅读, ...
- React Redux 与胖虎
这是一篇详尽的 React Redux 扫盲文. 对 React Redux 已经比较熟悉的同学可以直接看 <React Redux 与胖虎他妈>. 是什么 React Redux 是 R ...
- react+redux教程(六)redux服务端渲染流程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react+redux服务端渲染.个人认为,react击败angular的真正“杀手锏”就是服务端渲染.我们为什么要实现服务端渲染,主要是为了SEO. 例子 例子仍然是官方的计数器 ...
- react+redux教程(五)异步、单一state树结构、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异步.单一state树结构.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这三个知识点. 例子 这个例子是官方的例子,主要是从Reddit中请求新闻列表来显示,可以切换reac ...
- react+redux官方实例TODO从最简单的入门(6)-- 完结
通过实现了增-->删-->改-->查,对react结合redux的机制差不多已经了解,那么把剩下的功能一起完成吧 全选 1.声明状态,这个是全选状态 2.action约定 3.red ...
- react+redux官方实例TODO从最简单的入门(1)-- 前言
刚进公司的时候,一点react不会,有一个需求要改,重构页面!!!完全懵逼,一点不知道怎么办!然后就去官方文档,花了一周时间,就纯react实现了页面重构,总体来说,react还是比较简单的,由于当初 ...
随机推荐
- SpringBoot的启动简述
一.注解和启动类SpringBootApplication 它是一个复式注解.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 3D打印格式STL
STL格式及其转换 近期接触了3D打印的一些东西,也制作了一个vrml转stl的插件,对该领域多了一些认识. 目前尚没有打印机直接支持stl.obj等格式,在打印之前需使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将stl等格式 ...
- C#与.NET Framework c#编程语言,和java是一样的。(c#,java) -->javaweb,asp.net
- SpringBoot整合MongoDb(二)
构建项目及配置 pom.xml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 ...
- 洛谷 P4570 BZOJ 2460 [BJWC2011]元素
Time limit 20000 ms Memory limit 131072 kB OS Linux 解题思路 看题解可知 我们将矿石按照魔法值降序排序,然后依次将矿石编号放入线性基(突然想起线代里 ...
- CF 480 B Long Jumps (map标记)
题目链接:http://codeforces.com/contest/480/problem/B 题目描述: Long Jumps Valery is a PE teacher at a ...
- CodeForces - 474D (dp)
题目:https://vjudge.net/contest/326867#problem/B 题意:有很多个蛋糕,现在你有两种吃蛋糕的吃法,一次吃一个,定为A,一次吃k个定为B,然后问你吃m个蛋糕有多 ...
- HTML canvas中translate()与rotate()的理解
首先,当我们在页面上初始化canvas时,相当于在上面放了一块画布,这块画布我们可以理解为上面有一个坐标系(如下图),左上角是原点,往右是X轴的正方向,往下是Y轴的正方向,我们在画布上绘制的内容都是基 ...
- Linux驱动开发5——同步机制
上一章讲到了并发,指的是多个进程同时存取临界区资源的处理机制.这一章讲的同步机制,讲的是多个进程之间协同工作的处理机制,如临界区数据还没有准备好,A进程负责准备数据,B进程等待A进程完成之后读取数据. ...
- 如何让ls按目录和文件 分开进行列表?
linux的思想是: 有很多 "小工具", 但是功能并不弱的 小工具, 组合起来完成一些复杂的工作, 通过 这些工具的组合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 不同的任务. 如: ls, sort, h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