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I编辑器

1) 概述

◆  Visual Interface(可视化接口);

◆  类似Windows中的记事本,比记事本强大;

◆  VIM相对于VI做了哪些提升

-VIM支持多级撤销

-VIM可以跨平台运行

-VIM支持语法高亮

-VIM支持图形界面

2)操作模式(三种)

◆  Command Mode –命令模式

◆  Insert Mode –输入模式

◆  Last Line Mode –底行模式(尾行,末行)

vim命令如果文件存在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如不存在则创建后再进行编辑。

◆  vim命令模式

vim + abc(打开abc文档并将光标定位在最后一行)

vim +5 abc(打开abc文档并将光标定位在第五行)

vim +/kmm abc(打开abc文档并将光标定位在第一次出现kmm的地方,若存在多个kmm,可通过按字母n,进行光标跳转)

vim aa bb cc(同时创建或打开aa bb cc文件)

默认处于aa,输入n,转到bb,输入n,再转到cc

输入N,回到上一个bb文件,再输入N,回到aa,多个文档来回切换

3)底行模式和命令模式常用指令

1、底行模式常用指令

   :w(表示文件的修改从内存写入硬盘中即保存修改)

   :q(退出当前vim编辑器打开的文件)

   :!(强制执行的意思)

   :ls(列出当前编辑器中打开的所有文件)

   :n(切换到后一个文件)

   :N(切换到前一个文件)

   :15(光标快速定位到15行)

   :/xxx(从光标位置开始向后搜索xxx字符串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xxx(从光标位置开始向前搜索xxx字符串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2、命令模式常用指令

   h 光标左移

   j 光标下移

   k 光标上移

   l 光标右移

   ctrl+f 向下翻页(front)

   ctrl+b向上翻页(back)

   ctrl+d 向下翻半页(down)

   ctrl+u 向上翻半页(up)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o(在光标所在行的下方插入一行并切换到输入模式)

   yy(复制光标所在的行)

   p(在光标所在行的下方粘贴)

   P(在光标所在行的上方粘贴)

二、磁盘管理

1)df查看磁盘分区使用状况

-l仅显示本地磁盘(默认)

-a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含比如/proc/(0字节的分区)

-h以1024进制计算最合适的单位显示磁盘容量

-H以1000进制计算最合适的单位显示磁盘容量

-T显示磁盘分区类型

-t显示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root@bogon ~]# df -lhT -t ext4(分区类型为ext4)

-x不显示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2)du统计磁盘上的文件大小

         -b以byte为单位统计文件

         -k以KB为单位统计文件

       -m以MB为单位统计文件

         -h按照1024进制以最适合的单位统计文件

         -H按照1000进制以最合适的单位统计文件

         -s指定统计目标

    [root@bogon ~]# du –s logs/(指定统计logs文件的大小)

3)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1、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总数不能超过4个

2、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

3、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存取数据(需在建立逻辑分区才能存储)

当硬盘空间快用完了,如何更换一块更大的硬盘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保留原硬盘的基础上,给服务器添加新的硬盘,在命令行的模式下给硬盘分区、格式化以及挂载。

4)Linux中MBR分区

当添加新硬盘的时候,硬件设备Linux能自动识别但是不能立即使用,必须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挂载后才能使用,把这个分区挂载到指定的挂载点上。

1、 分区

[root@bogon ~]# fdisk -l(提示新加的硬盘有不可用的分区表)

[root@bogon ~]# fdisk /dev/sdb(通过这个命令可进入分区模式)

Command (m for help):m(一些命令的帮助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主分区)

   e  extended(扩展分区)

Select (default p):p

Partition number (1-4): 1(第一分区)

First cylinder (1-2062,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1-2062, default 2062):+3000M(为了更加明显加了多大空间,可采用此方法输入方式。输入完之后按回车即添加完毕)

Command (m for help):p(可查看已添加的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d(删除分区的命令)

Partition number (1-4):2(输入要删除分区的编号,如是扩展分区,那里面的逻辑分区也同样会被删除)

Command (m for help):w(将创建好的分区写入磁盘的分区表中)

5) Linux中GPT分区

         分区模式之MBR

              -主分区不超过4个

              -当个分区容量最大2TB

         分区模式之GPT(不适合安装32位系统)

              -主分区个数“几乎”没有限制(在GTP的分区表中最多可以支持128个主分区)

              -单个分区容量“几乎”没有限制(在GPT的分区模式中,每个分区大小都突破了MBR分区的2TB限制)

          [root@bogon ~]# parted(此命令既可以为MBR分区,也可以为GPT分区)

          GUN Parted 2.3

          using /dev/sda(默认目标分区硬盘是系统第一块硬盘)

       (parted)select /dev/sdc(切换到新添加的硬盘符目录下)

          using /dev/sdc(此时已经切换成功)

          (parted)mklabel gpt/msdocs(目标硬盘指定分区表的类型,然后才能添加分区)

       (parted)print  //查看分区表信息

       (parted)print all  //查看所有磁盘分区表信息

◆  交互模式

       (parted)mkpart  //交互模式进去分区

           Partition name? [ ]? text(指定名称)

           File system type? [ext2]? ext4(指定文件系统类型,回车就是默认为ext2)

           Start? 1(从第几M开始(从1M开始,达到4K对齐,最佳使用磁盘))

           End? 2000M(从第几M结束)

           cancel  //取消

◆  命令模式

             mkpart [名称] [开始M] [结束M]  //命令模式添加分区,名称是不可省略。

              例如:mkpart test 2000 3000

             rm [分区编号number]  //删除分区

             unit GB  //使用GB为单位分区

             quit  //退出分区结束

6)Linux中分区的格式化

          ls -l /dev/sdb*  //查看所以磁盘

          两种格式方法:

    mkfd.ext3 /dev/sdb1  //对sdb1进行格式化,文件系统为ext3

    mkfd -t ext4 /dev/sdb2  //对sdb2进行格式化,文件系统为ext4

 

    **MBR扩展分区不能格式化,只能格式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GPT格式后,fdisk命令无法看到文件类型,使用parted工具才能查看

7)Linux中挂载分区

系统默认挂载目录为 /mnt

mkdir -p /mnt/imooc  //建立imooc挂载点

挂载:

mount /dev/sdb1 /mnt/imooc  //将sdb1分区挂载到imooc目录(临时挂载)

卸载:

umount /mnt/imooc  //卸载imooc挂载点分区

   永久挂载,需添加以下一步:

vim + /etc/fstab  //编辑磁盘配置文件进行永久挂载

/dev/sdb1   /mnt/imooc    ext3      defaults   //这算加入的内容

[设备名称]     [挂载点]   [文件系统]   defaults   0   0

8)Linux中swap分区

   如何为硬盘添加swap交换分区

1、  建立一个普通的Linux分区(主分区或逻辑分区都可以)

2、  修改分区类型的16进制编码

fdisk /dev/sdb(fdisk工具进入 /dev/sdb 磁盘)

Command (m for help):p  (查看分区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t  (修改分区编号)

Partition number (1-6):6 (输入分区编号,比如:6)

Hex code(type L to list codes):L (系统提示输入16进制的编号,可通过

L进行查看)

Hex code(type L to list codes):[82]  (swap 分区ID为82)

Command (m for help):w  //保存退出

3、  格式化交换分区

[root@bogon ~]# mkswap /dev/sdb6  (格式化对应 swap 分区)

4、  启用交换分区

[root@bogon ~]# swapon /dev/sdb6  //启用对应 swap 分区

[root@bogon ~]# free  //查看 swap 加载状况

[root@bogon ~]# swapoff /dev/sdb6  //停止对应 swap 分区

三、用户管理

1) 用户和用户组的概念

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人(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登录同一个操作系统)

用户类别:

a、管理员:0

b、普通用户:1-65535

    系统用户:1-499(任何进程都应该以某个用户的身份来运行。例如不管是linux和widows系统启动后,后台都有很多服务在运行,这些服务显然不能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权限太大了,到处乱跑,访问任何文件。这类用户限定不能登录系统)

    一般用户:500-60000(这类用户可以登录系统获取系统资源)

用户组:具有相同权限的一组用户

◆  /etc/group存储当前操作系统中所有用户组信息

Group:      x     :  123 :abc,def,xyz

组名称:组密码占位符:组编号:组中用户名列表

 

1、组内用户列表为空时不代表组内没有用户,当组内用户名只有一个,并且跟组名相同时,可以省略这个用户名,不显示。

2、在Linux系统中,root用户组组号一定为0。

3、组号1到499是系统预留的组编号,一般来说预留给安装在操作系统中的软件或者服务(比如mysql数据库)。

4、用户手动创建的组编号从500开始,

◆  /etc/gshadow 存储当前系统中用户组的密码信息

Group:  *   :        :abc,def,xyz

组名称:组密码:组管理者:组中用户名列表

 

1、 此文件里的每一行都跟group文件中的信息一一对应

2、 组密码为空、星号(*)或者感叹号的时候,认为组密码为空

3、一般组管理者为空表示组内所有用户都可以管理这个组

◆  /etc/passwd 存储当前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息(whatis passwd命令可以查看man passwd有哪些章节,分别是介绍了什么内容)

user:x:123:456:xxxxxxxx:/home/user:/bin/bash

用户名:密码占位符:用户编号(UID):用户组编号(GID):用户注释信息:用户主目录:shell类型

类似图中的shell类型是nologin就是系统用户,不让登录

注:如果用户密码保存在此文件中,大家都可以访问,则密码不安全,因此此处的密码用一个密码占位符X表示,其实密码保存在/etc/shadow(俗称影子口令)中

◆  /etc/shadow 存储当前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密码信息

user:vf;/Zu8sdf...:::::

用户名:    密码   :::::

1、 此文件里的每一行都跟passwd文件中的信息一一对应

2、图中$是分隔符,1代表加密方法(md5加密),第二个$后面代表的是加密杂质(8位),第三个$后面代表的才是加密的密码

3、像bin、daemon后面显示为*或者两个!!代表此用户是锁定的(不允许登录)。因此要锁定某个用户只需在密码前加两个!!即可

2) 用户和用户组的基本命令

groupadd [组名] //建立用户组

groupmod -n [新组名] [旧组名]  //用户组改名

groupmod -g [编号] [组名]  //为用户组编号

groupadd -g [编号] [组名]  //添加用户组并编号

groupdel [组名]  //删除用户组(先删除用户组内的用户)

useradd -g [用户组] [用户名]  //创建用户并指定用户组

useradd -d /home/xxx imooc  //创建用户并指定个人文件夹

usermod -c [备注信息] [用户名]  //为用户名添加备注信息

usermod -l [新用户名] [旧用户名]  //用户改名

usermod -d /home/cls cls  //为用户更改个人文件夹

usermod -g [新用户组] [当前用户组]  //修改用户的用户组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用户

userdel -r [用户名]  //删除用户及用户个人文件夹

touch /etc/nologin  //除root用户,其它用户禁止登录

3)  用户和用户组进阶命令

       锁定某个账户:passwd -l 用户名

  解锁某个账户:passwd -u 用户名

  清除某个账户的密码,实现无密码登录:passwd -d 用户名

◆  主要组与附属组

用户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用户组,其余的是附属组)。

◆  将用户添加到附属组:gpasswd -a 用户名附属组名称

(添加到多个附属组用逗号隔开即可,如果附属组有密码,就要输入组密码)

◆  将自己切换到附属组:newgrp 附属组名称(注意:这条命令必须是普通用户自己执行,root执行是无效的。组密码在这个时候起作用)

◆  从附属组中去掉用户:gpasswd -d 用户名附属组名称

创建用户时同时添加主要组和附属组:useradd -g 主要组名称 -G 附属组名称1,附属组名称2,(多个用逗号隔开)

◆  为用户组添加组密码:gpasswd 组名称

4)用户管理其他命令

id 用户名(显示指定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主要组编号及名称、附属组列表)

su 用户名(切换到其他用户下)

su 后面什么也不接(表示切换到root用户下)

whoami(显示当前登录用户名)

groups 用户名(显示用户所在的所有组,包括主要组和附属组)

chfn 用户名(设置用户资料,依次输入用户资料)

finger 用户名(显示用户详细资料)

Linux之常用命令II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 GDB常用命令一栏

    Linux GDB 常用命令如下: 1.启动和退出gdb (1)启动:gdb ***:显示一段版权说明: (*** 表示可执行程序名) (2)退出:quit.有的时候输入quit后会出现相关提示:类似 ...

  2. Linux 下常用命令

    linux 下常用命令: 1.删除文件命令为 rm 2.创建目录的命令是:mkdir 3.删除目录的命令是rmdir(空目录) 4.切换到root帐号:su 5.查看所有进程:ps -aux 6.杀死 ...

  3. linux 服务器常用命令整理

    linux 服务器常用命令整理 目录 网络分析 - tcpdump \ telnet \ (netstat \ ss \ lsof) \ nload 网络传输 - scp \ rsync \ (rz ...

  4.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及Linux的常用命令

    ------------------1.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CPU - 寄存器 - L1/L2/L3 - 内存 - 硬盘 - 互联网下载/其他存储介质传输 寄存器 ...

  5. 一、Linux概述 二、Linux的安装 三、Linux的常用命令(重点)

    一.Linux概述###<1>操作系统 OS,管理和控制 计算机的 硬件和软件资源的 计算机程序. 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是用户和计算机交互的桥梁,是硬件和软件交互的桥梁. 操作系统:she ...

  6. Linux帮助——常用命令

    Linux帮助——常用命令 摘要:本文主要学习了Linux系统中常用的一些命令. uname命令 uname命令可以显示电脑以及操作系统的相关信息. 基本语法 uname [选项] 选项说明 -a:显 ...

  7. Linux虚拟机常用命令

    参考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fanyun_01/article/details/51083585) 一.Linux虚拟机常用命令 # virsh list //查看已打 ...

  8. [转帖]Linux systemd 常用命令

    Linux systemd 常用命令 https://www.cnblogs.com/tsdxdx/p/7288490.html systemctl hostnamectl timedatectl l ...

  9. Linux系统管理常用命令

    Linux系统管理常用命令 分类: Linux2011-01-10 18:26 1538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举报 linuxcommandservicenginxuserunix 目录(?)[+ ...

随机推荐

  1. Spring Cloud官方文档中文版-声明式Rest客户端:Feign

    官方文档地址为:http://cloud.spring.io/spring-cloud-static/Dalston.SR2/#spring-cloud-feign 文中例子我做了一些测试在:http ...

  2. Factory Method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Factory 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属于创建型模式 在此模式中,工厂父类负责定义创建产品对象的公共接口,而工厂子类负责生产 ...

  3. Android之MVP设计模式

    一.概述 MVP设计模式的前身是MVC,这个无需再议 在安卓工程中MVC对应关系如下: Layout->View : 对应布局文件Activity->Controller,View (其中 ...

  4. Unity3D_01_各种寻找GameObject方法

    1.GameObject.Find(): 寻找Hierarchy面板中的activie 不为false的游戏对象: 路径如官方事例写法: public class ExampleClass : Mon ...

  5. unittest 常用断言

    1 assertEqual(a,b)  判断a==b 2 assertNotEqual(a,b) 判断a !=b 3 assertTrue(x)  bool (x) is True 4 assertF ...

  6. Kali Linux 安装open-vm-tools

    Kali Linux是基于Debian的Linux发行版,集成了精心挑选的渗透测试和安全审计的工具,供渗透测试和安全设计人员使用.(以及一些各种颜色的hacker  ^-^) 首先需要安装好虚拟机(V ...

  7. 编写自动匹配的下拉框(已解决IE8兼容)

    如何制作一个带匹配功能的下拉框? 之前看见layui有相关组件,但是发现,如果输入的内容在下拉框中没有相应的匹配,就会清空当前值,搞得我很不满意.有些代码是从网上扒下来的,但是找不到原地址了,凑合看吧 ...

  8. 跟我学SpringCloud | 第十八篇:微服务 Docker 化之基础环境

    1. 容器化 Docker 的横空出世,给了容器技术带来了质的飞跃,Docker 标准化了服务的基础设施,统一了应用的打包分发,部署以及操作系统相关类库等,解决了测试生产部署时环境差异的问题.对于运维 ...

  9. 使用命令行创建maven web项目

    一,前言 遇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maven命令: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用maven创建一个jersey快速开始项目的maven命令. 这次不妨使用maven命令来构建项目,看体验如何. 在文章idea m ...

  10. Android [启动方式:standard singleTop singleTask singleInstance]

    栈顶Activity是当前正在显示的. 以A.B举例 1.standard 不同的Activity都存放在同一个栈中,每次创建实例都会堆放到栈顶,逐次返回直至退出. 创建实例B 创建实例A 点击返回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