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黏包成因
1、tcp协议的拆包机制
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
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2、tcp的合包机制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
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
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
但是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
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可靠黏包的tcp协议: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3、说明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
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
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
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也就是:
用UDP协议发送时,用sendto函数最大能发送数据的长度为:65535- IP头(20) – UDP头(8)=65507字节。用sendto函数发送数据时,如果发送数据长度大于该值,
则函数会返回错误。(丢弃这个包,不进行发送) 用TCP协议发送时,由于TCP是数据流协议,因此不存在包大小的限制(暂不考虑缓冲区的大小),这是指在用send函数时,数据长度参数不受限制。
而实际上,所指定的这段数据并不一定会一次性发送出去,如果这段数据比较长,会被分段发送,如果比较短,可能会等待和下一次数据一起发送。 例如:
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
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上代码: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sk.bind(('127.0.0.1',800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ret = conn.recv(1024)
print(ret.decode('utf-8'))
conn.close()
sk.close()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00))
sk.send(b'hello,')
sk.send(b'world,')
sk.send(b'hi')
sk.close() 结果:
hello,world,hi 解释:
正常来说,一个send必须对应一个recv,
但是我们都知道python程序是由上至下执行的,那么:
sk.send(b'hello,')
sk.send(b'world,')
sk.send(b'hi')
上面这三句代码几乎在一瞬间就执行了,而由于要发送的数据很小,而且是时间间隔很短,
发送方就会把这几条数据合成一条数据,再发送过去,在接收端其实收到的就是一次传来的数据,
所以这个时候三次send,对应一次recv,这就是黏包。 4、总结
黏包现象只发生在tcp协议中:
1.从表面上看,黏包问题主要是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缓存机制、tcp协议面向流通信的特点。
2.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合包现象
数据很短
时间间隔短
拆包现象
大数据会发生拆分
不会一次性的全部发送到对方
对方在接受的时候很可能没有办法一次性接收到所有的信息
那么没有接受完的信息很可能和后面的信息黏在一起
粘包现象只发生在tcp协议
tcp协议的传输 是 流式传输
每一条信息与信息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udp协议中是不会发生粘包现象的
适合短数据的发送
不建议你发送过长的数据
数据过长会增大你数据丢失的几率 在程序中会出现粘包:收发数据的边界不清晰
接收数据这一端不知道要接收数据的长度到底是多少 二、黏包解决方案
1、解决方案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
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就是说:
如果你要发送一个数据----hello,它是5个字节的,
你在接收端设置了只接收5个字节,那么就算发生黏包也没关系,
因为你只接收了5个字节,黏在一起的剩下的数据也就没有读取到了。
send(b'hello') -----> recv(5) 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思路,就是在发送消息的时候,我们主动告诉接收端我们要发送的数据的长度,
接收端按照接收的长度来接收数据。例如:
发送端:
send(b'5hello') 接收端:
num = recv(1) # 代表接收第一个字节,也就是只把长度5接收了
num_len = int(num.decode('utf-8')) # 把长度的类型转成整型
msg = recv(num_len) # 按照长度接收数据 代码: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sk.bind(('127.0.0.1',8001))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conn.send(b'5hello')
conn.send(b'2hi') conn.close()
sk.close()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01)) num = sk.recv(1)
num_len = int(num.decode('utf-8'))
msg1 = sk.recv(num_len)
print(msg1) num2 = sk.recv(1)
num2_len = int(num2.decode('utf-8'))
msg2 = sk.recv(num2_len)
print(msg2) sk.close() 结果:
hello
hi 但是这样写每次只能接收个位数的数据,我们可以把长度设置成4个长度,即0000-9999
发送端:
send(b'0005hello') 接收端:
num = recv(4) # 代表接收前四个字节,也就是只把长度0005接收了
num_len = int(num.decode('utf-8')) # 把长度的类型转成整型
msg = recv(num_len) # 按照长度接收数据 但实际中,我们要传的数据往往很大的而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样写一次也最多发送9999个字节(大概9.7KB),
那么如果2G的东西就要发送大概21万次循环才能发送完。 补充一个字符串的方法zfill:在左边给字符补0
print(''.zfill(4)) # 2、解决方案2
首先介绍一个模块struct:该模块可以把一个类型,如数字,转成固定长度(4)的bytes
import struct
ret1 = struct.pack('i',10238976) # i代表把整型的数据转换成bytes类型的数据
ret2 = struct.pack('i',1) print(ret1,len(ret1)) # b'\x00<\x9c\x00' 4
print(ret2,len(ret2)) # b'\x01\x00\x00\x00' 4
可以看到:数字10238976转成bytes后,长度为4,数字1转成bytes后,长度也是为4。 num1 = struct.unpack('i',ret1) # unpack把bytes类型转成第一个参数代表的类型(这里是i,也就是int 整型,但返回的是一个元组)
print(num1) # (10238976,) 元组
print(num1[0]) # 10238976 取元组的第一个值即可 注意:'i' 所能转换的数字范围是 -2147483648 <= number <= 2147483647
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报错,就是不能这样写 struct.pack('i',2147483648)
代码: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sk = socket.socket()
sk.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sk.bind(('127.0.0.1',8002))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while True:
msg = input('>>>:').encode('utf-8') # 要发送的内容
pack_num = struct.pack('i',len(msg)) # 计算内容的长度
conn.send(pack_num)
conn.send(msg)
conn.close()
sk.close()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02)) while True:
pack_num = sk.recv(4)
num = struct.unpack('i',pack_num)[0]
ret = sk.recv(num)
print(ret.decode('utf-8'))
sk.close()

socket之黏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 Socket通信黏包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参考: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244551.html#_label5 1.黏包的表现(以客户端远程操作服务端命令为例) 注:只有在TCP协议通信的 ...

  2. Python 之网络编程之socket(2)黏包现象和socketserver并发

    一:黏包 ###tcp协议在发送数据时,会出现黏包现象.     (1)数据粘包是因为在客户端/服务器端都会有一个数据缓冲区,     缓冲区用来临时保存数据,为了保证能够完整的接收到数据,因此缓冲区 ...

  3. 面向对象之套接字(socket)和黏包

    一丶套接字(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 基于UDP协议的socket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udp_sk = socke ...

  4. day 24 socket 黏包

    socket 套接字的使用: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 server 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 实例化一个 ...

  5. python socket编程和黏包问题

    一.基于TCP的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有顺序,不重复,可靠.不会被加上数据边界.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 ...

  6. python基础(30):黏包、socket的其他方法

    1. 黏包 1.1 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 ...

  7. Python网络编程基础 ❷ 基于upd的socket服务 TCP黏包现象

    TCP的长连接 基于upd的socket服务 TCP黏包现象

  8. socket编程之黏包

    原理概述 上图是我在学习python的socket编程中遇到的黏包问题所画,以实例来说明这个高大上的黏包问题. 我们知道socket()实例中sendall()方法是无论数据有多大,一次性提交写入缓冲 ...

  9. python学习之socket&黏包

    7.4 socket ​ [重要] 避免学习各层的接口,以及协议的使用, socket已经封装好了所有的接口,直接使用这些接口或者方法即可,方便快捷,提升开发效率. socket在python中就是一 ...

随机推荐

  1. 如何清理Docker占用的磁盘空间?

    摘要:用了 Docker,好处挺多的,但是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它会一不小心占用太多磁盘,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及时清理.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技术公司,我们Fundebug的后台采用了酷炫的全 Docker ...

  2. 2018年12月8日广州.NET微软技术俱乐部活动总结

    吕毅写了一篇活动总结,写得很好!原文地址是:https://blog.walterlv.com/post/december-event-microsoft-technology-salon.html ...

  3. Apex 中文件夹相关的单元测试

    Salesforce 中的文件夹 在 Salesforce 中,我们可以建立各种文档.报表.仪表板.电子邮件模板等.它们都被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Salesforce 的后端将这些文件夹保存为 Fo ...

  4. iOS-----------关于组件化

      打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把APP比作我们的人体,把胳膊.大腿.心.肝.肺这些人体器官比作组件,各个器官分别负责他们各自的功能,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主次之分,试想我们的胳膊.大腿等是不能独立完成某个任务的 ...

  5. 设置Editext的光标宽高与颜色

    在Editext的布局属性上加上 android:textCursorDrawable="@drawable/cursor_shape" cursor_shape如下: <? ...

  6. Linux内存描述之高端内存--Linux内存管理(五)

    1.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过去,CPU的地址总线只有32位, 32的地址总线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物理上都只能描述4G的地址空间(232=4Gbit),在物理上理论上最多拥有4G内存(除了IO地址空间, ...

  7. memset的用法

    memset的功能是将一块内存中的内容以单个字节逐个拷贝的方式放到指定的内存中去. 如memset(dp,0,sizeof(dp))其中dp为一个int型数组,因为int为4个字节,那么每一个字节的位 ...

  8. Boosting Static Representation Robustness for Binary Clone Search against Code Obfuscation and Compiler Optimization

    用于理解恶意软件的内部工作原理,并发现系统中的漏洞,逆向工程是一种耗费人工的却很重要的技术.汇编克隆搜索引擎是通过识别那些重复的或者已知的部件来帮助逆向工程师的工作,要想设计健壮的克隆搜索引擎是一项挑 ...

  9. LeetCode算法题-Assign Cookies(Java实现)

    这是悦乐书的第234次更新,第247篇原创 01 看题和准备 今天介绍的是LeetCode算法题中Easy级别的第101题(顺位题号是455).假设你是一个很棒的父母,并想给你的孩子一些饼干.但是,你 ...

  10. Postman安装与使用

    Postman一款非常流行的API调试工具.其实,开发人员用的更多.因为测试人员做接口测试会有更多选择,例如Jmeter.soapUI等.不过,对于开发过程中去调试接口,Postman确实足够的简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