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的工作流程分析
HDFS的工作机制
概述
- HDFS集群分为两大角色:NameNode、DataNode
- NameNode负责管理整个文件系统的元数据
- DataNode 负责管理用户的文件数据块
- 文件会按照固定的大小(blocksize)切成若干块后分布式存储在若干台datanode上
- 每一个文件块可以有多个副本,并存放在不同的datanode上
- Datanode会定期向Namenode汇报自身所保存的文件block信息,而namenode则会负责保持文件的副本数量
- HDFS的内部工作机制对客户端保持透明,客户端请求访问HDFS都是通过向namenode申请来进行
HDFS写数据流程
概述
客户端要向HDFS写数据,首先要跟namenode通信以确认可以写文件并获得接收文件block的datanode,然后,客户端按顺序将文件逐个block传递给相应datanode,并由接收到block的datanode负责向其他datanode复制block的副本
详细步骤图
详细步骤分析
- 根namenode通信请求上传文件,namenode检查目标文件是否已存在,父目录是否存在
- namenode返回是否可以上传
- client请求第一个 block该传输到哪些datanode服务器上
- namenode返回3个datanode服务器ABC
- client请求3台dn中的一台A上传数据(本质上是一个RPC调用,建立pipeline),A收到请求会继续调用B,然后B调用C,将真个pipeline建立完成,逐级返回客户端
- client开始往A上传第一个block(先从磁盘读取数据放到一个本地内存缓存),以packet为单位,A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B,B传给C;A每传一个packet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
- 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client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的服务器。
HDFS读数据流程
概述
客户端将要读取的文件路径发送给namenode,namenode获取文件的元信息(主要是block的存放位置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返回的信息找到相应datanode逐个获取文件的block并在客户端本地进行数据追加合并从而获得整个文件
详细步骤图
详细步骤解析
- 跟namenode通信查询元数据,找到文件块所在的datanode服务器
- 挑选一台datanode(就近原则,然后随机)服务器,请求建立socket流
- datanode开始发送数据(从磁盘里面读取数据放入流,以packet为单位来做校验)
- 客户端以packet为单位接收,现在本地缓存,然后写入目标文件
NAMENODE工作机制
NAMENODE职责
NAMENODE职责:
负责客户端请求的响应
元数据的管理(查询,修改)
元数据管理
namenode对数据的管理采用了三种存储形式:
内存元数据(NameSystem)
磁盘元数据镜像文件
数据操作日志文件(可通过日志运算出元数据)
元数据存储机制
- 内存中有一份完整的元数据(内存meta data)
- 磁盘有一个“准完整”的元数据镜像(fsimage)文件(在namenode的工作目录中)
- 用于衔接内存metadata和持久化元数据镜像fsimage之间的操作日志(edits文件)注:当客户端对hdfs中的文件进行新增或者修改操作,操作记录首先被记入edits日志文件中,当客户端操作成功后,相应的元数据会更新到内存meta.data中
元数据手动查看
可以通过hdfs的一个工具来查看edits中的信息
bin/hdfs oev -i edits -o edits.xml
bin/hdfs oiv -i fsimage_0000000000000000087 -p XML -o fsimage.xml
元数据的checkpoint
每隔一段时间,会由secondary namenode将namenode上积累的所有edits和一个最新的fsimage下载到本地,并加载到内存进行merge(这个过程称为checkpoint)
checkpoint的详细过程
过程解析
- 从SecondaryNameNode节点通知NameNode进行CheckPoint
- NameNode切换出新的日志文件,以后的日志都写到新的日志文件中。
- 从SecondaryNameNode节点从节点下载fsimage文件及旧的日志文件,fsimage文件只有第一次下载,以后只需要传输edits日志文件
- SecondaryNameNode节点将fsimage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并将日志文件与fsimage的合并,然后生成新的fsimage文件。
- 从SecondaryNameNode节点将新的fsimage文件用传回NameNode节点
- NameNode节点可以将旧的fsimage文件及旧的日志文件切换为新的fsimage和edit日志文件并更新fstime文件,写入此次checkpoint的时间。
这样NameNode中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始终保持了最新的元数据信息,由于有了备份机制,即使宕机后重启后还是可以恢复元数据,但最新的日志可能来不及同步会有丢失)
checkpoint配置参数
配置在hdfs-site.xml文件中
dfs.namenode.checkpoint.check.period=#检查触发条件是否满足的频率,60秒
dfs.namenode.checkpoint.dir=file://${hadoop.tmp.dir}/dfs/namesecondary
以上两个参数做checkpoint操作时,secondary namenode的本地工作目录
dfs.namenode.checkpoint.edits.dir=${dfs.namenode.checkpoint.dir} dfs.namenode.checkpoint.max-retries= #最大重试次数
dfs.namenode.checkpoint.period= #两次checkpoint之间的时间间隔3600秒
dfs.namenode.checkpoint.txns=#两次checkpoint之间最大的操作记录
checkpoint的附带作用
name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的工作目录存储结构完全相同,所以,当namenode故障退出需要重新恢复时,可以从secondary namenode的工作目录中将fsimage拷贝到namenode的工作目录,以恢复namenode的元数据
DATANODE的工作机制
概述
Datanode工作职责:
存储管理用户的文件块数据
定期向namenode汇报自身所持有的block信息(通过心跳信息上报)
(这点很重要,因为,当集群中发生某些block副本失效时,集群如何恢复block初始副本数量的问题)
datanode进程死亡或者网络故障造成datanode无法与namenode通信,namenode不会立即把该节点判定为死亡,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暂称作超时时长。HDFS默认的超时时长为10分钟+30秒
配置超时
<property>
<name>dfs.blockreport.intervalMsec</name>
<value></value>
<description>Determines block reporting interval in milliseconds.</description>
</property>
如果定义超时时间为timeout,则超时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meout = 2 * 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 10 * dfs.heartbeat.interval。
而默认的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大小为5分钟,dfs.heartbeat.interval默认为3秒。
需要注意的是hdfs-site.xml 配置文件中的heartbeat.recheck.interval的单位为毫秒,dfs.heartbeat.interval的单位为秒。所以,举个例子,如果heartbeat.recheck.interval设置为5000(毫秒),dfs.heartbeat.interval设置为3(秒,默认),则总的超时时间为40秒。
<property>
<name>heartbeat.recheck.interval</name>
<val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heartbeat.interval</name>
<value></value>
</property>
HDFS的工作流程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 【转】Hostapd工作流程分析
[转]Hostapd工作流程分析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30081165-id-5290531.html Hostapd是一个运行在用户态的守护进程,可以通 ...
- 第2章 rsync算法原理和工作流程分析
本文通过示例详细分析rsync算法原理和rsync的工作流程,是对rsync官方技术报告和官方推荐文章的解释. 以下是本文的姊妹篇: 1.rsync(一):基本命令和用法 2.rsync(二):ino ...
- [国嵌笔记][030][U-Boot工作流程分析]
uboot工作流程分析 程序入口 1.打开顶层目录的Makefile,找到目标smdk2440_config的命令中的第三项(smdk2440) 2.进入目录board/samsung/smdk244 ...
- rsync算法原理和工作流程分析
本文通过示例详细分析rsync算法原理和rsync的工作流程,是对rsync官方技术报告和官方推荐文章的解释.本文不会介绍如何使用rsync命令(见rsync基本用法),而是详细解释它如何实现高效的增 ...
- nodejs的Express框架源码分析、工作流程分析
nodejs的Express框架源码分析.工作流程分析 1.Express的编写流程 2.Express关键api的使用及其作用分析 app.use(middleware); connect pack ...
- Mysql工作流程分析
Mysql工作流程图 工作流程分析 1. 所有的用户连接请求都先发往连接管理器 2. 连接管理器 (1)一直处于侦听状态 (2)用于侦听用户请求 3. 线程管理器 (1)因为每个用户 ...
- u-boot分析(二)----工作流程分析
u-boot分析(二) 由于这两天家里有点事,所以耽误了点时间,没有按时更新,今天我首先要跟大家说说我对于u-boot分析的整体的思路,然后呢我以后的博客会按照这个内容更新,希望大家关注. 言归正传, ...
- Struts2的工作流程分析
Struts2的工作流程分析 Posted on 2011-02-22 09:32 概述 本章讲述Struts2的工作原理. 读者如果曾经学习过Struts1.x或者有过Struts1.x的开发经验, ...
- rsync(三)算法原理和工作流程分析
在开始分析算法原理之前,简单说明下rsync的增量传输功能. 假设待传输文件为A,如果目标路径下没有文件A,则rsync会直接传输文件A,如果目标路径下已存在文件A,则发送端视情况决定是否要传输文件A ...
随机推荐
- php错误: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 on this server.
以前php环境崩溃了,重新装了个,打开第一个文件就出现: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 on this server.错误,让我情以何堪啊,居然说我此台服 ...
- crc16算法,包括单片机和c#版本
c语言的#include <stdio.h> static short const wCRC16Table[256] = { 0x0000, 0xC0C1, 0xC181 ...
- findmaven的英文版本号上线了
http://www.findmaven.net是一个查找Jar和查找Maven的Maven仓库搜索引擎.它能够依据Java开发人员提供的Class名或者Jar名找到包括它的Jar,同一时候提供Jar ...
- 超全面的JavaWeb笔记day08<Tomcat&Web应用&HTTP协议>
1.常用软件体系结构 BS:浏览器/服务器 CS:客户端/服务器 WEB资源 动态资源 JSP Servlet 静态资源 html 常用服务器 Tomcat Weblogic Resin JBOSS ...
- HTML表单的应用
<html> <head> <title>HTML表单的应用</title> </head> <body> <!-- bo ...
- Linux netstat 命令
1. netstat命令用于显示系统的网络信息,包括网络连接 .路由表 .接口状态2. 一般我们使用 netstat 来查看本机开启了哪些端口,查看有哪些客户端连接 常见用法如下: [root@loc ...
- Serlvet学习笔记之一 ——实现servlet的3种方法
1.配置环境,从tomcat的lib下面引入servlet-api.jar包.
- RecyclerView的通用适配器,和滚动时不加载图片的封装
对于RecyclerView我们需要使用RecyclerAdapter,使用方式与ListViewAdapter类似,具体代码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这里就只教大家使用封装后的简洁RecyclerAdap ...
- 《C++ Primer Plus》10.2 抽象和类 学习笔记
10.2.1 类型是什么基本类型完成了下面的三项工作:* 决定数据对象需要的内存数量:* 决定如何解释内存中的位(long和float在内存中占用的位数相同,但是将它们转换为数值的方法不同):* 决定 ...
- Mybatis返回map集合
<resultMap id="pieMap" type="HashMap"> <result property="value&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