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Lucene的搜索过程解析之前,有必要单独的一张把Lucene score公式的推导,各部分的意义阐述一下。因为Lucene的搜索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逐步的计算各部分的分数。

Lucene的打分公式非常复杂,如下:

在推导之前,先逐个介绍每部分的意义:

  • t:Term,这里的Term是指包含域信息的Term,也即title:hello和content:hello是不同的Term
  • coord(q,d):一次搜索可能包含多个搜索词,而一篇文档中也可能包含多个搜索词,此项表示,当一篇文档中包含的搜索词越多,则此文档则打分越高。
  • queryNorm(q):计算每个查询条目的方差和,此值并不影响排序,而仅仅使得不同的query之间的分数可以比较。其公式如下:

  • tf(t in d):Term t在文档d中出现的词频
  • idf(t):Term t在几篇文档中出现过
  • norm(t, d):标准化因子,它包括三个参数:
    • Document boost:此值越大,说明此文档越重要。
    • Field boost:此域越大,说明此域越重要。
    • lengthNorm(field) = (1.0 / Math.sqrt(numTerms)):一个域中包含的Term总数越多,也即文档越长,此值越小,文档越短,此值越大。

  • 各类Boost值

    • t.getBoost():查询语句中每个词的权重,可以在查询中设定某个词更加重要,common^4 hello
    • d.getBoost():文档权重,在索引阶段写入nrm文件,表明某些文档比其他文档更重要。
    • f.getBoost():域的权重,在索引阶段写入nrm文件,表明某些域比其他的域更重要。

以上在Lucene的文档中已经详细提到,并在很多文章中也被阐述过,如何调整上面的各部分,以影响文档的打分,请参考有关Lucene的问题(4):影响Lucene对文档打分的四种方式一文。

然而上面各部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在一起呢?这么复杂的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推导。

首先,将以上各部分代入score(q, d)公式,将得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式,让我们忽略所有的boost,因为这些属于人为的调整,也省略coord,这和公式所要表达的原理无关。得到下面的公式:

然后,有Lucene学习总结之一:全文检索的基本原理中的描述我们知道,Lucene的打分机制是采用向量空间模型的:

我们把文档看作一系列词(Term),每一个词(Term)都有一个权重(Term weight),不同的词(Term)根据自己在文档中的权重来影响文档相关性的打分计算。

于是我们把所有此文档中词(term)的权重(term weight) 看作一个向量。

Document = {term1, term2, …… ,term N}

Document Vector = {weight1, weight2, …… ,weight N}

同样我们把查询语句看作一个简单的文档,也用向量来表示。

Query = {term1, term 2, …… , term N}

Query Vector = {weight1, weight2, …… , weight N}

我们把所有搜索出的文档向量及查询向量放到一个N维空间中,每个词(term)是一维。

我们认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越小,相关性越大。

所以我们计算夹角的余弦值作为相关性的打分,夹角越小,余弦值越大,打分越高,相关性越大。

余弦公式如下:

下面我们假设:

查询向量为Vq = <w(t1, q), w(t2, q), ……, w(tn, q)>

文档向量为Vd = <w(t1, d), w(t2, d), ……, w(tn, d)>

向量空间维数为n,是查询语句和文档的并集的长度,当某个Term不在查询语句中出现的时候,w(t, q)为零,当某个Term不在文档中出现的时候,w(t, d)为零。

w代表weight,计算公式一般为tf*idf。

我们首先计算余弦公式的分子部分,也即两个向量的点积:

Vq*Vd = w(t1, q)*w(t1, d) + w(t2, q)*w(t2, d) + …… + w(tn ,q)*w(tn, d)

把w的公式代入,则为

Vq*Vd = tf(t1, q)*idf(t1, q)*tf(t1, d)*idf(t1, d) + tf(t2, q)*idf(t2, q)*tf(t2, d)*idf(t2, d) + …… + tf(tn ,q)*idf(tn, q)*tf(tn, d)*idf(tn, d)

在这里有三点需要指出:

  • 由于是点积,则此处的t1, t2, ……, tn只有查询语句和文档的并集有非零值,只在查询语句出现的或只在文档中出现的Term的项的值为零。
  • 在查询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在查询语句中输入同样的词,因而可以假设tf(t, q)都为1
  • idf是指Term在多少篇文档中出现过,其中也包括查询语句这篇小文档,因而idf(t, q)和idf(t, d)其实是一样的,是索引中的文档总数加一,当索引中的文档总数足够大的时候,查询语句这篇小文档可以忽略,因而可以假设idf(t, q) = idf(t, d) = idf(t)

基于上述三点,点积公式为:

Vq*Vd = tf(t1, d) * idf(t1) * idf(t1) + tf(t2, d) * idf(t2) * idf(t2) + …… + tf(tn, d) * idf(tn) * idf(tn)

所以余弦公式变为:

下面要推导的就是查询语句的长度了。

由上面的讨论,查询语句中tf都为1,idf都忽略查询语句这篇小文档,得到如下公式

所以余弦公式变为:

下面推导的就是文档的长度了,本来文档长度的公式应该如下: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为什么在打分过程中,需要除以文档的长度呢?

因为在索引中,不同的文档长度不一样,很显然,对于任意一个term,在长的文档中的tf要大的多,因而分数也越高,这样对小的文档不公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一篇1000万个词的鸿篇巨著中,"lucene"这个词出现了11次,而在一篇12个词的短小文档中,"lucene"这个词出现了10次,如果不考虑长度在内,当然鸿篇巨著应该分数更高,然而显然这篇小文档才是真正关注"lucene"的。

然而如果按照标准的余弦计算公式,完全消除文档长度的影响,则又对长文档不公平(毕竟它是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偏向于首先返回短小的文档的,这样在实际应用中使得搜索结果很难看。

所以在Lucene中,Similarity的lengthNorm接口是开放出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应用的需要,改写lengthNorm的计算公式。比如我想做一个经济学论文的搜索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调研,发现大多数的经济学论文的长度在8000到10000词,因而lengthNorm的公式应该是一个倒抛物线型的,8000到 10000词的论文分数最高,更短或更长的分数都应该偏低,方能够返回给用户最好的数据。

在默认状况下,Lucene采用DefaultSimilarity,认为在计算文档的向量长度的时候,每个Term的权重就不再考虑在内了,而是全部为一。

而从Term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Term是包含域信息的,也即title:hello和content:hello是不同的Term,也即一个Term只可能在文档中的一个域中出现。

所以文档长度的公式为:

代入余弦公式:

再加上各种boost和coord,则可得出Lucene的打分计算公式。

Lucene学习总结之六:Lucene打分公式的数学推导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ucene学习总结之六:Lucene打分公式的数学推导 2014-06-25 14:20 384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在进行Lucene的搜索过程解析之前,有必要单独的一张把Lucene score公式的推导,各部分的意义阐述一下.因为Lucene的搜索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逐步的计算各部分的分数. Lucene ...

  2. Lucene打分公式的数学推导

    原文出自:http://www.cnblogs.com/forfuture1978/archive/2010/03/07/1680007.html 在进行Lucene的搜索过程解析之前,有必要单独的一 ...

  3. Lucene学习之四:Lucene的索引文件格式(3)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forfuture1978/archive/2010/02/02/1661436.html ,略有删改和备注. 四.具体格式 4.2. 反向信 ...

  4. Lucene学习之四:Lucene的索引文件格式(2)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forfuture1978/archive/2009/12/14/1623599.html  略有删减和补充 四.具体格式 上面曾经交代过,L ...

  5. Lucene学习之四:Lucene的索引文件格式(1)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forfuture1978/archive/2009/12/14/1623597.html Lucene的索引里面存了些什么,如何存放的,也即 ...

  6. Lucene学习总结之七:Lucene搜索过程解析

    一.Lucene搜索过程总论 搜索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将词典及倒排表信息从索引中读出来,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语句合并倒排表,得到结果文档集并对文档进行打分的过程. 其可用如下图示: 总共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

  7. Lucene学习总结之七:Lucene搜索过程解析 2014-06-25 14:23 863人阅读 评论(1) 收藏

    一.Lucene搜索过程总论 搜索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将词典及倒排表信息从索引中读出来,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语句合并倒排表,得到结果文档集并对文档进行打分的过程. 其可用如下图示: 总共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

  8. Lucene学习总结:全文检索的基本原理

    一.总论 根据http://lucene.apache.org/java/docs/index.html定义: Lucene是一个高效的,基于Java的全文检索库. 所以在了解Lucene之前要费一番 ...

  9. Lucene学习笔记: 五,Lucene搜索过程解析

    一.Lucene搜索过程总论 搜索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将词典及倒排表信息从索引中读出来,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语句合并倒排表,得到结果文档集并对文档进行打分的过程. 其可用如下图示: 总共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

随机推荐

  1. linux运维基础__争取十月前研究的差不多

    转来的一编,考虑在十月前研究的差不多 linux运维人员基础 1.很多地方经常会用到的rsync工具 实施几台服务器的同步效果 我们公司就是使用这个工具完成服务器的游戏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同步,有几个文章 ...

  2. 微软企业库的Cache

    微软企业库的Cache 通常,应用程序可以将那些频繁访问的数据,以及那些需要大量处理时间来创建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从而提高性能.基于微软的企业库,我们的快速创建一个缓存的实现. 新建PrismSamp ...

  3. boostrap 弹出模态对话框,点击黑色区域不会关闭

    $('#ID_ReformDetail').modal({ backdrop: 'static', keyboard: false }); 弹出模态对话框且点击黑色部分不会关闭. <div cl ...

  4. 感知机(perceptron)

    二类分类的线性分类模型,属于判别模型,利用梯度下降法对损失函数进行极小化求得感知机模型分为原始形式和对偶形式,是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基础 由输入控件到输出控件的如下函数: f(x)=sign(W.X ...

  5. VS2010使用静态编译的qt库(Qt 5)

    Qt 5引入了一种新的编写方式. Qt开发界面很方便,但发布程序就不那么方便了,你的把引用到的dll一起发布才行,要是能静态编译就好了,发布的时候只有一个exe多方便. 虽然以前为了方便,直接安装的q ...

  6. heritrix 3.2.0 -- 环境搭建

    heritrix作为一个比较经典的开源爬虫,写这篇文章目的是因为,3.X之后的heritrix的介绍以及配置的文章比较少了. heritrix 3.x 以后使用maven 2配置jar包引用,但是总是 ...

  7. sql server 2008 在与 SQL Server 提示建立连接时出现与网络相关的或特定于实例的错误

    原文地址: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Ndav32DO9zL5XnltqoqlhvKHbJv_n3Zwihhw4cwF9ffNq8hb8z7h7n3vJVfoeW ...

  8. UVA12186--树型DP

    树型DP第一题...就是从boss到底层员工是一个树型结构,底层员工想加薪,如果每个boss都有超过T%的员工要求加薪,他就会往更高的bOSs传达,问如果让根节点的大boss接到加薪要求,最少要有多少 ...

  9. Jndi and c3p0 in Tomcat

    Tomcat 中Jndi是使用Tomcat自带的连接池抛弃Tomcat自带的连接池.使用c3p0 . 环境:Tomcat 5.5.20下面配置只适合Tomcat 5.5.X 下面来看Jndi 与 c3 ...

  10. hdu3397 Sequence operation

    感觉自己好像搞定了一个不得了得题呢.. 对于这种区间性质合并的线段树,对于每个节点保存一下当前区间内1的个数,左右边界相邻的1个的个数与0的个数,还有当前区间最大连续的1和0的个数. 合并的时候的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