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其实不是真正的防火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客户端代理,用户通过iptables这个代理,将用户的安全设定执行到对应的"安全框架"中,这个"安全框架"才是真正的防火墙,这个框架的名字叫netfilter

netfilter才是防火墙真正的安全框架(framework),netfilter位于内核空间。

iptables其实是一个命令行工具,位于用户空间,我们用这个工具操作真正的框架。

netfilter/iptables(下文中简称为iptables)组成Linux平台下的包过滤防火墙,与大多数的Linux软件一样,这个包过滤防火墙是免费的,它可以代替昂贵的商业防火墙解决方案,完成封包过滤、封包重定向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功能。

Netfilter是Linux操作系统核心层内部的一个数据包处理模块,它具有如下功能:

  •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e)
  • 数据包内容修改
  • 以及数据包过滤的防火墙功能

所以说,虽然我们使用service iptables start启动iptables"服务",但是其实准确的来说,iptables并没有一个守护进程,所以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而应该算是内核提供的功能。

基础回顾

我们知道iptables是按照规则来办事的,我们就来说说规则(rules),规则其实就是网络管理员预定义的条件,规则一般的定义为"如果数据包头符合这样的条件,就这样处理这个数据包"。规则存储在内核空间的信息包过滤表中,这些规则分别指定了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协议(如TCP、UDP、ICMP)和服务类型(如HTTP、FTP和SMTP)等。当数据包与规则匹配时,iptables就根据规则所定义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数据包,如放行(accept)、拒绝(reject)和丢弃(drop)等。配置防火墙的主要工作就是添加、修改和删除这些规则。

这样说可能并不容易理解,我们来换个容易理解的角度,从头说起.

当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web服务时,客户端发送报文到网卡,而tcp/ip协议栈是属于内核的一部分,所以,客户端的信息会通过内核的TCP协议传输到用户空间中的web服务中,而此时,客户端报文的目标终点为web服务所监听的套接字(IP:Port)上,当web服务需要响应客户端请求时,web服务发出的响应报文的目标终点则为客户端,这个时候,web服务所监听的IP与端口反而变成了原点,我们说过,netfilter才是真正的防火墙,它是内核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防火墙能够达到"防火"的目的,则需要在内核中设置关卡,所有进出的报文都要通过这些关卡,经过检查后,符合放行条件的才能放行,符合阻拦条件的则需要被阻止,于是,就出现了input关卡和output关卡,而这些关卡在iptables中不被称为"关卡",而被称为"链"。

其实我们上面描述的场景并不完善,因为客户端发来的报文访问的目标地址可能并不是本机,而是其他服务器,当本机的内核支持IP_FORWARD时,我们可以将报文转发给其他服务器,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提到iptables中的其他"关卡",也就是其他"链",他们就是 "路由前"、"转发"、"路由后",他们的英文名是

PREROUTING、FORWARD、POSTROUTING

也就是说,当我们启用了防火墙功能时,报文需要经过如下关卡,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如果报文需要转发,那么报文则不会经过input链发往用户空间,而是直接在内核空间中经过forward链和postrouting链转发出去的。

所以,根据上图,我们能够想象出某些常用场景中,报文的流向:

到本机某进程的报文:PREROUTING --> INPUT

由本机转发的报文:PREROUTING --> FORWARD --> POSTROUTING

由本机的某进程发出报文(通常为响应报文):OUTPUT --> POSTROUTING

现在,我们想象一下,这些"关卡"在iptables中为什么被称作"链"呢?我们知道,防火墙的作用就在于对经过的报文匹配"规则",然后执行对应的"动作",所以,当报文经过这些关卡的时候,则必须匹配这个关卡上的规则,但是,这个关卡上可能不止有一条规则,而是有很多条规则,当我们把这些规则串到一个链条上的时候,就形成了"链",所以,我们把每一个"关卡"想象成如下图中的模样 ,这样来说,把他们称为"链"更为合适,每个经过这个"关卡"的报文,都要将这条"链"上的所有规则匹配一遍,如果有符合条件的规则,则执行规则对应的动作。

我们再想想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对每个"链"上都放置了一串规则,但是这些规则有些很相似,比如,A类规则都是对IP或者端口的过滤,B类规则是修改报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能把实现相同功能的规则放在一起呢,必须能的。

我们把具有相同功能的规则的集合叫做"表",所以说,不同功能的规则,我们可以放置在不同的表中进行管理,而iptables已经为我们定义了4种表,每种表对应了不同的功能,而我们定义的规则也都逃脱不了这4种功能的范围,所以,学习iptables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明白每种表 的作用。

iptables为我们提供了如下规则的分类,或者说,iptables为我们提供了如下"表"

filter表:负责过滤功能,防火墙;内核模块:iptables_filter

nat表: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内核模块:iptable_nat

mangle表:拆解报文,做出修改,并重新封装 的功能;iptable_mangle

raw表:关闭nat表上启用的连接追踪机制;iptable_raw

也就是说,我们自定义的所有规则,都是这四种分类中的规则,或者说,所有规则都存在于这4张"表"中。

表链关系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链"中注定不会包含"某类规则",就像某些"关卡"天生就不具备某些功能一样,比如,A"关卡"只负责打击陆地敌人,没有防空能力,B"关卡"只负责打击空中敌人,没有防御步兵的能力,C"关卡"可能比较NB,既能防空,也能防御陆地敌人,D"关卡"最屌,海陆空都能防。

那让我们来看看,每个"关卡"都有哪些能力,或者说,让我们看看每个"链"上的规则都存在于哪些"表"中。

我们还是以图为例,先看看prerouting"链"上的规则都存在于哪些表中。

注意:下图只用于说明prerouting链上的规则存在于哪些表中,并没有描述表的顺序。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说,prerouting"链"只拥有nat表、raw表和mangle表所对应的功能,所以,prerouting中的规则只能存放于nat表、raw表和mangle表中。

那么,根据上述思路,我们来总结一下,每个"关卡"都拥有什么功能,

或者说,每个"链"中的规则都存在于哪些"表"中。

PREROUTING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raw表,mangle表,nat表。

INPUT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mangle表,filter表,(centos7中还有nat表,centos6中没有)。

FORWARD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mangle表,filter表。

OUTPUT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raw表mangle表,nat表,filter表。

POSTROUTING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mangle表,nat表。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表"作为操作入口,对规则进行定义的,之所以按照上述过程介绍iptables,是因为从"关卡"的角度更容易从入门的角度理解,但是为了以便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更加顺畅的理解它们,此处我们还要将各"表"与"链"的关系罗列出来,

表(功能)<--> 链(钩子):

raw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PREROUTING,OUTPUT

mangle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PREROUTING,INPUT,FORWARD,OUTPUT,POSTROUTING

nat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PREROUTING,OUTPUT,POSTROUTING(centos7中还有INPUT,centos6中没有)

filter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INPUT,FORWARD,OUTPUT

优先级次序

其实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因为数据包经过一个"链"的时候,会将当前链的所有规则都匹配一遍,但是匹配时总归要有顺序,我们应该一条一条的去匹配,而且我们说过,相同功能类型的规则会汇聚在一张"表"中,那么,哪些"表"中的规则会放在"链"的最前面执行呢,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优先级的问题,我们还拿prerouting"链"做图示。(此时是有顺序的绘制)

prerouting链中的规则存放于三张表中,而这三张表中的规则执行的优先级如下:

raw --> mangle --> nat

但是我们知道,iptables为我们定义了4张"表",当他们处于同一条"链"时,执行的优先级如下。

优先级次序(由高而低):

raw --> mangle --> nat --> filter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某些链天生就不能使用某些表中的规则,所以,4张表中的规则处于同一条链的目前只有output链,它就是传说中海陆空都能防守的关卡。

为了更方便的管理,我们还可以在某个表里面创建自定义链,将针对某个应用程序所设置的规则放置在这个自定义链中,但是自定义链接不能直接使用,只能被某个默认的链当做动作去调用才能起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自定义链就是一段比较"短"的链子,这条"短"链子上的规则都是针对某个应用程序制定的,但是这条短的链子并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焊接"在iptables默认定义链子上,才能被IPtables使用,这就是为什么默认定义的"链"需要把"自定义链"当做"动作"去引用的原因。这是后话,后面再聊,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即可更加的明白。

数据经过防火墙的流程

结合上述所有的描述,我们可以将数据包通过防火墙的流程总结为下图:

我们在写Iptables规则的时候,要时刻牢记这张路由次序图,灵活配置规则。

我们将经常用到的对应关系重新写在此处,方便对应图例查看。

链的规则存放于哪些表中(从链到表的对应关系):

PREROUTING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raw表,mangle表,nat表。

INPUT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mangle表,filter表,(centos7中还有nat表,centos6中没有)。

FORWARD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mangle表,filter表。

OUTPUT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raw表mangle表,nat表,filter表。

POSTROUTING 的规则可以存在于:mangle表,nat表。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从表到链的对应关系):

raw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PREROUTING,OUTPUT

mangle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PREROUTING,INPUT,FORWARD,OUTPUT,POSTROUTING

nat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PREROUTING,OUTPUT,POSTROUTING(centos7中还有INPUT,centos6中没有)

filter 表中的规则可以被哪些链使用:INPUT,FORWARD,OUTPUT

下图中nat表在centos7中的情况就不再标明。

规则概念

说了一圈又说回来了,在上述描述中我们一直在提规则,可是没有细说,现在说说它。

先说说规则的概念,然后再通俗的解释它。

规则:根据指定的匹配条件来尝试匹配每个流经此处的报文,一旦匹配成功,则由规则后面指定的处理动作进行处理;

那么我们来通俗的解释一下什么是iptables的规则,之前打过一个比方,每条"链"都是一个"关卡",每个通过这个"关卡"的报文都要匹配这个关卡上的规则,如果匹配,则对报文进行对应的处理,比如说,你我二人此刻就好像两个"报文",你我二人此刻都要入关,可是城主有命,只有器宇轩昂的人才能入关,不符合此条件的人不能入关,于是守关将士按照城主制定的"规则",开始打量你我二人,最终,你顺利入关了,而我已被拒之门外,因为你符合"器宇轩昂"的标准,所以把你"放行"了,而我不符合标准,所以没有被放行,其实,"器宇轩昂"就是一种"匹配条件","放行"就是一种"动作","匹配条件"与"动作"组成了规则。

了解了规则的概念,那我们来聊聊规则的组成部分,此处只是大概的将规则的结构列出,后面的文章中会单独对规则进行总结。

规则由匹配条件和处理动作组成。

匹配条件

匹配条件分为基本匹配条件与扩展匹配条件

基本匹配条件:

源地址Source IP,目标地址 Destination IP

上述内容都可以作为基本匹配条件。

扩展匹配条件:

除了上述的条件可以用于匹配,还有很多其他的条件可以用于匹配,这些条件泛称为扩展条件,这些扩展条件其实也是netfilter中的一部分,只是以模块的形式存在,如果想要使用这些条件,则需要依赖对应的扩展模块。

源端口Source Port, 目标端口Destination Port

上述内容都可以作为扩展匹配条件。

处理动作

处理动作在iptables中被称为target(这样说并不准确,我们暂且这样称呼),动作也可以分为基本动作和扩展动作。

此处列出一些常用的动作,之后的文章会对它们进行详细的示例与总结:

ACCEPT:允许数据包通过。

DROP:直接丢弃数据包,不给任何回应信息,这时候客户端会感觉自己的请求泥牛入海了,过了超时时间才会有反应。

REJECT:拒绝数据包通过,必要时会给数据发送端一个响应的信息,客户端刚请求就会收到拒绝的信息。

SNAT:源地址转换,解决内网用户用同一个公网地址上网的问题。

MASQUERADE:是SNAT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动态的、临时会变的ip上。

DNAT:目标地址转换。

REDIRECT:在本机做端口映射。

LOG:在/var/log/messages文件中记录日志信息,然后将数据包传递给下一条规则,也就是说除了记录以外不对数据包做任何其他操作,仍然让下一条规则去匹配。

iptables入门到精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入门到精通(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FastDFS,FastDFS-Nginx整合,合并存储,存储缩略图,图片压缩,Java客户端

    导读 互联网环境中的文件如何存储? 不能存本地应用服务器 NFS(采用mount挂载) HDFS(适合大文件) FastDFS(强力推荐

  2. <程序员从入门到精通> -- How

    定位 自己才是职业生涯的管理者,想清楚自己的发展路径: 远期的理想是什么?近期的规划是什么?今日的任务和功课又是什么? 今日之任务或功课哪些有助于近期之规划的实现,而近期之规划是否有利于远期之理想? ...

  3. 【无私分享:从入门到精通ASP.NET MVC】从0开始,一起搭框架、做项目 目录索引

    索引 [无私分享:从入门到精通ASP.NET MVC]从0开始,一起搭框架.做项目(1)搭建MVC环境 注册区域 [无私分享:从入门到精通ASP.NET MVC]从0开始,一起搭框架.做项目(2)创建 ...

  4. ASP.NET MVC4入门到精通系列目录汇总

    序言 最近公司在招.NET程序员,我发现好多来公司面试的.NET程序员居然都没有 ASP.NET MVC项目经验,其中包括一些工作4.5年了,甚至8年10年的,许多人给我的感觉是:工作了4.5年,We ...

  5. Web jquery表格组件 JQGrid 的使用 - 从入门到精通 开篇及索引

    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每篇讲解一些内容,最后会放出全部代码,可以参考.操作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个人对部分问题的研究在最后一篇 问题研究 里.欢迎大家探讨学习. 代码都经过个人测试,但仍可能有各种未 ...

  6. 1、ASP.NET MVC入门到精通——新语法

    本系列目录:ASP.NET MVC4入门到精通系列目录汇总 在学习ASP.NET MVC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C#3.0所带来的新的语法特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在MVC项目中我们利用C#3.0的新特 ...

  7. 5、ASP.NET MVC入门到精通——NHibernate代码映射

    本系列目录:ASP.NET MVC4入门到精通系列目录汇总 上一篇NHibernate学习笔记—使用 NHibernate构建一个ASP.NET MVC应用程序 使用的是xml进行orm映射,那么这一 ...

  8. 6、ASP.NET MVC入门到精通——ASP.Net的两种开发方式

    本系列目录:ASP.NET MVC4入门到精通系列目录汇总 目前,ASP.NET中两种主流的开发方式是:ASP.NET Webform和ASP.NET MVC.从下图可以看到ASP.NET WebFo ...

  9. 7、ASP.NET MVC入门到精通——第一个ASP.NET MVC程序

    本系列目录:ASP.NET MVC4入门到精通系列目录汇总 开发流程 新建Controller 创建Action 根据Action创建View 在Action获取数据并生产ActionResult传递 ...

随机推荐

  1. ArkUI 组件 Props

    在上一篇博客文章中简单地提到了 Props . 在使用 Props 时需要注意到一个点,子组件从寄主页面传递过来的值是单向的,也就是子组件不能直接修改传递下来的值,即单向性. 以上篇文章定义的头像组件 ...

  2. java后台生成文件给前端下载(response输出流)

    1.设置 ContentType response.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x-download"); 2.设置文件名,并指定编码格式 fileNa ...

  3. docker 容器terminal失败

    关键一句话:docker 容器的teminal失败,一定是等待资源导致的,不管是pid资源,还是内存资源.本文主要讲因为内存资源导致进程D状态,然后导致teminal容器失败. 目前在集群中,cpu占 ...

  4. C++一些新的特性的理解(二)

    1 C++11多线程thread 重点: join和detach的使用场景 thread构造函数参数 绑定c函数 绑定类函数 线程封装基础类 互斥锁mutex condition notify.wai ...

  5. JTS TopologyException 问题

    计算2个几何相交结果时候,报错了: val geometry = polygon.intersection(lineString) 日志如下 org.locationtech.jts.geom.Top ...

  6. [Python]-tqdm模块-给for循环加上进度条

    import tqdm 使用tqdm模块,可以在漫长的for循环加上一个进度条,显示当前进度百分比. 将tqdm写在迭代器之外即可:tqdm(iterator) for i in tqdm(range ...

  7. 异步编程promise

    异步编程发展 异步编程经历了 callback.promise.async/await.generator四个阶段,其中promise和async/await使用最为频繁,而generator因为语法 ...

  8. Python数据科学手册-Numpy入门

    通过Python有效导入.存储和操作内存数据的技巧 数据来源:文档.图像.声音.数值等等,将所有的数据简单的看做数字数组 非常有助于 理解和处理数据 不管数据是何种形式,第一步都是 将这些数据转换成 ...

  9. Kubernetes 多租户:多租户介绍

    多租户集群由多个用户和/或工作负载共享,这些用户和/或工作负载被称为"租户".多租户集群的运营方必须将租户彼此隔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盗用的租户或恶意租户可能对集群和其他租户造成的 ...

  10. 使用traefik进行金丝雀发布

    文章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nMMN7hAJK6SFn1V1YyxvHA 在 Traefik 2.0 中以服务负载均衡的形式进行了支持.可以将服务负载均衡器看成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