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eq2Seq简介

  seq2seq 是一个Encoder–Decoder 结构的网络,它的输入是一个序列,输出也是一个序列。Encoder 中将一个可变长度的信号序列变为固定长度的向量表达,Decoder 将这个固定长度的向量变成可变长度的目标的信号序列。
  很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比如聊天机器人,机器翻译,自动文摘,智能问答等,传统的解决方案都是检索式(从候选集中选出答案),这对素材的完善程度要求很高。seq2seq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固定大小输入问题框架。采用序列到序列的模型,在NLP中是文本到文本的映射。其在各主流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以及语音助手中人机短问快答的应用中有着非常好的表现。

二、编码解码模型

  1、模型框架

  在NLP任务中,其实输入的是文本序列,输出的很多时候也是文本序列,下图所示的是一个典型的机器翻译任务中,输入的文本序列(源语言表述)到输出的文本序列(目标语言表述)之间的变换。

  2、编码解码器结构

  (1)编码器处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元素(在这里可能是1个词),将捕获的信息编译成向量(称为上下文内容向量)。在处理整个输入序列之后,编码器将上下文发送到解码器,解码器逐项开始产生输出序列。如,机器翻译任务

  (2)上下文向量

  • 输入的数据(文本序列)中的每个元素(词)通常会被编码成一个稠密的向量,这个过程叫做word embedding
  • 经过循环神经网络(RNN),将最后一层的隐层输出作为上下文向量
  • encoder和decoder都会借助于循环神经网络(RNN)这类特殊的神经网络完成,循环神经网络会接受每个位置(时间点)上的输入,同时经过处理进行信息融合,并可能会在某些位置(时间点)上输出。如下图所示。
    动态地展示整个编码器和解码器,分拆的步骤过程:
    更详细地展开,其实是这样的:

三、加入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Seq2Seq

  1、为什么加入attention机制:

  提升效果,不会寄希望于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到一个上下文向量(context vector)中,而是会采用一个叫做注意力模型的模型来动态处理和解码,动态的图如下所示。

  所谓的注意力机制,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是一种对于输入的信息,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不同权重的加权处理(通常加权的权重来源于softmax后的结果)的机制,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在解码阶段,简单地对编码器中的hidden states进行不同权重的加权处理的过程。

  2、attention机制结构

  3、加入attention机制的Seq2Seq原理

  • 带注意力的解码器RNN接收的嵌入(embedding)和一个初始的解码器隐藏状态(hidden state)。
  • RNN处理输入,产生输出和新的隐藏状态向量(h4),输出被摒弃不用。
  • attention的步骤:使用编码器隐藏状态(hidden state)和h4向量来计算该时间步长的上下文向量(C4)。
  • 把h4和C4拼接成一个向量。
  • 把拼接后的向量连接全连接层和softmax完成解码
  • 每个时间点上重复这个操作

  也可以把这个动态解码的过程展示成下述图所示的过程。

四、图解Attention Seq2Seq

输入:$x = (x_1,...,x_{T_x})$

输出:$y = (y_1,...,y_{T_y})$

1、$h_t = RNN_{enc}(x_t, h_{t-1})$,Encoder方面接受的每一个单词word embedding,和上一个时间点的hidden state。输出的是这个时间点的hidden state。

2、$s_t = RNN_{dec}(\hat{y_{t-1}},s_{t-1})$,Decoder方面接受的是目标句子里单词的word embedding,和上一个时间点的hidden state。

3、$c_i = \sum_{j=1}^{T_x} \alpha_{ij}h_j$,context vector是一个对于encoder输出的hidden states的一个加权平均。

4、$\alpha_{ij} = \frac{exp(e_{ij})}{\sum_{k=1}^{T_x}exp(e_{ik})}$,每一个encoder的hidden states对应的权重。

5、$e_{ij} = score(s_i, h_j)$,通过decoder的hidden states加上encoder的hidden states来计算一个分数,用于计算权重(4)

6、$\hat{s_t} = tanh(W_c[c_t;s_t])$,将context vector 和 decoder的hidden states 串起来。

7、$p(y_t|y_{<t},x) = softmax(W_s\hat{s_t})$,计算最后的输出概率。

(1)$h_t = RNN_{enc}(x_t, h_{t-1})$,Encoder方面接受的是每一个单词word embedding,和上一个时间点的hidden state。输出的是这个时间点的hidden state。

(2)$s_t = RNN_{dec}(\hat{y_{t-1}},s_{t-1})$,Decoder方面接受的是目标句子里单词的word embedding,和上一个时间点的hidden state。

(3)、$c_i = \sum_{j=1}^{T_x} \alpha_{ij}h_j$,context vector是一个对于encoder输出的hidden states的一个加权平均。

(4)、$\alpha_{ij} = \frac{exp(e_{ij})}{\sum_{k=1}^{T_x}exp(e_{ik})}$,每一个encoder的hidden states对应的权重。

(5)、$e_{ij} = score(s_i, h_j)$,通过decoder的hidden states加上encoder的hidden states来计算一个分数,用于计算权重(4)

下一个时间点:

(6)$\hat{s_t} = tanh(W_c[c_t;s_t])$,将context vector 和 decoder的hidden states 串起来。

(7)$p(y_t|y_{<t},x) = softmax(W_s\hat{s_t})$,计算最后的输出概率。

五、三种Attention得分计算方式

  在luong中提到了三种score的计算方法。这里图解前两种:

  1、方法一

  输入是encoder的所有hidden states H: 大小为(hid dim, sequence length)。decoder在一个时间点上的hidden state, s: 大小为(hid dim, 1)。
  (1)旋转H为(sequence length, hid dim) 与s做点乘得到一个 大小为(sequence length, 1)的分数。
  (2)对分数做softmax得到一个合为1的权重。
  (3)将H与第二步得到的权重做点乘得到一个大小为(hid dim, 1)的context vector。

  2、方法二

  输入是encoder的所有hidden states H: 大小为(hid dim1, sequence length)。decoder在一个时间点上的hidden state, s: 大小为(hid dim2, 1)。此处两个hidden state的纬度并不一样。
  (1)旋转H为(sequence length, hid dim1) 与 Wa [大小为 hid dim1, hid dim 2)] 做点乘, 再和s做点乘得到一个 大小为(sequence length, 1)的分数。
  (2)对分数做softmax得到一个合为1的权重。
  (3)将H与第二步得到的权重做点乘得到一个大小为(hid dim, 1)的context vector。

 
附: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马苏比拉米G )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
 
 

.MathJax, .MathJax_Message, .MathJax_Preview { display: none }

Seq2Seq原理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I2C 基础原理详解

    今天来学习下I2C通信~ I2C(Inter-Intergrated Circuit)指的是 IC(Intergrated Circuit)之间的(Inter) 通信方式.如上图所以有很多的周边设备都 ...

  2. Zigbee组网原理详解

    Zigbee组网原理详解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2015年08月13日 15:57   [导读] 组建一个完整的zigbee网状网络包括两个步骤:网络初始化.节点加入网络.其中节点加入网络又包括两个 ...

  3. 块级格式化上下文(block formatting context)、浮动和绝对定位的工作原理详解

    CSS的可视化格式模型中具有一个非常重要地位的概念——定位方案.定位方案用以控制元素的布局,在CSS2.1中,有三种定位方案——普通流.浮动和绝对定位: 普通流:元素按照先后位置自上而下布局,inli ...

  4. SSL/TLS 原理详解

    本文大部分整理自网络,相关文章请见文后参考. SSL/TLS作为一种互联网安全加密技术,原理较为复杂,枯燥而无味,我也是试图理解之后重新整理,尽量做到层次清晰.正文开始. 1. SSL/TLS概览 1 ...

  5. 锁之“轻量级锁”原理详解(Lightweight Locking)

    大家知道,Java的多线程安全是基于Lock机制实现的,而Lock的性能往往不如人意. 原因是,monitorenter与monitorexit这两个控制多线程同步的bytecode原语,是JVM依赖 ...

  6. [转]js中几种实用的跨域方法原理详解

    转自:js中几种实用的跨域方法原理详解 - 无双 - 博客园 // // 这里说的js跨域是指通过js在不同的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通信,比如用ajax向一个不同的域请求数据,或者通过js获取页面中不同 ...

  7. 节点地址的函数list_entry()原理详解

    本节中,我们继续讲解,在linux2.4内核下,如果通过一些列函数从路径名找到目标节点. 3.3.1)接下来查看chached_lookup()的代码(namei.c) [path_walk()> ...

  8. WebActivator的实现原理详解

    WebActivator的实现原理详解 文章内容 上篇文章,我们分析如何动态注册HttpModule的实现,本篇我们来分析一下通过上篇代码原理实现的WebActivator类库,WebActivato ...

  9. Influxdb原理详解

    本文属于<InfluxDB系列教程>文章系列,该系列共包括以下 15 部分: InfluxDB学习之InfluxDB的安装和简介 InfluxDB学习之InfluxDB的基本概念 Infl ...

随机推荐

  1. ctfhub技能树—RCE—综合过滤练习

    打开靶机 查看页面信息 查看源码可以发现这一次过滤了很多东西,查看当前目录信息 查询到%0a为换行符,可以利用这个url编码进行命令注入,开始尝试 http://challenge-2a4584dab ...

  2. 在.NET Core 中使用Quartz.NET

    Quartz.NET是功能齐全的开源作业调度系统,可用于最小的应用程序到大型企业系统. Quartz.NET具有三个主要概念: job:运行的后台任务 trigger:控制后台任务运行的触发器. sc ...

  3. Markdown特殊字符、数学公式汇总

    引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53948/article/details/104621249

  4. mysqlG基于TID模式同步报错 (Last_IO_Errno: 1236)

    mysqlG基于TID模式同步报错Last_IO_Errno: 1236 Last_IO_Error: Got fatal error 1236 from master when reading da ...

  5. Python hashlib的简单使用

    hashlib模块针对不同的安全哈希和消息摘要算法实现了一个通用的接口,其中包括SHA1, SHA224, SHA256, SHA384, SHA512算法以及RSA的MD5算法. 使用方法 第一步 ...

  6. SpringIOC的注解应用

    SpringIOC的注解应用 ​ 在之前的项目中,我们都是通过xml文件进行bean或者某些属性的赋值,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注解的方式,在企业开发中使用的很多,在bean上添加注解,可以快速的将bean注 ...

  7. git的使用学习笔记--项目版本操作

    一.使用场景 版本回退:上线失败--需要回退到上个版本 二.操作 先编辑  vim text.txt git status git add .       这个命令能看到所有的增加操作 git com ...

  8. LOJ10160周年纪念晚会

    题目描述 Ural 州立大学的校长正在筹备学校的 80 周年纪念聚会.由于学校的职员有不同的职务级别,可以构成一棵以校长为根的人事关系树.每个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整数编号,从 1 到 N 编号,且对应一 ...

  9. Mycat安装并实现mysql读写分离,分库分表

    Mycat安装并实现mysql读写分离,分库分表 一.安装Mycat 1.1 创建文件夹 1.2 下载 二.mycat具体配置 2.1 server.xml 2.2 schema.xml 2.3 se ...

  10. SpringMVC请求参数的获取方式

    一.GET请求参数获取 1. 通过HttpServletRequest获取参数 2. 直接方法参数获取 3. RequestParam注解方式获取请求参数 4. Bean方式获取参数 5.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