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利用BLKTRACE分析IO性能
在Linux系统上,如果I/O发生性能问题,有没有办法进一步定位故障位置呢?iostat等最常用的工具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容易被误读的iostat】一文中解释过await表示单个I/O所需的平均时间,但它同时包含了I/O Scheduler所消耗的时间和硬件所消耗的时间,所以不能作为硬件性能的指标,至于iostat的svctm更是一个废弃的指标,手册上已经明确说明了的。blktrace在这种场合就能派上用场,因为它能记录I/O所经历的各个步骤,从中可以分析是IO Scheduler慢还是硬件响应慢。
blktrace的原理
一个I/O请求进入block layer之后,可能会经历下面的过程:
- Remap: 可能被DM(Device Mapper)或MD(Multiple Device, Software RAID) remap到其它设备
- Split: 可能会因为I/O请求与扇区边界未对齐、或者size太大而被分拆(split)成多个物理I/O
- Merge: 可能会因为与其它I/O请求的物理位置相邻而合并(merge)成一个I/O
- 被IO Scheduler依照调度策略发送给driver
- 被driver提交给硬件,经过HBA、电缆(光纤、网线等)、交换机(SAN或网络)、最后到达存储设备,设备完成IO请求之后再把结果发回。
blktrace能记录I/O所经历的各个步骤,来看一下它记录的数据,包含9个字段,下图标示了其中8个字段的含义,大致的意思是“哪个进程在访问哪个硬盘的哪个扇区,进行什么操作,进行到哪个步骤,时间戳是多少”:
第7个字段在上图中没有标出来,它表示操作类型,具体含义是:”R” for Read, “W” for Write, “D” for block, “B” for Barrier operation。
第6个字段是Event,代表了一个I/O请求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具体含义在blkparse的手册页中有解释,其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如下:
Q – 即将生成IO请求
|
G – IO请求生成
|
I – IO请求进入IO Scheduler队列
|
D – IO请求进入driver
|
C – IO请求执行完毕
根据以上步骤对应的时间戳就可以计算出I/O请求在每个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Q2G – 生成IO请求所消耗的时间,包括remap和split的时间;
G2I – IO请求进入IO Scheduler所消耗的时间,包括merge的时间;
I2D – IO请求在IO Scheduler中等待的时间;
D2C – IO请求在driver和硬件上所消耗的时间;
Q2C – 整个IO请求所消耗的时间(Q2I + I2D + D2C = Q2C),相当于iostat的await。
如果I/O性能慢的话,以上指标有助于进一步定位缓慢发生的地方:
D2C可以作为硬件性能的指标;
I2D可以作为IO Scheduler性能的指标。
blktrace的用法
使用blktrace需要挂载debugfs:
$ mount -t debugfs debugfs /sys/kernel/debug
利用blktrace查看实时数据的方法,比如要看的硬盘是sdb:
$ blktrace -d /dev/sdb -o – | blkparse -i –
需要停止的时候,按Ctrl-C。
以上命令也可以用下面的脚本代替:
$ btrace /dev/sdb
利用blktrace把数据记录在文件里,以供事后分析:
$ blktrace -d /dev/sdb
缺省的输出文件名是 sdb.blktrace.<cpu>,每个CPU对应一个文件。
你也可以用-o参数指定自己的输出文件名。
利用blkparse命令分析blktrace记录的数据:
$ blkparse -i sdb
$ blktrace -d /dev/sdb
$ blkparse -i sdb
# 第一个IO开始:
8,16 1 1 0.000000000 18166 Q R 0 + 1 [dd]
8,16 1 0 0.000009827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alloced
8,16 1 2 0.000010451 18166 G R 0 + 1 [dd]
8,16 1 3 0.000011056 18166 P N [dd]
8,16 1 4 0.000012255 18166 I R 0 + 1 [dd]
8,16 1 0 0.000013477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insert_request
8,16 1 0 0.000014526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add_to_rr
8,16 1 5 0.000016643 18166 U N [dd] 1
8,16 1 0 0.000017522 0 m N cfq workload slice:300
8,16 1 0 0.000018880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set_active wl_class:0 wl_type:2
8,16 1 0 0.000020594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fifo= (null)
8,16 1 0 0.000021462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dispatch_insert
8,16 1 0 0.000022898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dispatched a request
8,16 1 0 0.000023786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activate rq, drv=1
8,16 1 6 0.000023977 18166 D R 0 + 1 [dd]
8,16 0 1 0.014270153 0 C R 0 + 1 [0]
# 第一个IO结束。
8,16 0 0 0.014278115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complete rqnoidle 0
8,16 0 0 0.014280044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set_slice=100
8,16 0 0 0.014282217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arm_idle: 8 group_idle: 0
8,16 0 0 0.014282728 0 m N cfq schedule dispatch
# 第二个IO开始:
8,16 1 7 0.014298247 18166 Q R 1 + 1 [dd]
8,16 1 8 0.014300522 18166 G R 1 + 1 [dd]
8,16 1 9 0.014300984 18166 P N [dd]
8,16 1 10 0.014301996 18166 I R 1 + 1 [dd]
8,16 1 0 0.014303864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insert_request
8,16 1 11 0.014304981 18166 U N [dd] 1
8,16 1 0 0.014306368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dispatch_insert
8,16 1 0 0.014307793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dispatched a request
8,16 1 0 0.014308763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activate rq, drv=1
8,16 1 12 0.014308962 18166 D R 1 + 1 [dd]
8,16 0 2 0.014518615 0 C R 1 + 1 [0]
# 第二个IO结束。
8,16 0 0 0.014523548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complete rqnoidle 0
8,16 0 0 0.014525334 0 m N cfq18166S /user.slice arm_idle: 8 group_idle: 0
8,16 0 0 0.014525676 0 m N cfq schedule dispatch
# 第三个IO开始:
8,16 1 13 0.014531022 18166 Q R 2 + 1 [dd]
在以上数据中,有一些记录的event类型是”m”,那是IO Scheduler的调度信息,对研究IO Scheduler问题有意义:
- cfq18166S – cfq是IO Scheduler的名称,18166是进程号,”S”表示Sync(同步IO),如果异步IO则用“A”表示(Async);
- 它们的第三列sequence number都是0;
- 它们表示IO Scheduler内部的关键函数,上例中是cfq,代码参见block/cfq-iosched.c,以下是各关键字所对应的内部函数:
alloced <<< cfq_find_alloc_queue()
insert_request <<< cfq_insert_request()
add_to_rr <<< cfq_add_cfqq_rr()
cfq workload slice:300 <<< choose_wl_class_and_type()
set_active wl_class:0 wl_type:2 <<< __cfq_set_active_queue()
fifo= (null) <<< cfq_check_fifo()
dispatch_insert <<< cfq_dispatch_insert()
dispatched a request <<< cfq_dispatch_requests()
activate rq, drv=1 <<< cfq_activate_request()
complete rqnoidle 0 <<< cfq_completed_request()
set_slice=100 <<< cfq_set_prio_slice()
arm_idle: 8 group_idle: 0 <<< cfq_arm_slice_timer()
cfq schedule dispatch <<< cfq_schedule_dispatch()
利用btt分析blktrace数据
blkparse只是将blktrace数据转成可以人工阅读的格式,由于数据量通常很大,人工分析并不轻松。btt是对blktrace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的工具。
btt不能分析实时数据,只能对blktrace保存的数据文件进行分析。使用方法:
把原本按CPU分别保存的文件合并成一个,合并后的文件名为sdb.blktrace.bin:
$ blkparse -i sdb -d sdb.blktrace.bin
执行btt对sdb.blktrace.bin进行分析:
$ btt -i sdb.blktrace.bin
下面是一个btt示例:
...
ALL MIN AVG MAX N
--------------- ------------- ------------- ------------- ----------- Q2Q 0.000138923 0.000154010 0.014298247 94558
Q2G 0.000001154 0.000001661 0.000017313 94559
G2I 0.000000883 0.000001197 0.000012011 94559
I2D 0.000004722 0.000005761 0.000027286 94559
D2C 0.000118840 0.000129201 0.014246176 94558
Q2C 0.000125953 0.000137820 0.014270153 94558 ==================== Device Overhead ==================== DEV | Q2G G2I Q2M I2D D2C
---------- | --------- --------- --------- --------- ---------
( 8, 16) | 1.2050% 0.8688% 0.0000% 4.1801% 93.7461%
---------- | --------- --------- --------- --------- ---------
Overall | 1.2050% 0.8688% 0.0000% 4.1801% 93.7461%
...
我们看到93.7461%的时间消耗在D2C,也就是硬件层,这是正常的,我们说过D2C是衡量硬件性能的指标,这里单个IO平均0.129201毫秒,已经是相当快了,单个IO最慢14.246176 毫秒,不算坏。Q2G和G2I都很小,完全正常。I2D稍微有点大,应该是cfq scheduler的调度策略造成的,你可以试试其它scheduler,比如deadline,比较两者的差异,然后选择最适合你应用特点的那个。
[转] 利用BLKTRACE分析IO性能的更多相关文章
- 利用BLKTRACE分析IO性能
在Linux系统上,如果I/O发生性能问题,有没有办法进一步定位故障位置呢?iostat等最常用的工具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容易被误读的iostat]一文中解释过await表示单个I/O所需的平均时间, ...
- blktrace分析IO
http://bean-li.github.io/blktrace-to-report/ 前言 上篇博客介绍了iostat的一些输出,这篇介绍blktrace这个神器.上一节介绍iostat的时候,我 ...
- [转载]blktrace分析IO
前言 上篇博客介绍了iostat的一些输出,这篇介绍blktrace这个神器.上一节介绍iostat的时候,我们心心念念希望得到块设备处理io的service time,而不是service time ...
- Linux 使用iostat分析IO性能
原文:http://www.cnblogs.com/bangerlee/articles/2547161.html 对于I/O-bond类型的进程,我们经常用iostat工具查看进程IO请求下发的数量 ...
- 使用iostat分析IO性能
对于I/O-bond类型的进程,我们经常用iostat工具查看进程IO请求下发的数量.系统处理IO请求的耗时,进而分析进程与操作系统的交互过程中IO方面是否存在瓶颈. 下面通过iostat命令使用实例 ...
- Linux IO性能分析blktrace/blk跟踪器
关键词:blktrace.blk tracer.blkparse.block traceevents.BIO. 本章只做一个记录,关于优化Block层IO性能方法工具. 对Block层没有详细分析,对 ...
- [转] 利用SET STATISTICS IO和SET STATISTICS TIME 优化SQL Server查询性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是如何调节SQL Server查询性能的(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能写一本书),而是如何在SQL Server查询性能的调节中利用SET STATISTICS IO和SET ...
- 利用SET STATISTICS IO和SET STATISTICS TIME 优化SQL Server查询性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是如何调节SQL Server查询性能的(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能写一本书),而是如何在SQL Server查询性能的调节中利用SET STATISTICS IO和SET ...
- Java性能调优:利用JMC分析性能
Java性能调优作为大型分布式系统提供高性能服务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的分析工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分析利器JMC.JFR,可以实现性能问题的准确定位.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利用JMC分析 ...
随机推荐
- leetcode关于数组的问题
关于数组的几道面试题 [Leetcode] 628. 三个数的最大乘积 解题思路: 这个一开始我是没想到思路的(除了遍历),因为有正负号的问题,后来看了一下别人的思路然后自己写的,思路是这样的: 三个 ...
- 使用TensorFlow动手实现一个Char-RNN
https://blog.csdn.net/thriving_fcl/article/details/72565455 前言 学习RNN的时候很多人应该都有看过Andrej Karpathy写的The ...
- Axure-如何设置圆形组件
--打开Axure软件,在[选择部件库]窗口中找到如图中所示的矩形. --将矩形拖到设计布局中 --将鼠标悬停在矩形上就能看到右上角有一个小圆点 --点击小圆点就能选择不同的形状,如:圆形
- Total Commander如何设置自定义快捷键在当前目录打开ConEmu
Total Commander,简称TC,原名Windows Commander,是Windows平台下功能最强大的全能文件管理器. 自从使用了TC基本上就很少再打开Window的文件夹了,因为TC不 ...
- java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同步
最近在做一个银行的生产数据脱敏系统,今天写代码时遇到了一个“瓶颈”,脱敏系统需要将生产环境上Infoxmix里的数据原封不动的Copy到另一台 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上,然后对Copy后的数据作些漂 ...
- memory拷贝与string拷贝的区别
1.memory拷贝,根据拷贝的字节个数,从src一个一个字节拷贝到dst,拷贝过程不管src的取值,也不管dst是否能容纳.2.因此,对于memory拷贝,src中NULL字符(取值为0的字符)后面 ...
- iOS的settings bundle中开关button(Toggle Switch)取不到值的问题
大熊猫猪·侯佩原创或翻译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假设认为写的不好请多提意见,假设认为不错请多多支持点赞.谢谢! hopy ;) 在Xcode7.2中设置App的settings bundle ...
- Camtasia Studio CamStudio如何导出为手机视频
把视频拖放到左侧窗口,再按住拖放到下方的时间轴 点击生成并共享,然后设置为自定义生成设置 这里选择MP4,然后下一步 到这一步的时候,选择视频大小为自定义 会弹出窗口,手动输入宽360 ...
- CSS 之 伪类及伪元素
伪类和伪元素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在查阅资料及测试后整理下来. 一.伪类 CSS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伪类对元素进行分类是基于特征(characteristics)而不是它们的名字.属性或 ...
- percona-Toolkit
1:下载最新安装包 wget https://www.percona.com/downloads/percona-toolkit/2.1.1/percona-toolkit-2.1.1.tar.g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