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PU Cache与内存对齐
转自:http://blog.csdn.net/zhang_shuai_2011/article/details/38119657
原文如下:
一. Cache
Cache一般来说,需要关心以下几个方面
1)Cache hierarchy
Cache的层次,一般有L1, L2, L3 (L是level的意思)的cache。通常来说L1,L2是集成 在CPU里面的(可以称之为On-chip cache),而L3是放在CPU外面(可以称之为Off-chip cache)。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不同CPU的做法可能会不太一样。这里面应该还需要加上register,虽然register不是cache,但是把数据放到register里面是能够提高性能的。
2)Cache size
Cache的容量决定了有多少代码和数据可以放到Cache里面,有了Cache才有了竞争,才有了替换,才有了优化的空间。如果一个程序的热点(hotspot)已经完全填充了整Cache,那么再从Cache角度考虑优化就是白费力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优化程序的目标是把程序尽可能放到Cache里面,但是把程序写到能够占满整个Cache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么大的一个Code path,相应的代码得有多少,代码逻辑肯定是相当的复杂(基本上是不可能,至少我没有见过)。
3)Cache line size
CPU从内存load数据是一次一个cache line;往内存里面写也是一次一个cache line,所以一个cache line里面的数据最好是读写分开,否则就会相互影响。
4)Cache associative
Cache的关联。有全关联(full associative),内存可以映射到任意一个Cache line;也有N-way关联,这个就是一个哈希表的结构,N就是冲突链的长度,超过了N,就需要替换。
5)Cache type
有I-cache(指令cache),D-cache(数据cache),TLB(MMU的cache),每一种又有L1,L2等等,有区分指令和数据的cache,也有不区分指令和数据的cache。
二. 代码层次的优化
1) 字节 alignment (字节对齐)
要理解字节对齐,首先得理解系统内存的组织结构. 把1个内存单元称为1个字节,字节再组成字,在8086时代,16位的机器中1字=2个字节=16bit,而80386以后的32位系统中,1字=4个字节。大多数计算机指令都是对字进行操作,如将两字相加等。也就是说,32位CPU的寄存器为32位,导致指令的操作对象是32位字;16位CPU的寄存器为16位,移动、加、减等指令的操作对象也是16位字。由于指令的原因,内存的寻址也同样是按字进行操作,在16位系统中,如果你访问的只是低8位,内存寻址还是按16位进行,然后再根据A0地址线选择低8位还是高8位,这一过程成为一次内存读(写),在16位系统中,如果读取一个32位数,要花费两个内存读周期(先读低16,再读高16)。同理32位CPU的内存寻址按4个单元进行。
为了达到高效的目的,在16位系统中,变量存储的起始地址是2的倍数,32位系统中,变量存储的起始地址是4的倍数,而这些工作都是由编译器来完成的。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缓存对齐与字节对齐 - CR7 - CR7的博客
上图是16位系统的内存布局图,深蓝色表示变量覆盖的内存范围,假设变量的大小为2个字节,变量的起始物理内存地址为0000H时,访问这个变量时,只需要一次内存的读写。然而,当变量的内存起始地址为0001H时,cpu将耗费两次读周期进行变量访问,具体过程如下:为了访问变量的低8位,cpu将通过寻址访问起始地址为0000H所在的字,然后找到当前字的高8位;随后cpu再访问0002H所处字的低8位,此低8位就是变量的高8位,这样经过cpu的拼装变量的访问就结束了,可见,需要经过两次读周期才能正确访问变量的值,效率是前者的1/2。
__attribute__((aligned(n)))表示所定义的变量为n字节对齐;
字节对齐的细节和编译器实现相关,但一般而言,满足三个准则:
1)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能够被其(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大小所整除;
2)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offset)都是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internal adding);
3)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trailing padding)。
__attribute__ ((packed)) 的作用就是告诉编译器取消结构在编译过程中的优化对齐,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对齐,是GCC特有的语法。这个功能是跟操作系统没关系,跟编译器有关,gcc编译器不是紧凑模式的.例如:
__attribute__ ((packed)) 的作用就是告诉编译器取消结构在编译过程中的优化对齐,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对齐,是GCC特有的语法。
__attribute__((aligned(n)))表示所定义的变量为n字节对齐;
struct B{ char b;int a;short c;}; (默认4字节对齐)
这时候同样是总共7个字节的变量,但是sizeof(struct B)的值却是12。
下面我们使用预编译指令__attribute__((aligned(n)))来告诉编译器,使用我们指定的对齐值来取代缺省的:
struct C{char b;int a;short c;}; __attribute__((aligned(2)))
这时候同样是总共7个字节的变量,但是sizeof(struct B)的值却是8
struct D{ char b;int a;short c;}; __attribute__ ((packed))
sizeof(struct C)值是8,sizeof(struct D)值为7。
字节对齐的细节和编译器实现相关,但一般而言,满足三个准则:
1)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能够被其(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大小所整除;
2)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offset)都是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internal adding);
3)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trailing padding)。
2) Cache line alignment (cache对齐)
数据跨越两个cache line,就意味着两次load或者两次store。如果数据结构是cache line对齐的, 就有可能减少一次读写。数据结构的首地址cache line对齐,意味着可能有内存浪费(特别是 数组这样连续分配的数据结构),所以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权衡。
对于普通代码,内存边界对齐也是有好处的,可以降低高速缓存(Cache)和内存交换数据的次数。 主要问题是在于Cache本身是分成很多Cache-Line,每条Cache-Line具有一定的长度,比如一般来说L1 Cache每条Cache Line长度在32个字节或64个字节;而L2的会更大,比如64个字节或128个字节。用户每次访问地址空间中一个变量,如果不在Cache当中,那么就需要从内存中先将数据调入Cache中.
比如现在有个变量 int x;占用4个字节,它的起始地址是0x1234567F;那么它占用的内存范围就在0x1234567F-0x12345682之间。如果现在Cache Line长度为32个字节,那么每次内存同Cache进行数据交换时,都必须取起始地址时32(0x20)倍数的内存位置开始的一段长度为32的内存同Cache Line进行交换. 比如0x1234567F落在范围0x12345660~0x1234567F上,但是0x12345680~0x12345682落在范围 0x12345680~0x1234569F上,也就是说,为了将4个字节的整数变量0x1234567F~0x12345682装入Cache,我们必 须调入两条Cache Line的数据。但是如果int x的起始地址按4的倍数对齐,比如是 0x1234567C~0x1234567F,那么必然会落在一条Cache Line上,所以每次访问变量x就最多只需要装入一条Cache Line的数据了。比如现在一般的malloc()函数,返回的内存地址会已经是8字节对齐的,这个就是为了能够让大部分程序有更好的性能。
1. __attribute__((aligned(cache_line)))对齐实现;
struct syn_str { ints_variable; };__attribute__((aligned(cache_line)));
2. 算法实现
引子
int a;
int size = 8; <----> 1000(bin)
计算a以size为倍数的下界数:
就让这个数(要计算的这个数)表示成二进制时,最后三位为0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只要下面这个数与a进行"与运算"就可以了: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000
而上面这个数实际下就是 ~(size - 1),可以将该数称为size的对齐掩码size_mask.
计算a以size为倍数的上下界数:
#define alignment_down(a, size) (a & (~(size-1)) )
#define alignment_up(a, size) ((a+size-1) & (~ (size-1)))
注: 上界数的计算方法,如果要求出比a大的是不是需要加上8就可以了?可是如果a本身就是8的倍数,这样加8不就错了吗,所以在a基础上加上(size - 1), 然后与size的对齐掩码进行与运算.
例如:
a=0, size=8, 则alignment_down(a,size)=0, alignment_up(a,size)=0.
a=6, size=8, 则alignment_down(a,size)=0, alignment_up(a,size)=8.
a=8, size=8, 则alignment_down(a,size)=8, alignment_up(a,size)=8.
a=14, size=8,则alignment_down(a,size)=8, alignment_up(a,size)=16.
注:size应当为2的n次方, 即2, 4, 8, 16, 32, 64, 128, 256, 1024, 2048, 4096 ...
实现例子:
struct syn_str { int s_variable; };
void *p = malloc ( sizeof (struct syn_str) + cache_line );
syn_str *align_p=(syn_str*)((((int)p)+(cache_line-1))&~(cache_line-1);
3) Branch prediction (分支预测)
代码在内存里面是顺序排列的。对于分支程序来说,如果分支语句之后的代码有更大的执行几率, 那么就可以减少跳转,一般CPU都有指令预取功能,这样可以提高指令预取命中的几率。分支预测 用的就是likely/unlikely这样的宏,一般需要编译器的支持,这样做是静态的分支预测。现在也有 很多CPU支持在CPU内部保存执行过的分支指令的结果(分支指令的cache),所以静态的分支预测 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如果分支是有意义的,那么说明任何分支都会执行到,所以在特定情况下,静态 分支预测的结果并没有多好,而且likely/unlikely对代码有很大的侵害(影响可读性),所以一般不 推荐使用这个方法.
if(likely(value)) 等价于 if(value)
if(unlikely(value)) 也等价于 if(value)
也就是说 likely() 和 unlikely() 从阅读和理解代码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
这两个宏在内核中定义如下:
#define 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1)
#define un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0)
__builtin_expect() 是 GCC (version >= 2.96)提供给程序员使用的,目的是将“分支转移”的信息提供给编译器,这样编译器可以对代码进行优化,以减少指令跳转带来的性能下降。
__builtin_expect((x),1) 表示 x 的值为真的可能性更大;
__builtin_expect((x),0) 表示 x 的值为假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使用 likely() ,执行 if 后面的语句 的机会更大,使用unlikely(),执行else 后面的语句的机会更大。
例如下面这段代码,作者就认为 prev 不等于 next 的可能性更大,
if (likely(prev != next)) {
next->timestamp = now;
...
} else {
...;
}
通过这种方式,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将可能性更大的代码紧跟着起面的代码,从而减少指令跳转带来的性能上的下降。
下面以两个例子来加深这种理解:
第一个例子: example1.c
int testfun(int x)
{
if(__builtin_expect(x, 0)) {
^^^--- We instruct the compiler, "else" block is more probable
x = 5;
x = x * x;
} else {
x = 6;
}
return x;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认为 x 为0的可能性更大
编译以后,通过 objdump 来观察汇编指令,在我的 2.4 内核机器上,结果如下:
# gcc -O2 -c example1.c
# objdump -d example1.o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0000000 <testfun>:
0: 55 push %ebp
1: 89 e5 mov %esp,%ebp
3: 8b 45 08 mov 0x8(%ebp),%eax
6: 85 c0 test %eax,%eax
8: 75 07 jne 11 <testfun+0x11>
a: b8 06 00 00 00 mov $0x6,%eax
f: c9 leave
10: c3 ret
11: b8 19 00 00 00 mov $0x19,%eax
16: eb f7 jmp f <testfun+0xf>
可以看到,编译器使用的是 jne (不相等跳转)指令,并且 else block 中的代码紧跟在后面。
8: 75 07 jne 11 <testfun+0x11>
a: b8 06 00 00 00 mov $0x6,%eax
第二个例子: example2.c
int testfun(int x)
{
if(__builtin_expect(x, 1)) {
^^^ --- We instruct the compiler, "if" block is more probable
x = 5;
x = x * x;
} else {
x = 6;
}
return x;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认为 x 不为 0 的可能性更大
编译以后,通过 objdump 来观察汇编指令,在我2.4内核机器上,结果如下:
# gcc -O2 -c example2.c
# objdump -d example2.o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0000000 <testfun>:
0: 55 push %ebp
1: 89 e5 mov %esp,%ebp
3: 8b 45 08 mov 0x8(%ebp),%eax
6: 85 c0 test %eax,%eax
8: 74 07 je 11 <testfun+0x11>
a: b8 19 00 00 00 mov $0x19,%eax
f: c9 leave
10: c3 ret
11: b8 06 00 00 00 mov $0x6,%eax
16: eb f7 jmp f <testfun+0xf>
这次编译器使用的是 je (相等跳转)指令,并且 if block 中的代码紧跟在后面。
8: 74 07 je 11 <testfun+0x11>
a: b8 19 00 00 00 mov $0x19,%eax
(转)CPU Cache与内存对齐的更多相关文章
- 重磅硬核 | 一文聊透对象在 JVM 中的内存布局,以及内存对齐和压缩指针的原理及应用
欢迎关注公众号:bin的技术小屋 大家好,我是bin,又到了每周我们见面的时刻了,我的公众号在1月10号那天发布了第一篇文章<从内核角度看IO模型的演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图解的方式以 ...
- 从多核CPU Cache一致性的应用到分布式系统一致性的概念迁移
概述 现代多核CPU的cache模型基本都跟下图1所示一样,L1 L2 cache是每个核独占的,只有L3是共享的,当多个cpu读.写同一个变量时,就需要在多个cpu的cache之间同步数据,跟分布式 ...
- Memory Ordering (注意Cache带来的副作用,每个CPU都有自己的Cache,内存读写不再一定需要真的作内存访问)
Memory Ordering Background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CPU忠厚老实,一条一条指令的执行我们给它的程序,规规矩矩的进行计算和内存的存取. 很久很久以前, CPU学会了Out-Of ...
- 关于CPU Cache -- 程序员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作为程序猿或者IT从业者应该知道的CPU Cache相关的知识.本章从"为什么会有CPU Cache","CPU Cache的大致设计架构",&q ...
- 关于CPU Cache:程序猿需要知道的那些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本文转载于:http://cenalulu.github.io/linux/all-about-cpu-cache/ 先来看一张本文所有概念的一个思维导图: 为什么要有CPU Ca ...
- 关于CPU Cache -- 程序猿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本文将介绍一些作为程序猿或者IT从业者应该知道的CPU Cache相关的知识 文章欢迎转载,但转载时请保留本段文字,并置于文章的顶部 作者:卢钧轶(cenalulu) 本文原文地址:http://ce ...
- 读书笔记:7个示例科普CPU Cache
本文转自陈皓老师的个人博客酷壳:http://coolshell.cn/articles/10249.html 7个示例科普CPU Cache (感谢网友 @我的上铺叫路遥 翻译投稿) CPU cac ...
- <转>科普CPU Cache line
转载于http://coolshell.cn/articles/10249.html CPU cache一直是理解计算机体系架构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并发编程设计中的技术难点,而且相关参考资料如同过江之鲫 ...
- [转帖]关于CPU Cache -- 程序猿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关于CPU Cache -- 程序猿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很早之前读过作者的blog 记得作者在facebook 工作.. 还写过mysql相关的内容 大拿 本文将介绍一些作为程序猿或者IT从业者应该知道 ...
随机推荐
- kattle 发送post请求
一.简介 kattle是一款国外开源的ETL工具,纯java编写,可以在Window.Linux.Unix上运行,数据抽取高效稳定.它允许你管理来自不同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提供一个图形化的用户环境来描述 ...
- 查看C#的dll所依赖.Net版本
Microsoft SDK自带的ildasm.exe工具, 是一个反编译工具, 可以查看编译好后的dll的文件 双击ildasm.exe, 把你要识别的.dll文件拖进来, 就会反编译了. 接着在il ...
- 解决ntp的错误:no server can be used,exiting
台湾地区一台机器进行时间同步时,出现下面的错误.很显然,它提示的是不能找到主机time.stdtime.gov.tw. 所以我初步猜测是由于dns解析的问题 1 2 3 4 # /usr/sbi ...
- Java中图片压缩处理
原文http://cuisuqiang.iteye.com/blog/2045855 整理文档,搜刮出一个Java做图片压缩的代码,稍微整理精简一下做下分享. 首先,要压缩的图片格式不能说动态图片,你 ...
- ubuntu下安装加装DNS
感觉在ubuntu下网速特别的慢,所以网上找了下解决方案,本地缓存域名解析相关信息. 首先,安装dns服务 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dnsmasq 编辑dnsmasq的配置文 ...
- 洛谷P1782 旅行商的背包[多重背包]
题目描述 小S坚信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于是他准备亲自去当一回旅行商.在出发之前,他购进了一些物品.这些物品共有n种,第i种体积为Vi,价值为Wi,共有Di件.他的背包体积是C.怎样装才能 ...
- 第3章 Linux常用命令(2)_权限管理命令
2. 权限管理命令 2.1 改变文件或目录权限:chmod (1)chmod命令 命令名称 chmod(change the permission mode of a file) 命令所在路径 /bi ...
- 杂项之pymysql连接池
杂项之pymysql连接池 本节内容 本文的诞生 连接池及单例模式 多线程提升 协程提升 后记 1.本文的诞生 由于前几天接触了pymysql,在测试数据过程中,使用普通的pymysql插入100W条 ...
- [译]React Context
欢迎各位指导与讨论 : ) 前言 由于笔者英语和技术水平有限,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指出.我会及时修正的 O(∩_∩)O 当前React版本 15.0.1 时间 2016/4/25 正文 React一个 ...
- 微信小程序购物商城系统开发系列-工具篇
微信小程序开放公测以来,一夜之间在各种技术社区中就火起来啦.对于它 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了,对于它未来的价值就不再赘述,简单一句话:可以把小程序简单理解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新的生态,未来大部分应用场景都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