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在开发系统的时候,你可能经常需要计算一个表的行数,比如一个交易系统的所有变更记录总数。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一条 select count(*) from t 语句不就解决了吗?

但是,你会发现随着系统中记录数越来越多,这条语句执行得也会越来越慢。然后你可能就想了,MySQL 怎么这么笨啊,记个总数,每次要查的时候直接读出来,不就好了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count(*) 语句到底是怎样实现的,以及 MySQL 为什么会这么实现。然后,我会再和你说说,如果应用中有这种频繁变更并需要统计表行数的需求,业务
设计上可以怎么做。

二、count(*) 的实现方式

你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不同的 MySQL 引擎中,count(*) 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1、MyISAM 表虽然 count(*) 很快,但是不支持事务;

  1. MyISAM 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 count(*) 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2. 而 InnoDB 引擎就麻烦了,它执行 count(*) 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是没有过滤条件的 count(*),如果加了where 条件的话,MyISAM 表也是不能返回得这么快的。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一起分析了为什么要使用 InnoDB,因为不论是在事务支持、并发能力还是在数据安全方面,InnoDB 都优于 MyISAM。我猜你的表也一定是用了 InnoDB
引擎。这就是当你的记录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计算一个表的总行数会越来越慢的原因。

2、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虽然返回很快,但是不准确;

如果你用过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命令的输出结果里面也有一个TABLE_ROWS 用于显示这个表当前有多少行,这个命令执行挺快的,那这个
TABLE_ROWS 能代替 count(*) 吗?

你可能还记得在第 10 篇文章《 MySQL 为什么有时候会选错索引?》中我提到过,索引统计的值是通过采样来估算的。实际上,TABLE_ROWS 就是从这个采样估算得来的,因
此它也很不准。有多不准呢,官方文档说误差可能达到 40% 到 50%。所以,show tablestatus 命令显示的行数也不能直接使用。

3、InnoDB 表直接 count(*) 会遍历全表,虽然结果准确,但会导致性能问题

那为什么 InnoDB 不跟 MyISAM 一样,也把数字存起来呢?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时刻的多个查询,由于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的原因,InnoDB 表“应该返回多少行”也是不确定的。这里,我用一个算 count(*) 的例子来为你
解释一下。

假设表 t 中现在有 10000 条记录,我们设计了三个用户并行的会话。

我们假设从上到下是按照时间顺序执行的,同一行语句是在同一时刻执行的。

MyISAM 引擎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上,因此执行 count(*) 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而 InnoDB 引擎就麻烦了,它执行 count(*) 的时候,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积计数。

  1. 会话 A 先启动事务并查询一次表的总行数;
  2. 会话 B 启动事务,插入一行后记录后,查询表的总行数;
  3. 会话 C 先启动一个单独的语句,插入一行记录后,查询表的总行数。

图 1 会话 A、B、C 的执行流程

你会看到,在最后一个时刻,三个会话 A、B、C 会同时查询表 t 的总行数,但拿到的结果却不同。

这和 InnoDB 的事务设计有关系,可重复读是它默认的隔离级别,在代码上就是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也就是 MVCC 来实现的。每一行记录都要判断自己是否对这个会话可见,因
此对于 count(*) 请求来说,InnoDB 只好把数据一行一行地读出依次判断,可见的行才能够用于计算“基于这个查询”的表的总行数。

备注:如果你对 MVCC 记忆模糊了,可以再回顾下第 3 篇文章《事务隔离:为什么你改了我还看不见?》和第 8 篇文章《事务到底是隔离的还是不隔离的?》中的相关内容。

当然,现在这个看上去笨笨的 MySQL,在执行 count(*) 操作的时候还是做了优化的。

你知道的,InnoDB 是索引组织表,主键索引树的叶子节点是数据,而普通索引树的叶子节点是主键值。所以,普通索引树比主键索引树小很多。对于 count(*) 这样的操作,遍历
哪个索引树得到的结果逻辑上都是一样的。因此,MySQL 优化器会找到最小的那棵树来遍历。在保证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扫描的数据量,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通用法则之一。

到这里我们小结一下:

  1. MyISAM 表虽然 count(*) 很快,但是不支持事务;
  2.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虽然返回很快,但是不准确;
  3. InnoDB 表直接 count(*) 会遍历全表,虽然结果准确,但会导致性能问题。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一个页面经常要显示交易系统的操作记录总数,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只能自己计数。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看看自己计数有哪些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这里,我先和你说一下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你需要自己找一个地方,把操作记录表的行数存起来。

三、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

对于更新很频繁的库来说,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用缓存系统来支持。

你可以用一个 Redis 服务来保存这个表的总行数。这个表每被插入一行 Redis 计数就加1,每被删除一行 Redis 计数就减 1。这种方式下,读和更新操作都很快,但你再想一下这种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吗?

没错,缓存系统可能会丢失更新。

Redis 的数据不能永久地留在内存里,所以你会找一个地方把这个值定期地持久化存储起来。但即使这样,仍然可能丢失更新。试想如果刚刚在数据表中插入了一行,Redis 中保
存的值也加了 1,然后 Redis 异常重启了,重启后你要从存储 redis 数据的地方把这个值读回来,而刚刚加 1 的这个计数操作却丢失了。

当然了,这还是有解的。比如,Redis 异常重启以后,到数据库里面单独执行一次count(*) 获取真实的行数,再把这个值写回到 Redis 里就可以了。异常重启毕竟不是经常
出现的情况,这一次全表扫描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实际上,将计数保存在缓存系统中的方式,还不只是丢失更新的问题。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这个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你可以设想一下有这么一个页面,要显示操作记录的总数,同时还要显示最近操作的 100条记录。那么,这个页面的逻辑就需要先到 Redis 里面取出计数,再到数据表里面取数据记录。
我们是这么定义不精确的:

1. 一种是,查到的 100 行结果里面有最新插入记录,而 Redis 的计数里还没加 1;
2. 另一种是,查到的 100 行结果里没有最新插入的记录,而 Redis 的计数里已经加了1。

这两种情况,都是逻辑不一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序图。

图 2 会话 A、B 执行时序图

图 2 中,会话 A 是一个插入交易记录的逻辑,往数据表里插入一行 R,然后 Redis 计数加 1;会话 B 就是查询页面显示时需要的数据。

在图 2 的这个时序里,在 T3 时刻会话 B 来查询的时候,会显示出新插入的 R 这个记录,但是 Redis 的计数还没加 1。这时候,就会出现我们说的数据不一致。

你一定会说,这是因为我们执行新增记录逻辑时候,是先写数据表,再改 Redis 计数。而读的时候是先读 Redis,再读数据表,这个顺序是相反的。那么,如果保持顺序一样的
话,是不是就没问题了?我们现在把会话 A 的更新顺序换一下,再看看执行结果。

图 3 调整顺序后,会话 A、B 的执行时序图

你会发现,这时候反过来了,会话 B 在 T3 时刻查询的时候,Redis 计数加了 1 了,但还查不到新插入的 R 这一行,也是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在并发系统里面,我们是无法精确控制不同线程的执行时刻的,因为存在图中的这种操作序列,所以,我们说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这个计数值还是逻辑上不精确的。

四、在数据库保存计数

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缓存系统保存计数有丢失数据和计数不精确的问题。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计数直接放到数据库里单独的一张计数表 C 中,又会怎么样呢?

首先,这解决了崩溃丢失的问题,InnoDB 是支持崩溃恢复不丢数据的。

备注:关于 InnoDB 的崩溃恢复,你可以再回顾一下第 2 篇文章《日志系统:一条 SQL 更新语句是如何执行的?》中的相关内容。

然后,我们再看看能不能解决计数不精确的问题。

你会说,这不一样吗?无非就是把图 3 中对 Redis 的操作,改成了对计数表 C 的操作。只要出现图 3 的这种执行序列,这个问题还是无解的吧?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无解的。

我们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由于 InnoDB 要支持事务,从而导致 InnoDB 表不能把count(*) 直接存起来,然后查询的时候直接返回形成的。

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现在我们就利用“事务”这个特性,把问题解决掉。

图 4 会话 A、B 的执行时序图

我们来看下现在的执行结果。虽然会话 B 的读操作仍然是在 T3 执行的,但是因为这时候更新事务还没有提交,所以计数值加 1 这个操作对会话 B 还不可见。

因此,会话 B 看到的结果里, 查计数值和“最近 100 条记录”看到的结果,逻辑上就是一致的。

五、不同的 count 用法

在前面文章的评论区,有同学留言问到:在 select count(?) from t 这样的查询语句里面,count(*)、count(主键 id)、count(字段) 和 count(1) 等不同用法的性能,有哪些差
别。今天谈到了 count(*) 的性能问题,我就借此机会和你详细说明一下这几种用法的性能差别。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讨论还是基于 InnoDB 引擎的。

这里,首先你要弄清楚 count() 的语义。count() 是一个聚合函数,对于返回的结果集,一行行地判断,如果 count 函数的参数不是 NULL,累计值就加 1,否则不加。最后返回累计值。

所以,count(*)、count(主键 id) 和 count(1) 都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结果集的总行数;而count(字段),则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数据行里面,参数“字段”不为 NULL 的总个数。

至于分析性能差别的时候,你可以记住这么几个原则:

  • 1. server 层要什么就给什么;
  • 2. InnoDB 只给必要的值;
  • 3. 现在的优化器只优化了 count(*) 的语义为“取行数”,其他“显而易见”的优化并没有做。

这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地来看看。

对于 count(主键 id) 来说,InnoDB 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 id 值都取出来,返回给 server 层。server 层拿到 id 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对于 count(1) 来说,InnoDB 引擎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 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按行累加。

单看这两个用法的差别的话,你能对比出来,count(1) 执行得要比 count(主键 id) 快。因为从引擎返回 id 会涉及到解析数据行,以及拷贝字段值的操作。

对于 count(字段) 来说:

  • 1. 如果这个“字段”是定义为 not null 的话,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判断不能为 null,按行累加;
  • 2. 如果这个“字段”定义允许为 null,那么执行的时候,判断到有可能是 null,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一下,不是 null 才累加。

也就是前面的第一条原则,server 层要什么字段,InnoDB 就返回什么字段。

count(*) 是例外

但是 count(*) 是例外,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count(*) 肯定不是 null,按行累加。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优化器就不能自己判断一下吗,主键 id 肯定非空啊,为什么不能按照 count(*) 来处理,多么简单的优化啊。

当然,MySQL 专门针对这个语句进行优化,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需要专门优化的情况太多了,而且 MySQL 已经优化过 count(*) 了,你直接使用这种用法就可以了。

所以结论是:按照效率排序的话,count(字段)<count(主键 id)<count(1)≈count(*),所以我建议你,尽量使用 count(*)。

六、小结

今天,我和你聊了聊 MySQL 中获得表行数的两种方法。我们提到了在不同引擎中count(*) 的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分析了用缓存系统来存储计数值存在的问题。

其实,把计数放在 Redis 里面,不能够保证计数和 MySQL 表里的数据精确一致的原因,是这两个不同的存储构成的系统,不支持分布式事务,无法拿到精确一致的视图。而把计
数值也放在 MySQL 中,就解决了一致性视图的问题。

InnoDB 引擎支持事务,我们利用好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就可以简化在业务开发时的逻辑。这也是 InnoDB 引擎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最后,又到了今天的思考题时间了。

在刚刚讨论的方案中,我们用了事务来确保计数准确。由于事务可以保证中间结果不被别的事务读到,因此修改计数值和插入新记录的顺序是不影响逻辑结果的。但是,从并发系
统性能的角度考虑,你觉得在这个事务序列里,应该先插入操作记录,还是应该先更新计数表呢?

你可以把你的思考和观点写在留言区里,我会在下一篇文章的末尾给出我的参考答案。感谢你的收听,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

七、上期问题时间

上期我给你留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使用 alter table t engine=InnoDB 会让一个表占用的空间反而变大。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面,大家都提到了一个点,就是这个表,本身就已经没有空洞的了,比如说刚刚做过一次重建表操作。

在 DDL 期间,如果刚好有外部的 DML 在执行,这期间可能会引入一些新的空洞。

@飞翔 提到了一个更深刻的机制,是我们在文章中没说的。在重建表的时候,InnoDB 不会把整张表占满,每个页留了 1/16 给后续的更新用。也就是说,其实重建表之后不
是“最”紧凑的。

假如是这么一个过程:

1. 将表 t 重建一次;
2. 插入一部分数据,但是插入的这些数据,用掉了一部分的预留空间;
3. 这种情况下,再重建一次表 t,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中的现象。

八、经典留言

1、阿健

从并发系统性能的角度考虑,应该先插入操作记录,再更新计数表。

知识点在《行锁功过:怎么减少行锁对性能的影响?》
因为更新计数表涉及到行锁的竞争,先插入再更新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务之间的锁等待,提升了并发度。

作者回复:

好几个同学说对,你第一个标明出处

2、果然如此

一、请问计数用这个MySQL+redis方案如何:
1.开启事务(程序中的事务)
2.MySQL插入数据
3.原子更新redis计数
4.如果redis更新成功提交事务,如果redis更新失败回滚事务。

二、.net和java程序代码的事务和MySQL事务是什么关系,有什么相关性?

作者回复:

1. 好问题,不会还是没解决我们说的一致性问题。如果在3、4之间插入了 Session B的逻辑呢
2. 我估计就是启动事务(执行begin),结束时提交(执行commit)吧,没有了解过所有框架,不确定哈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第十四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3.4学习笔记(二十四) Python pycharm window安装redis MySQL-python相关方法

    python3.4学习笔记(二十四) Python pycharm window安装redis MySQL-python相关方法window安装redis,下载Redis的压缩包https://git ...

  2. VSTO学习笔记(十四)Excel数据透视表与PowerPivot

    原文:VSTO学习笔记(十四)Excel数据透视表与PowerPivot 近期公司内部在做一种通用查询报表,方便人力资源分析.统计数据.由于之前公司系统中有一个类似的查询使用Excel数据透视表完成的 ...

  3. Python学习笔记(十四)

    Python学习笔记(十四): Json and Pickle模块 shelve模块 1. Json and Pickle模块 之前我们学习过用eval内置方法可以将一个字符串转成python对象,不 ...

  4. 《机器学习实战》学习笔记第十四章 —— 利用SVD简化数据

    相关博客: 吴恩达机器学习笔记(八) —— 降维与主成分分析法(PCA) <机器学习实战>学习笔记第十三章 —— 利用PCA来简化数据 奇异值分解(SVD)原理与在降维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 ...

  5. JavaScript学习笔记(十四)——对象

    在学习廖雪峰前辈的JavaScript教程中,遇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因此作为学习笔记列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如果大家有需要,欢迎访问前辈的博客https://www.liaoxuefeng.com/ ...

  6. 如鹏网学习笔记(十四)ASP.NET

    Asp.net笔记 一.Socket类 进行网络编程的类,可以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通讯 过程: 向服务器发送指令: GET /index.html HTTP/1.1 Host:127.0.0.1: ...

  7. Android学习笔记(十四)——自定义广播

    //此系列博文是<第一行Android代码>的学习笔记,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广播接收器来接收系统广播, 还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发送自定义的广播.下面我们来分别试一试发送自定义 ...

  8. Dynamic CRM 2013学习笔记(十四)复制/克隆记录

    经常有这样的需求,一个单据上有太多要填写的内容,有时还关联多个子单据,客户不想一个一个地填写,他们想从已有的单据上复制数据,克隆成一条新的记录.本文将介绍如何克隆一条记录,包括它的子单据以生成一条新的 ...

  9. Java框架spring 学习笔记(十四):注解aop操作

    回见Java框架spring Boot学习笔记(十三):aop实例操作,这里介绍注解aop操作 首先编写一个切入点HelloWorld.java package com.example.spring; ...

  10. Python学习笔记(十四):模块高级

    以Mark Lutz著的<Python学习手册>为教程,每天花1个小时左右时间学习,争取两周完成. --- 写在前面的话 2013-7-23 21:30 学习笔记 1,包导入是把计算机上的 ...

随机推荐

  1. JAVA 运行springboot jar包设置classpath

    Java 命令行提供了如何扩展bootStrap 级别class的简单方法. -Xbootclasspath: 完全取代基本核心的Java class 搜索路径.不常用,否则要重新写所有Java 核心 ...

  2. QQ音乐2019客户端-获取任意歌单完整歌曲列表和下载音乐文件方法

    步骤 1.在web网站上搜搜任意歌单 https://y.qq.com/#type=index/ 例如:中国好声音4.5.6.7.8季 打开后显示网址:  https://y.qq.com/n/yqq ...

  3. VMware exsi虚拟机磁盘扩容

    创建Linux时分配磁盘空间随着使用的增加,使用率逐渐升高,需要对/root进行扩容,此时需要在添加或者扩展一下磁盘. 查看Linux版本信息 [root@localhost ~]# cat /etc ...

  4. 行为驱动:Cucumber + Java - 实现数据的参数化

    1.什么是参数化 实际设计测试用例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等价类.边界值这样的方法,针对一个功能进行测试数据上的测试,比如一个输入框,正向数据.逆向数据,非法输入等等 2.Cucumber的数据驱动 同上 ...

  5. learning rate warmup实现

    def noam_scheme(global_step, num_warmup_steps, num_train_steps, init_lr, warmup=True): ""& ...

  6. oracle的instr()函数

    我们知道很多语言都提供了indexOf()和lastIndexOf()函数,以便能查找某个字符在某个字符串中的出现的位置和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 但是Oracle没有提供这两个函数,事实上,它提供了一个 ...

  7. 搭建 Frp 来远程内网 Windows 和 Linux 机子

    魏刘宏 2019 年 5 月 19 日 一.使用一键脚本搭建服务端 Frp 这个内网穿透项目的官方地址为 https://github.com/fatedier/frp ,不过我们今天搭建服务端时不直 ...

  8. C#下的时间测试(用于计算方法执行时间)

    public class Timing { private TimeSpan m_StartTime; private TimeSpan duringTime; public Timing() //构 ...

  9. python安装扩展”unable to find vcvarsall.bat“的解决办法

    产生原因: python3.4用的是msvs2010编译的,所以python3.4默认只能认出msvs2010以上版本 python2.7用的是msvs2008编译的,所以python2.7默认只能认 ...

  10. C通过JNI反向调用JAVA程序方法

    JNI反向调用JAVA程序 引述:上文讲过java线程---OS线程的关系,然后C怎样反向调用JAVA程序方法是我们这篇讲的重点 1.ThreadTest中添加run()方法 2.编译Thread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