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 是由 IBM 公司首先开发产生,它是关系型数据库最早出现的商用语言之一。1974年,IBM 公司 San Jose, California 研究实验室的 D.D.Chamberlin 和 R.F. Boyce 研制出一套规范语言 SEQUEL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并在1976年11月的 IBM Journal of R&D 上公布新版本的 SQL (叫 SWQUEL/2)。1980年改名为 SQL。

1986年,美国ANSI采用SQL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ANSI X3. 135-1986),后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为国际标准。

1989年,美国ANSI采纳在ANSI X3.135-1989报告中定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标准语言,称为ANSI SQL 89,该标准替代ANSI X3.135-1986版本。

1999年,SQL 继续扩展并划分出核心功能并根据这些功能划分出不同的封装。

2003年,SQL 继续扩展,并可以允许 XML 支持。

2011年,SQL 继续扩展,改善了对临时数据库的支持。

跟关系型数据模型不同的是,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处理对象的集合,即集合中不能出现有重复的对象;而 SQL 主要处理的是多集,即 SQL 允许一种数据关系中包含重复的对象。

SQL 为关系型数据库提供了许多接口,是一种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其中包括:

  • 数据定义语言 (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 数据操纵语言 (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 数据控制语言 (DCL: Data Control Language)
  • 事务控制语言 (TCL: transaction Control Language)

需要强调的是,在SQL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将关键字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而其他变量名等,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或者按照其自身含义具体实现。

数据定义语言 (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1. 创建表 (CREATE TABLE)

使用 CREATE TABLE 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声明它的表名,属性,还可以指定每个属性的限制条件以及表自身的限制条件。基本格式如: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attr_name data_type [attr constraints],
...,
attr_name data_type [attr constraints],
[table constraints]);

  

举几个例子:

StudentID Name DoB Email
CREATE TABLE Student
(StudentID INT,
Name VARCHAR(50),
DoB Date,
Email VARCHAR(100));  
No Cname Unit
CREATE TABLE Course
(No VARCHAR(20),
Cname VARCHAR(50),
Unit SMALLINT);  
StudentID CourseNo Semester Status
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CourseNo VARCHAR(20),
Semester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50));

  

2. 属性的数据类型

常用的属性数据类型有4中,分别是数值型(Numeric)、字符串型(String)、日期与时间(Date and time)以及布尔型(Boolean)。

  • 数值型

    • 整型:INT,SMALLINT
    • 浮点型: FLOAT,REAL,DOUBLE PRECISION
    • 指定显示位数:NUMERIC(i, j),DECIMAL(i, j)。其中 i 为精度,表示总共显示的数字的位数;j 为范围,表示小数点后显示的数字的位数。
  • 字符串型
    • CHAR(n):n 指定属性字符串的长度。
    • VARCHAR(n):n 指定不定长属性字符串允许的最大长度。
    • BIT(n):n 指定比特串的长度。
    • BIT VARYING(n):n 指定不定长比特串允许的最大长度。
  • 日期与时间
    • DATE:(年,月,日)/ (year, month, day)。
    • TIME:(时,分,秒)/ (hour, minute, second)。
    • TIMESTAMP:包含日期和时间,秒最少精确到6位,且可以限定所选的时区。
    • INTERVAL:指定一个相对值,用于增加或者减少上述三种数据类型对应的值。
  • 布尔值:包含 TRUE 和 FALSE 两个值。

在我们创建属性的时候,相应的会配置属性的数据类型。根据需求的不同,使用上述的数据类型,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定义一些新的数据类型,使用 CREATE DOMAIN 语句,如:

CREATE DOMAIN ssn_type AS CHAR(9);

  

3. 属性的约束条件

常用于 SQL 语句中的属性约束有以下几种:

  • NOT NULL:声明属性的值不能为空。
  • DEFAULT:为属性指定一个默认的值。
  • CHECK (attr > 0):限定当前属性数据的值在一个范围以内。
  • UNIQUE:确保一个属性的值或者一个表内属性的独特性,即不能出现重复的值或者属性。
  • PRIMARY KEY:当前属性作为主键,在表中唯一识别一个元组。
  • FOREIGN KEY:在两个关系表之间执行实现引用完整性。
  • INDEX:使用索引更快速访问表的特定行。

其中,PRIMARY KEY 和 UNIQUE 约束的属性自带 NOT NULL 的约束,也就是说,被约束为主键或者独特的属性,必然不能为空。

如果主键只包含一个属性,那么 PRIMARY KEY 可以定义在属性后面;如果主键包含多个属性,那么 PRIMARY KEY 要定义为表约束,如:

-- PRIMARY KEY 定义在属性后
CREATE TABLE Course
(No VARCHAR(20) PRIMARY KEY,
Cname VARCHAR(50) UNIQUE,
Unit SMALLINT not null Default 6); -- PRIMARY KEY 定义在表约束中
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not null CHECK (StudentID>0),
CourseNo VARCHAR(20) not null,
Semester VARCHAR(50) not null,
Status VARCHAR(50),
PRIMARY KEY(StudentID, CourseNo, Semester),
...);

  

下面是指定 FOREIGN KEY 的一个例子:

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CourseNo VARCHAR(20),
Semester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50),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ID),
FOREIGN KEY(CourseNo) REFERENCES Course(No));

  

INDEX 的例子:

CREATE TABLE Customer
(CustomerID INT not null CHECK (CustomerID>0),
Name VARCHAR(50) not null,
DOB DATE not null,
Address VARCHAR(80),
Phone INT CHECK (Phone>0),
PRIMARY KEY(CustomerID)); CREATE INDEX index1 ON Customer (Name, DOB);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2 ON Customer (Phone);

  

4. 更改与删除表

使用 ALTER TABLE 常用来更改已经存在的表的内容,可以作出的更改包括:

  • 修改表名
  • 添加或删除属性
  • 修改属性的定义
  • 添加或删除表的约束
ALTER TABLE Customer ALTER COLUMN Address SET NOT NULL;

ALTER TABLE Customer ADD UNIQUE(Phone);

ALTER TABLE Customer ADD CONSTRAINT positive_id CHECK (CustomerID > 0);

ALTER TABLE Enrol ADD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ID);

ALTER TABLE Customer ADD Email VARCHAR(100);

  

使用 DROP TABLE 常用于移除一个已创建的表

DROP TABLE Enrol;

DROP TABLE IF EXISTS Customer;

  

数据操纵语言 (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数据操纵语言主要包括四种命令:INSERT,UPDATE,DELETE,SELECT。

1. INSERT 插入命令

INSERT 命令常用于向一个表添加新的元组或者新的项,其主要格式为:

INSERT INTO table_name
[(attribute_name,...,attribute_name)]
VALUES (value,...,value),...,(value,...,value);

  

该系列的前一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关系型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内容:当我们执行 INSERT,UPDATE,DELETE 命令时,可能会导致违反完整性约束的情况。关于完整性约束的内容,可以去看这篇博客:【数据库】数据库入门(二): 关系型数据库

违反主键约束

主键作为在一个表中独立识别一个元组的标志,在不同的元组中,其主键对应的值不能相同,否则违反了主键约束。例如在下表中:

StudentID Name DoB Email

456

Tom 25/01/1988 tom@gmail.com
458 Peter 20/02/1991 peter@hotmail.com
... ... ... ...

如果在这个表中,我们再执行以下插入命令:

INSERT INTO Student(StudentID, Name, DoB, Email)
VALUES (456, 'Smith', '27/08/1989', 'smith@gmail.com');

  

即插入一个主键同样为456,但其余值不同的一个新的元组。如果该元组能添加到表中,则存在两个元组的主键即 StudentID 为456,那么我们通过主键 StudentID 并不能识别出一个独立的元组,因此违反了主键约束,故上面这条插入命令不会被正确执行。DBMS 不允许两个主键值相同的元组存在于一个表中。

违反外键约束

违反外键约束常常出现在多个表相互引用的情况下,即在一个表中新添加的元组,其外键对应的值并没有出现在另一个表中时,就会导致违反外键约束。例如有以下两个表:

StudentID Name DoB Email

456

Tom 25/01/1988 tom@gmail.com
458 Peter 20/02/1991 peter@hotmail.com
... ... ... ...
StudentID CourseNo Semester Status EnrolDate
456 COMP1111 2017 S1 active 25/02/2017
458 COMP2222 2017 S2 active 09/06/2017

然后我们执行以下插入命令:

INSERT INTO Enrol(StudentID, CourseNo, Semester, Status)
VALUES (460, 'COMP2400', '2016 S2', 'active');

  

可以想象这么一个现实情况:在某一个学期里数据库储存了一个学生在该学期参加某个课程的注册信息,然而该学生却并没有个人记录在学校的数据中,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注册信息表必须依赖于学生信息表而存在,因此上面这条命令不能执行成功。DBMS 不会允许一个表中存在这么一个元组:其外键对应的值,在外键对应的引用表中却不存在。

2. UPDATE 命令

UPDATE 命令常用于修改一个或者多个元组中相应属性的值,其主要格式为:

UPDATE table_name
SET attribute_name = value,...,attribute_name = value
[WHERE selection_condition];

  

3. DELETE 命令

DELETE 命令常用于从表中移除存在的元组,其主要格式为:

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selection_condition];

  

执行删除命令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删除操作,也可以删除表中所有的元组。

-- Delete the tuple whose studentID equals to 456.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ID=456; -- Delete all tuple in Student relation.
DELETE FROM Student;

  

这里需要注意区别 DELETE 和 DROP 作用是不一样的。DELETE FROM Student 会清空 Student 表内的所有元组,执行命令后该表依然存在,且为空表;而 DROP TABLE Student 不仅清空所有元组,还会删除 Student 这个表,执行命令后该表将不再存在。

引用表之间的行为

由于关系型数据库存在表间的相互引用关系,所以我们会希望在修改一个表中的内容时,其具有引用关系的表中对应内容也能够跟随着同步改变。所以 SQL 提供了以下的关键字:

  • NO ACTION(default):当修改或者删除一个存在引用关系的元组时,系统会抛出一个错误提示 error。
  • CASCADE:删除或者更新操作会随着所有引用关系同步进行。
  • SET NULL:执行删除或者更新操作后,存在引用关系的元组的对应属性会置为 NULL。
  • SET DEFAULT:执行删除或者更新操作后,存在引用关系的元组的对应属性会置为一个指定的默认值。

以上的关键字常用于定义表中作为外键的属性,下面是一个例子:

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CourseNo VARCHAR(20),
Semester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50),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ID)
ON DELETE NO ACTION ,
FOREIGN KEY(CourseNo) REFERENCES Course(No));

  

4. SELECT 命令

SELETE 命令常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其主要格式如下:

SELECT attribute_list
FROM table_list
[WHERE condition]
[GROUP BY attribute_list [HAVING group_condition]]
[ORDER BY attribute_list [ASC | DESC]];

  

SELETE 后面跟的是想要显示的属性,如果使用星号 “*”,代表要获取指定表的所有属性的值。

FROM 后面跟的是所要获取的表的名字。如果是多个表用逗号 “,” 隔开,则取的是两个表所有元组分别进行笛卡尔积后结合的结果。如果使用 JOIN 关键字,则会根据具体的 JOIN 的形式将多个表进行结合,并从中选出目标属性值。

WHERE 关键字后跟的是取值条件,条件通常为判断某个属性是否为某个指定值或者是否满足数值上的大小关系等。

GROUP BY 关键字会按照后面指定属性进行分组,即该属性值相同的元组将会归为一个组,后面可以使用 HAVING 关键字,其功能与 WHERE 类似,不过它指定的所划分的组中所有元组需要满足的条件。GROUP BY 关键字通常会跟以下的内置函数结合使用:

  • COUNT:统计值不为 NULL 的条目的个数。
  • AVG:求指定参数的平均值。
  • MIN:求指定参数的最小值。
  • MAX:求指定参数的最大值。
  • SUM:求指定参数的总和。

ORDER BY 对检索的内容按照给定属性的值进行排序,默认按照升序排序,也可以使用关键字 ASC 指定升序或者 DESC 指定降序。

关于 SELETE 命令的深入内容,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进行详细介绍,并且提供一些例子的讲解。

【数据库】数据库入门(四): SQL查询 - SELETE的进阶使用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SQL

数据库基础:Fundamentals of Database Systems, 7th Edition (Global Edition), R. Elmasri and S. Navathe, 2017

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 是由 IBM 公司首先开发产生,它是关系型数据库最早出现的商用语言之一。1974年,IBM 公司 San Jose, California 研究实验室的 D.D.Chamberlin 和 R.F. Boyce 研制出一套规范语言 SEQUEL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并在1976年11月的 IBM Journal of R&D 上公布新版本的 SQL (叫 SWQUEL/2)。1980年改名为 SQL。
       1986年,美国ANSI采用SQL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ANSI X3. 135-1986),后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为国际标准。
       1989年,美国ANSI采纳在ANSI X3.135-1989报告中定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标准语言,称为ANSI SQL 89,该标准替代ANSI X3.135-1986版本。
       1999年,SQL 继续扩展并划分出核心功能并根据这些功能划分出不同的封装。
       2003年,SQL 继续扩展,并可以允许 XML 支持。
       2011年,SQL 继续扩展,改善了对临时数据库的支持。
 
跟关系型数据模型不同的是,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处理对象的集合,即集合中不能出现有重复的对象;而 SQL 主要处理的是多集,即 SQL 允许一种数据关系中包含重复的对象。
SQL 为关系型数据库提供了许多接口,是一种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其中包括:
数据定义语言 (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操纵语言 (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 (DCL: Data Control Language)事务控制语言 (TCL: transaction Control Language)需要强调的是,在SQL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将关键字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而其他变量名等,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或者按照其自身含义具体实现。
 
数据定义语言 (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1. 创建表 (CREATE TABLE)使用 CREATE TABLE 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声明它的表名,属性,还可以指定每个属性的限制条件以及表自身的限制条件。基本格式如: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attr_name data_type [attr constraints],     ...,     attr_name data_type [attr constraints],     [table constraints]);举几个例子:
StudentIDNameDoBEmailCREATE TABLE Student    (StudentID INT,     Name VARCHAR(50),     DoB Date,     Email VARCHAR(100));NoCnameUnitCREATE TABLE Course    (No VARCHAR(20),     Cname VARCHAR(50),     Unit SMALLINT);StudentIDCourseNoSemesterStatus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CourseNo VARCHAR(20),     Semester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50));2. 属性的数据类型常用的属性数据类型有4中,分别是数值型(Numeric)、字符串型(String)、日期与时间(Date and time)以及布尔型(Boolean)。
数值型整型:INT,SMALLINT浮点型: FLOAT,REAL,DOUBLE PRECISION指定显示位数:NUMERIC(i, j),DECIMAL(i, j)。其中 i 为精度,表示总共显示的数字的位数;j 为范围,表示小数点后显示的数字的位数。字符串型CHAR(n):n 指定属性字符串的长度。VARCHAR(n):n 指定不定长属性字符串允许的最大长度。BIT(n):n 指定比特串的长度。BIT VARYING(n):n 指定不定长比特串允许的最大长度。日期与时间DATE:(年,月,日)/ (year, month, day)。TIME:(时,分,秒)/ (hour, minute, second)。TIMESTAMP:包含日期和时间,秒最少精确到6位,且可以限定所选的时区。INTERVAL:指定一个相对值,用于增加或者减少上述三种数据类型对应的值。布尔值:包含 TRUE 和 FALSE 两个值。在我们创建属性的时候,相应的会配置属性的数据类型。根据需求的不同,使用上述的数据类型,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定义一些新的数据类型,使用 CREATE DOMAIN 语句,如:
CREATE DOMAIN ssn_type AS CHAR(9);3. 属性的约束条件常用于 SQL 语句中的属性约束有以下几种:
NOT NULL:声明属性的值不能为空。DEFAULT:为属性指定一个默认的值。CHECK (attr > 0):限定当前属性数据的值在一个范围以内。UNIQUE:确保一个属性的值或者一个表内属性的独特性,即不能出现重复的值或者属性。PRIMARY KEY:当前属性作为主键,在表中唯一识别一个元组。FOREIGN KEY:在两个关系表之间执行实现引用完整性。INDEX:使用索引更快速访问表的特定行。其中,PRIMARY KEY 和 UNIQUE 约束的属性自带 NOT NULL 的约束,也就是说,被约束为主键或者独特的属性,必然不能为空。
如果主键只包含一个属性,那么 PRIMARY KEY 可以定义在属性后面;如果主键包含多个属性,那么 PRIMARY KEY 要定义为表约束,如:
-- PRIMARY KEY 定义在属性后 CREATE TABLE Course    (No VARCHAR(20) PRIMARY KEY,     Cname VARCHAR(50) UNIQUE,     Unit SMALLINT not null Default 6); -- PRIMARY KEY 定义在表约束中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not null CHECK (StudentID>0),     CourseNo VARCHAR(20) not null,     Semester VARCHAR(50) not null,     Status VARCHAR(50),     PRIMARY KEY(StudentID, CourseNo, Semester),     ...);下面是指定 FOREIGN KEY 的一个例子:
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CourseNo VARCHAR(20),     Semester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50),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ID),     FOREIGN KEY(CourseNo) REFERENCES Course(No));INDEX 的例子:
CREATE TABLE Customer    (CustomerID INT not null CHECK (CustomerID>0),     Name VARCHAR(50) not null,     DOB DATE not null,     Address VARCHAR(80),     Phone INT CHECK (Phone>0),     PRIMARY KEY(CustomerID)); CREATE INDEX index1 ON Customer (Name, DOB);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2 ON Customer (Phone);4. 更改与删除表使用 ALTER TABLE 常用来更改已经存在的表的内容,可以作出的更改包括:
修改表名
添加或删除属性修改属性的定义添加或删除表的约束ALTER TABLE Customer ALTER COLUMN Address SET NOT NULL; ALTER TABLE Customer ADD UNIQUE(Phone); ALTER TABLE Customer ADD CONSTRAINT positive_id CHECK (CustomerID > 0); ALTER TABLE Enrol ADD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ID); ALTER TABLE Customer ADD Email VARCHAR(100);使用 DROP TABLE 常用于移除一个已创建的表
DROP TABLE Enrol; DROP TABLE IF EXISTS Customer; 
数据操纵语言 (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数据操纵语言主要包括四种命令:INSERT,UPDATE,DELETE,SELECT。
1. INSERT 插入命令INSERT 命令常用于向一个表添加新的元组或者新的项,其主要格式为:
INSERT INTO table_name    [(attribute_name,...,attribute_name)]    VALUES (value,...,value),...,(value,...,value);该系列的前一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关系型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内容:当我们执行 INSERT,UPDATE,DELETE 命令时,可能会导致违反完整性约束的情况。关于完整性约束的内容,可以去看这篇博客:【数据库】数据库入门(二): 关系型数据库。
违反主键约束主键作为在一个表中独立识别一个元组的标志,在不同的元组中,其主键对应的值不能相同,否则违反了主键约束。例如在下表中:
StudentIDNameDoBEmail456
Tom25/01/1988tom@gmail.com458Peter20/02/1991peter@hotmail.com............如果在这个表中,我们再执行以下插入命令:
INSERT INTO Student(StudentID, Name, DoB, Email)    VALUES (456, 'Smith', '27/08/1989', 'smith@gmail.com');即插入一个主键同样为456,但其余值不同的一个新的元组。如果该元组能添加到表中,则存在两个元组的主键即 StudentID 为456,那么我们通过主键 StudentID 并不能识别出一个独立的元组,因此违反了主键约束,故上面这条插入命令不会被正确执行。DBMS 不允许两个主键值相同的元组存在于一个表中。
违反外键约束违反外键约束常常出现在多个表相互引用的情况下,即在一个表中新添加的元组,其外键对应的值并没有出现在另一个表中时,就会导致违反外键约束。例如有以下两个表:
StudentIDNameDoBEmail456
Tom25/01/1988tom@gmail.com458Peter20/02/1991peter@hotmail.com............StudentIDCourseNoSemesterStatusEnrolDate456COMP11112017 S1active25/02/2017458COMP22222017 S2active09/06/2017然后我们执行以下插入命令:
INSERT INTO Enrol(StudentID, CourseNo, Semester, Status)    VALUES (460, 'COMP2400', '2016 S2', 'active');可以想象这么一个现实情况:在某一个学期里数据库储存了一个学生在该学期参加某个课程的注册信息,然而该学生却并没有个人记录在学校的数据中,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注册信息表必须依赖于学生信息表而存在,因此上面这条命令不能执行成功。DBMS 不会允许一个表中存在这么一个元组:其外键对应的值,在外键对应的引用表中却不存在。
2. UPDATE 命令UPDATE 命令常用于修改一个或者多个元组中相应属性的值,其主要格式为:
UPDATE table_name    SET attribute_name = value,...,attribute_name = value    [WHERE selection_condition];3. DELETE 命令DELETE 命令常用于从表中移除存在的元组,其主要格式为:
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selection_condition];执行删除命令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删除操作,也可以删除表中所有的元组。
-- Delete the tuple whose studentID equals to 456.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ID=456; -- Delete all tuple in Student relation.DELETE FROM Student;这里需要注意区别 DELETE 和 DROP 作用是不一样的。DELETE FROM Student 会清空 Student 表内的所有元组,执行命令后该表依然存在,且为空表;而 DROP TABLE Student 不仅清空所有元组,还会删除 Student 这个表,执行命令后该表将不再存在。
引用表之间的行为由于关系型数据库存在表间的相互引用关系,所以我们会希望在修改一个表中的内容时,其具有引用关系的表中对应内容也能够跟随着同步改变。所以 SQL 提供了以下的关键字:
NO ACTION(default):当修改或者删除一个存在引用关系的元组时,系统会抛出一个错误提示 error。CASCADE:删除或者更新操作会随着所有引用关系同步进行。SET NULL:执行删除或者更新操作后,存在引用关系的元组的对应属性会置为 NULL。SET DEFAULT:执行删除或者更新操作后,存在引用关系的元组的对应属性会置为一个指定的默认值。以上的关键字常用于定义表中作为外键的属性,下面是一个例子:
CREATE TABLE Enrol    (StudentID INT,     CourseNo VARCHAR(20),     Semester VARCHAR(50),     Status VARCHAR(50),     FOREIGN KEY(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tudentID)         ON DELETE NO ACTION ,     FOREIGN KEY(CourseNo) REFERENCES Course(No));4. SELECT 命令SELETE 命令常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其主要格式如下:
SELECT attribute_list    FROM table_list    [WHERE condition]    [GROUP BY attribute_list [HAVING group_condition]]    [ORDER BY attribute_list [ASC | DESC]];SELETE 后面跟的是想要显示的属性,如果使用星号 “*”,代表要获取指定表的所有属性的值。
FROM 后面跟的是所要获取的表的名字。如果是多个表用逗号 “,” 隔开,则取的是两个表所有元组分别进行笛卡尔积后结合的结果。如果使用 JOIN 关键字,则会根据具体的 JOIN 的形式将多个表进行结合,并从中选出目标属性值。
WHERE 关键字后跟的是取值条件,条件通常为判断某个属性是否为某个指定值或者是否满足数值上的大小关系等。
GROUP BY 关键字会按照后面指定属性进行分组,即该属性值相同的元组将会归为一个组,后面可以使用 HAVING 关键字,其功能与 WHERE 类似,不过它指定的所划分的组中所有元组需要满足的条件。GROUP BY 关键字通常会跟以下的内置函数结合使用:
COUNT:统计值不为 NULL 的条目的个数。AVG:求指定参数的平均值。MIN:求指定参数的最小值。MAX:求指定参数的最大值。SUM:求指定参数的总和。ORDER BY 对检索的内容按照给定属性的值进行排序,默认按照升序排序,也可以使用关键字 ASC 指定升序或者 DESC 指定降序。
 
关于 SELETE 命令的深入内容,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进行详细介绍,并且提供一些例子的讲解。
【数据库】数据库入门(四): SQL查询 - SELETE的进阶使用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SQL
数据库基础:Fundamentals of Database Systems, 7th Edition (Global Edition), R. Elmasri and S. Navathe, 2017————————————————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Wyman蚊子」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36645384/article/details/100557776

【数据库】数据库入门(三): SQL的更多相关文章

  1. HR问了一句DB是啥?SQL是啥?DB是Database数据库,SQL是数据库语言! 然后呢? 数据库从入门到精通--入门必看!

    写在前面 本文的写作知识体系来源于我的数据库老师SDAU张承明,部分知识来自于网络,我呢对知识进行了细化和添加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且加入了一些实例帮助理解,本文不是面向SQL高手写的,可以看作是数据库 ...

  2. SQL数据库基础(三)

    认识数据库备份和事务日志备份 数据库备份与日志备份是数据库维护的日常工作,备份的目的是在于当数据库出现故障或者遭到破坏时可以根据备份的数据库及事务日志文件还原到最近的时间点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数据库备 ...

  3. 【SQL server初级】数据库性能优化三:程序操作优化

    数据库优化包含以下三部分,数据库自身的优化,数据库表优化,程序操作优化.此文为第三部分 数据库性能优化三:程序操作优化 概述:程序访问优化也可以认为是访问SQL语句的优化,一个好的SQL语句是可以减少 ...

  4. 数据库整理(三) SQL基础

    数据库整理(三) SQL基础 SQL语言的特点 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功能于一体. 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 ●定义和修改.删除关 ...

  5. Oracle数据库基础入门《二》Oracle内存结构

    Oracle数据库基础入门<二>Oracle内存结构 Oracle 的内存由系统全局区(System Global Area,简称 SGA)和程序全局区(Program Global Ar ...

  6. Oracle数据库基础入门《一》Oracle服务器的构成

    Oracle数据库基础入门<一>Oracle服务器的构成 Oracle 服务器是一个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面向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一 个高效的 SQL 语句执行环境. Oracle ...

  7. C语言与数据库操作入门

    https://blog.csdn.net/flyingqd/article/details/78763652 C语言与数据库操作入门(Win版) 2017年12月10日 17:30:17 阅读数:1 ...

  8. C语言与数据库操作入门(Win版)

    C语言与数据库操作入门(Win版) 2017年12月10日 17:30:17 阅读数:1387 数据库,DataBase,学C语言的是不是想说,很想爱她却并不容易呢?不用着急,C语言也可以操作数据库的 ...

  9. Oracle数据库从入门到精通 单行函数问题

    视频课程:李兴华 Oracle从入门到精通视频课程 学习者:阳光罗诺 视频来源:51CTO学院 Oracle数据库从入门到精通-单行函数 在数据库中,为了方便用户的数据开发,往往会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函数 ...

  10. MySQL数据库快速入门与应用实战(阶段一)

    MySQL数据库快速入门与应用实战(阶段一) 作者 刘畅 时间 2020-09-02 实验环境说明: 系统:centos7.5 主机名 ip 配置 slavenode3 172.16.1.123 4核 ...

随机推荐

  1. Candy Treasure Box

    This is an interesting puzzle game. In the game, you need to use your brain, think carefully, operat ...

  2. 在Hadoop-3.1.2上安装HBase-2.2.1

    目录 目录 1 1. 前言 3 2. 缩略语 3 3. 安装规划 3 3.1. 用户规划 3 3.2. 目录规划 4 4. 相关端口 4 5. 下载安装包 4 6. 修改配置文件 5 6.1. 修改策 ...

  3. ZROI 暑期高端峰会 A班 Day6 DP

    [THUPC2018]城市地铁规划 (日常讲题之前 YY--) 一眼出 \(O(n^3+nk)\) 做法. \(dp[i][j]\) 表示前 \(i\) 个点,前 \(i\) 个点度数和为 \(j\) ...

  4. K8s中的网络

    Kubernetes的网络通信问题: 1. 容器间通信: 即同一个Pod内多个容器间通信,通常使用loopback来实现. 2. Pod间通信: K8s要求,Pod和Pod之间通信必须使用Pod-IP ...

  5. SCDM导入点数据

    我们有时候需要把外部的点导入SCDM当中,但是SCDM没有像ICEM或者DM那样直接提供点导入的选项,是不是SCDM就无法导入点的数据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把点导入SCDM中的方法总结如下(示例数据 ...

  6. Spring 事物隔离级别,事物传播行为

    Spring 框架中对于事物的管理,主要定义了一下四种属性: 事物的隔离(Isolation)级别 事物的传播行为(Propagation Behavior) 事物的超时时间(TImeout) 是否为 ...

  7. 基于 SpringBoot2.0+优雅整合 SpringBoot+Mybatis

    SpringBoot 整合 Mybatis 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 xml 的方式 ,还有一种是全注解的方式.我觉得这两者没有谁比谁好,在 SQL 语句不太长的情况下,我觉得全注解的方式 ...

  8. 秘制牛肉Gamma阶段项目展示

    秘制牛肉Gamma阶段项目展示 1.团队成员和个人博客 · 左顺:在项目中主要负责后端开发.个人博客 · 袁勤:精通网页项目开发,前端后端都很强,在完成自己后端任务后也会积极帮助其他人的任务.个人博客 ...

  9. JS数据结构第一篇---算法之复杂度判断

    1.算法: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在计算机中表现为指令的有限序列,并且每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那么一个怎样的算法才能称得上是好算法,也就是说有没有什么标准来评判一个算法的好坏? 在此之 ...

  10. sbt 安装

    此次安装实在windows 下进行的 1.官网下载sbt 2.安装并配置环境变量 path  中添加: 3.更改sbt配置文件 1)修改C:\notos\software\sbt\conf\sb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