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By Step(Lua函数)

一、函数:

    在Lua中函数的调用方式和C语言基本相同,如:print("Hello World")和a = add(x, y)。唯一的差别是,如果函数只有一个参数,并且该参数的类型为字符串常量或table的构造器,那么圆括号可以省略,如print "Hello World"和f {x = 20, y = 20}。
    Lua为面对对象式的调用也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语法--冒号操作符。表达式o.foo(o,x)的另一种写法是o:foo(x)。冒号操作符使调用o.foo时将o隐含的作为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Lua中函数的声明方式如下:
    function add(a)
        local sum = 0
        for i, v in ipairs(a) do
            sum = sum + v
        end
        return sum
    end
    在以上声明中,包含了函数名(add),参数列表(a),以及函数体。需要说明的是,Lua中实参和形参的数量可以不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Lua的处理规则等同于多重赋值,即实参多于形参,多出的部分被忽略,如果相反,没有被初始化的形参的缺省值为nil。

    1. 多重返回值:
    Lua支持返回多个结果值。如:

  1. 1 s,e = string.find("Hello Lua users","Lua")
    2 print("The begin index is " .. s .. ", the end index is " .. e .. ".");
    3 -- The begin index is 7, the end index is 9.

以上的代码示例只是演示了如何获取Lua函数的多个返回值,下面的示例将给出如何声明返回多个值的Lua函数。如:

 
  1. 1 function maximum(a)
    2 local mi = 1
    3 local m = a[mi]
    4 for i, val in ipairs(a) do
    5 if val > m then
    6 mi,m = i,val
    7 end
    8 end
    9 return m,mi
    10 end
    11 print(maximum{8,10,23,12,5})
    12 --23 3
 

Lua会调整一个函数的返回值数量以适应不同的调用情况。若将函数调用作为一条单独语句时,Lua会丢弃函数的所有返回值。若将函数作为表达式的一部分来调用时,Lua只保留函数的第一个返回值。只有当一个函数调用是一系列表达式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时,才能获得所有返回值。这里先给出三个样例函数,如:
    function foo0() end
    function foo1() return "a" end
    function foo2() return "a","b" end

示例代码 结果 注释
x,y = foo2() x = "a", y = "b" 函数调用时最后的(或仅有的)一个表达式,Lua会保留其尽可能多的返回值,用于匹配赋值变量。
x = foo2() x = "a", 返回值"b"被忽略
x,y,z = 10,foo2() x = 10, y = "a", z = "b"
x,y = foo0() x = nil, y = nil 如果一个函数没有返回值或者没有足够多的返回值,那么Lua会用nil来填补。
x,y = foo1() x = "a", y = nil
x,y,z = foo2() x = "a", y = "b", z = nil
x,y = foo2(),20 x = "a", y = 20 如果一个函数调用不是一系列表达式的最后一个元素,那么将只产生一个值。
x,y = foo0(),20,30 x = nil, y = 20, 30被忽略。
print(foo0())   当一个函数调用左右另一个函数调用的最后一个实参时,第一个函数的所有返回值都将作为实参传入第二个函数。
print(foo1())  a
print(foo2()) a    b
print(foo2(),1) a    1
t = {foo0()}  t = {} --空table  table构造器可以完整的接收一个函数调用的所有结果,即不会有任何数量方面的调整。  
t = {foo1()}  t = {"a"} 
t = {foo2()} t = {"a", "b"}
t = { foo0(), foo2(), 4} t[1] = nil, t[2] = "a", t[3] = 4 如果函数调用不是作为最后一个元素,那么只返回函数的第一个结果值。
print((foo2())) a 如果函数调用放入圆括号中,那么Lua将只返回该函数的第一个结果值。

最后一个需要介绍的是Lua中unpack函数,该函数将接收数组作为参数,并从下标1开始返回该数组的所有元素。如:
    /> lua
    > print(unpack{10,20,30})
    10  20  30
    > a,b = unpack{10,20,30}
    > print(a,b)
    10  20
    > string.find(unpack{"hello","ll"})  --等同于string.find("hello","ll")
    在Lua中unpack函数是用C语言实现的。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给出在Lua中通过递归实现一样的效果,如:

  1. 1 function unpack(t,i)
    2 i = i or 1
    3 if t[i] then
    4 return t[i], unpack(t,i + 1)
    5 end
    6 end

2. 变长参数:
    Lua中的函数可以接受不同数量的实参,其声明和使用方式如下:

 
  1. 1 function add(...)
    2 local s = 0
    3 for i, v in ipairs{...} do
    4 s = s + v
    5 end
    6 return s
    7 end
    8 print(add(3,4,5,6,7))
    9 --输出结果为:25
 

解释一下,函数声明中的(...)表示该函数可以接受不同数量的参数。当这个函数被调用时,所有的参数都被汇聚在一起,函数中访问它时,仍需用3个点(...)。但不同的是,此时这3个点将作为表达式来使用,如{...}表示一个由所有变参构成的数组。在含有变长参数的函数中个,同样可以带有固定参数,但是固定参数一定要在变长参数之前声明,如:
    function test(arg1,arg2,...)
        ...
    end
    关于Lua的变长参数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变长参数中可能包含nil值,因此再使用类似获取table元素数量(#)的方式获取变参的数量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要想始终获得正确的参数数量,可以使用Lua提供的select函数,如:

  1. 1 for i = 1, select('#',...) do --这里'#'值表示让select返回变参的数量(其中包括nil)。
    2 local arg = select(i, ...) --这里的i表示获取第i个变参,1为第一个。
    3 --do something
    4 end

3. 具名实参:
    在函数调用时,Lua的传参规则和C语言相同,并不真正支持具名实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table来模拟,比如:
    function rename(old,new)
        ...
    end
    这里我们可以让上面的rename函数只接收一个参数,即table类型的参数,与此同时,该table对象将含有old和new两个key。如:
    function rename(arg)
        local old = arg.old
        local new = arg.new
        ...
    end
    这种修改方式有些类似于JavaBean,即将多个参数合并为一个JavaBean。然而在使用时,Lua的table存在一个天然的优势,即如果函数只有一个参数且为string或table类型,在调用该函数时,可以不用加圆括号,如:
    rename {old = "oldfile.txt", new = "newfile.txt"}

二、深入函数:

    在Lua中函数和所有其它值一样都是匿名的,即它们都没有名称。在使用时都是操作持有该函数的变量,如:
    a = { p = print }
    a.p("Hello World")
    b = print
    b("Hello World")
    在声明Lua函数时,可以直接给出所谓的函数名,如:
    function foo(x) return 2 * x end
    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下面这种更为简化的方式声明Lua中的函数,如:
    foo = function(x) return 2 * x end
    因此,我们可以将函数理解为由语句构成的类型值,同时将这个值赋值给一个变量。由此我们可以将表达式"function(x) <body> end"视为一种函数的构造式,就想table的{}一样。我们将这种函数构造式的结果称为一个"匿名函数"。下面的示例显示了匿名函数的方便性,它的使用方式有些类似于Java中的匿名类,如:
    table.sort(test_table,function(a,b) return (a.name > b.name) end)

    1. closure(闭合函数):
    若将一个函数写在另一个函数之内,那么这个位于内部的函数便可以访问外部函数中的局部变量,见如下示例:

 
  1. 1 function newCounter()
    2 local i = 0
    3 return function() --匿名函数
    4 i = i + 1
    5 return i
    6 end
    7 end
    8 c1 = newCounter()
    9 print("The return value of first call is " .. c1())
    10 print("The return value of second call is " .. c1())
    11 --输出结果为:
    12 --The return value of first call is 1
    13 --The return value of second call is 2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将newCounter()函数称为闭包函数。其函数体内的局部变量i被称为"非局部变量",和普通局部变量不同的是该变量被newCounter函数体内的匿名函数访问并操作。再有就是在函数newCounter返回后,其值仍然被保留并可用于下一次计算。再看一下下面的调用方式。

 
  1. 1 function newCounter()
    2 local i = 0
    3 return function() --匿名函数
    4 i = i + 1
    5 return i
    6 end
    7 end
    8 c1 = newCounter()
    9 c2 = newCounter()
    10 print("The return value of first call with c1 is " .. c1())
    11 print("The return value of first call with c2 is " .. c2())
    12 print("The return value of second call with c1 is " .. c1())
    13 --输出结果为:
    14 --The return value of first call with c1 is 1
    15 --The return value of first call with c2 is 1
    16 --The return value of second call with c1 is 2
 

由此可以推出,Lua每次在给新的闭包变量赋值时,都会让不同的闭包变量拥有独立的"非局部变量"。下面的示例将给出基于闭包的更为通用性的用法:

 
  1. 1 do
    2 --这里将原有的文件打开函数赋值给"私有变量"oldOpen,该变量在块外无法访问。
    3 local oldOpen = io.open
    4 --新增一个匿名函数,用于判断本次文件打开操作的合法性。
    5 local access_OK = function(filename,mode) <检查访问权限> end
    6 --将原有的io.open函数变量指向新的函数,同时在新函数中调用老函数以完成真正的打开操作。
    7 io.open = function(filename,mode)
    8 if access_OK(filename,mode) then
    9 return oldOpen(filename,mode)
    10 else
    11 return nil,"Access denied"
    12 end
    13 end
    14 end
 

上面的这个例子有些类似于设计模式中装饰者模式。

    2. 非全局函数:
    从上一小节中可以看出,Lua中的函数不仅可以直接赋值给全局变量,同时也可以赋值给其他类型的变量,如局部变量和table中的字段等。事实上,Lua库中大多数table都带有函数,如io.read、math.sin等。这种写法有些类似于C++中的结构体。如:
    Lib = {}
    Lib.add = function(x,y) return x + y end
    Lib.sub = function(x,y) return x - y end
    或者是在table的构造式中直接初始化,如:
    Lib = { add = function(x,y) return x + y end,
               sub = function(x,y) return x - y end
             }
    除此之外,Lua还提供另外一种语法来定义此类函数,如:
    Lib = {}
    function Lib.add(x,y) return x + y end
    function Lib.sub(x,y) return x - y end
    对于Lua中的局部函数,其语义在理解上也是非常简单的。由于Lua中都是以程序块作为执行单元,因此程序块内的局部函数在程序块外是无法访问的,如:

  1. 1 do
    2 local f = function(x,y) return x + y end
    3 --do something with f.
    4 f(4,5)
    5 end

对于这种局部函数,Lua还提供另外一种更为简洁的定义方式,如:
    local function f(x,y) return x + y end
    该写法等价于:
    local f
    f = function(x,y) return x + y end

    3. 正确的尾调用:
    在Lua中支持这样一种函数调用的优化,即“尾调用消除”。我们可以将这种函数调用方式视为goto语句,如:
    function f(x) return g(x) end
    由于g(x)函数是f(x)函数的最后一条语句,在函数g返回之后,f()函数将没有任何指令需要被执行,因此在函数g()返回时,可以直接返回到f()函数的调用点。由此可见,Lua解释器一旦发现g()函数是f()函数的尾调用,那么在调用g()时将不会产生因函数调用而引起的栈开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尾调用函数一定是其调用函数的最后一条语句,否则Lua不会进行优化。然而事实上,我们在很多看似是尾调用的场景中,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尾调用,如:
    function f(x) g(x) end            --没有return语句的明确提示
    function f(x) return g(x) + 1  --在g()函数返回之后仍需执行一次加一的指令。
    function f(x) return x or g(x) --如果g()函数返回多个值,该操作会强制要求g()函数只返回一个值。
    function f(x) return (g(x))     --原因同上。
    在Lua中,只有"return <func>(<args>)"形式才是标准的尾调用,至于参数中(args)是否包含表达式,由于表达式的执行是在函数调用之前完成的,因此不会影响该函数成为尾调用函数。

 
 

Step By Step(Lua函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Step By Step(编写C函数的技巧)

    Step By Step(编写C函数的技巧) 1. 数组操作:    在Lua中,"数组"只是table的一个别名,是指以一种特殊的方法来使用table.出于性能原因,Lua的C ...

  2. Step By Step(C调用Lua)

    Step By Step(C调用Lua) 1. 基础:    Lua的一项重要用途就是作为一种配置语言.现在从一个简单的示例开始吧.    --这里是用Lua代码定义的窗口大小的配置信息    wid ...

  3. Step By Step(Lua系统库)

    Step By Step(Lua系统库) Lua为了保证高度的可移植性,因此,它的标准库仅仅提供了非常少的功能,特别是和OS相关的库.但是Lua还提供了一些扩展库,比如Posix库等.对于文件操作而言 ...

  4. Step By Step(Lua输入输出库)

    Step By Step(Lua输入输出库) I/O库为文件操作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模型,简单模型和完整模型.简单模型假设一个当前输入文件和一个当前输出文件,他的I/O操作均作用于这些文件.完整模型则使用 ...

  5. Step By Step(Lua字符串库)

    Step By Step(Lua字符串库) 1. 基础字符串函数:    字符串库中有一些函数非常简单,如:    1). string.len(s) 返回字符串s的长度:    2). string ...

  6. Step By Step(Lua弱引用table)

    Step By Step(Lua弱引用table) Lua采用了基于垃圾收集的内存管理机制,因此对于程序员来说,在很多时候内存问题都将不再困扰他们.然而任何垃圾收集器都不是万能的,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垃 ...

  7. Step By Step(Lua面向对象)

    Step By Step(Lua面向对象) Lua中的table就是一种对象,但是如果直接使用仍然会存在大量的问题,见如下代码: 1 Account = {balance = 0}2 function ...

  8. Step By Step(Lua模块与包)

    Step By Step(Lua模块与包) 从Lua 5.1开始,我们可以使用require和module函数来获取和创建Lua中的模块.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程序库,可以通过requi ...

  9. Step By Step(Lua环境)

    Step By Step(Lua环境) Lua将其所有的全局变量保存在一个常规的table中,这个table被称为"环境".它被保存在全局变量_G中.    1. 全局变量声明:  ...

随机推荐

  1. Java整合极光推送 ( 简单 )

    Java 整合极光推送官方文档:https://github.com/jpush/jpush-api-java-client 这里记录一下简单的使用步骤:创建一个普通的 Maven 工程然后添加依赖 ...

  2. 分解uber依赖注入库dig-使用篇

    golang的依赖注入库非常的少,好用的更是少之又少,比较好用的目前有两个 谷歌出的wire,这个是用抽象语法树在编译时实现的. uber出的dig,在运行时,用返射实现的,并基于dig库,写了一个依 ...

  3. git 配置ssh

    git 配置ssh 生成一个个人账号/邮箱的sshkey ssh-keygen -t rsa -C "youremail@yourcompany.com" -f ~/.ssh/XX ...

  4. hdu4771 水搜索(状态压缩+bfs)

    题意:      给你一个n*m的地图,问你从起点出发,吧所有的宝藏都捡完用的最少时间. 思路:k <= 4,水题,直接开一个数组mark[now][x][y];now代表的是当前检宝藏的二进制 ...

  5. 分享一个PHP登录小妙招

    待完善 思想参照fastadmin api 文件路径 /fastadmin/application/common/library/Auth.php->login().logout().isLog ...

  6. 基于ray的分布式机器学习(一)

    基本思路:1.对数据分块,使用多个worker分别处理一个数据块,每个worker暴露两个接口,分别是损失计算的接口loss和梯度计算的接口grad:2.同时定义full_loss和full_grad ...

  7. 2021.02.21cf补题

    B. National Project 题意:总长度为n的公路进行维修,天气是有规律性的,连续g天的好天气,连续b天的坏天气,必须在好天气进行维护,问至少维护n的一半,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天 思路:必须是 ...

  8. [MySQL数据库之Navicat.pymysql模块、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函数、流程控制]

    [MySQL数据库之Navicat.pymysql模块.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函数.流程控制] Navicat Navicat是一套快速.可靠并价格相当便宜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专为简化数据库的管理及降 ...

  9. 【转】java-selenium三种等待方式

    方式1: 线程等待:Thread.sleep(xxxx) 只要在case中加入sleep就会强制等待设置的时间后才会执行之后的命令,这种等待一般适用于调试脚本的时候. java代码: //等待3秒 T ...

  10. 33.2.NIO

    4.1概述[理解] BIO Blocking IO,阻塞型IO NIO No Blocking IO,非阻塞型IO 阻塞IO的弊端 在等待的过程中,什么事也做不了 非阻塞IO的好处 不需要一直等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