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keep-alive>是vue实现的一个内置组件,也就是说vue源码不仅实现了一套组件化的机制,也实现了一些内置组件。

<keep-alive>官网介绍如下:<keep-alive>Vue中内置的一个抽象组件,它自身不会渲染一个 DOM 元素,也不会出现在父组件链中。当它包裹动态组件时,会缓存不活动的组件实例,而不是销毁它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常变动的组件或者需要缓存的组件用<keep-alive>包裹起来,这样<keep-alive>就会帮我们把组件保存在内存中,而不是直接的销毁,这样做可以保留组件的状态或避免多次重新渲染,以提高页面性能;

<keep-alive>组件到底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呢?本篇记录分析<keep-alive>组件的内部实现原理。

2.用法回顾:

<keep-alive>组件可接收三个属性:

  • include -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只有名称匹配的组件会被缓存。
  • exclude - 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任何名称匹配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 max - 数字。最多可以缓存多少组件实例,一旦这个数字达到了,在新实例被创建之前,已缓存组件中最久没有被访问的实例会被销毁掉。

3.实现原理:

<keep-alive>组件的定义位于源码的 src/core/components/keep-alive.js 文件中,如下:

export default {
name: 'keep-alive',
abstract: true, props: {
in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ex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max: [String, Number]
}, created () {
this.cache = Object.create(null)
this.keys = []
}, destroyed () {
for (const key in this.cache) {
pruneCacheEntry(this.cache, key, this.keys)
}
}, mounted () {
this.$watch('in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this.$watch('ex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 render() {
/* 获取默认插槽中的第一个组件节点 */
const slot = this.$slots.default
const vnode = getFirstComponentChild(slot)
/* 获取该组件节点的componentOptions */
const componentOptions = vnode && vnode.componentOptions if (componentOptions) {
/* 获取该组件节点的名称,优先获取组件的name字段,如果name不存在则获取组件的tag */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componentOptions) const { include, exclude } = this
/* 如果name不在inlcude中或者存在于exlude中则表示不缓存,直接返回vnode */
if (
(include && (!name || !matches(include, name))) ||
// excluded
(exclude && name && matches(exclude, name))
) {
return vnode
} const { cache, keys } = this
const key = vnode.key == null
// same constructor may get registered as different local components
// so cid alone is not enough (##3269)
?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if (cache[key])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 make current key freshest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else {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prune oldest entry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
return vnode || (slot && slot[0])
}
}

可以看到,该组件内没有常规的<template></template>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它内部多了一个叫做render的函数,所以它不是一个常规的模板组件,而是一个函数式组件。执行 <keep-alive> 组件渲染的时候,就会执行到这个 render 函数。了解了这个以后,接下来我们从上到下一步一步细细阅读。

#props

props选项内接收传进来的三个属性:includeexcludemax。如下:

props: {
in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exclude: [String, RegExp, Array],
max: [String, Number]
}

include 表示只有匹配到的组件会被缓存,而 exclude 表示任何匹配到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max表示缓存组件的数量,因为我们是缓存的 vnode 对象,它也会持有 DOM,当我们缓存的组件很多的时候,会比较占用内存,所以该配置允许我们指定缓存组件的数量。

#created

在 created 钩子函数里定义并初始化了两个属性: this.cache 和 this.keys

created () {
this.cache = Object.create(null)
this.keys = []
}

this.cache是一个对象,用来存储需要缓存的组件,它将以如下形式存储:

this.cache = {
'key1':'组件1',
'key2':'组件2',
// ...
}

this.keys是一个数组,用来存储每个需要缓存的组件的key,即对应this.cache对象中的键值。

#destroyed

<keep-alive>组件被销毁时,此时会调用destroyed钩子函数,在该钩子函数里会遍历this.cache对象,然后将那些被缓存的并且当前没有处于被渲染状态的组件都销毁掉并将其从this.cache对象中剔除。如下:

destroyed () {
for (const key in this.cache) {
pruneCacheEntry(this.cache, key, this.keys)
}
} // pruneCacheEntry函数
function pruneCacheEntry (cache,key,keys,current) {
const cached = cache[key]
/* 判断当前没有处于被渲染状态的组件,将其销毁*/
if (cached && (!current || cached.tag !== current.tag)) {
cached.componentInstance.$destroy()
}
cache[key] = null
remove(keys, key)
}

#mounted

mounted钩子函数中观测 include 和 exclude 的变化,如下:

mounted () {
this.$watch('in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this.$watch('exclude', val => {
pruneCache(this, name => !matches(val, name))
})
}

如果include 或exclude 发生了变化,即表示定义需要缓存的组件的规则或者不需要缓存的组件的规则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执行pruneCache函数,函数如下:

function pruneCache (keepAliveInstance, filter) {
const { cache, keys, _vnode } = keepAliveInstance
for (const key in cache) {
const cachedNode = cache[key]
if (cachedNode) {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cachedNode.componentOptions)
if (name && !filter(name))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 keys, _vnode)
}
}
}
} function pruneCacheEntry (cache,key,keys,current) {
const cached = cache[key]
if (cached && (!current || cached.tag !== current.tag)) {
cached.componentInstance.$destroy()
}
cache[key] = null
remove(keys, key)
}

在该函数内对this.cache对象进行遍历,取出每一项的name值,用其与新的缓存规则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上,则表示在新的缓存规则下该组件已经不需要被缓存,则调用pruneCacheEntry函数将这个已经不需要缓存的组件实例先销毁掉,然后再将其从this.cache对象中剔除。

#render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render函数,也是本篇文章中的重中之重。以上工作都是一些辅助工作,真正实现缓存功能的就在这个render函数里,接下来我们逐行分析它。

render函数中首先获取第一个子组件节点的 vnode

/* 获取默认插槽中的第一个组件节点 */
const slot = this.$slots.default
const vnode = getFirstComponentChild(slot)

由于我们也是在 <keep-alive> 标签内部写 DOM,所以可以先获取到它的默认插槽,然后再获取到它的第一个子节点。<keep-alive> 只处理第一个子元素,所以一般和它搭配使用的有 component 动态组件或者是 router-view

接下来获取该组件节点的名称:

/* 获取该组件节点的名称 */
const name = getComponentName(componentOptions) /* 优先获取组件的name字段,如果name不存在则获取组件的tag */
function getComponentName (opts: ?VNodeComponentOptions): ?string {
return opts && (opts.Ctor.options.name || opts.tag)
}

然后用组件名称跟 includeexclude 中的匹配规则去匹配:

const { include, exclude } = this
/* 如果name与include规则不匹配或者与exclude规则匹配则表示不缓存,直接返回vnode */
if (
(include && (!name || !matches(include, name))) ||
// excluded
(exclude && name && matches(exclude, name))
) {
return vnode
}

如果组件名称与 include 规则不匹配或者与 exclude 规则匹配,则表示不缓存该组件,直接返回这个组件的 vnode,否则的话走下一步缓存:

const { cache, keys } = this
/* 获取组件的key */
const key = vnode.key == null
?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 如果命中缓存,则直接从缓存中拿 vnode 的组件实例 */
if (cache[key])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 调整该组件key的顺序,将其从原来的地方删掉并重新放在最后一个 */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 如果没有命中缓存,则将其设置进缓存 */
else {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如果配置了max并且缓存的长度超过了this.max,则从缓存中删除第一个 */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 最后设置keepAlive标记位 */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首先获取组件的key值:

const key = vnode.key == null?
componentOptions.Ctor.cid + (componentOptions.tag ? `::${componentOptions.tag}` : '')
: vnode.key

拿到key值后去this.cache对象中去寻找是否有该值,如果有则表示该组件有缓存,即命中缓存:

/* 如果命中缓存,则直接从缓存中拿 vnode 的组件实例 */
if (cache[key]) {
vnode.componentInstance = cache[key].componentInstance
/* 调整该组件key的顺序,将其从原来的地方删掉并重新放在最后一个 */
remove(keys, key)
keys.push(key)
}

直接从缓存中拿 vnode 的组件实例,此时重新调整该组件key的顺序,将其从原来的地方删掉并重新放在this.keys中最后一个。

如果this.cache对象中没有该key值:

/* 如果没有命中缓存,则将其设置进缓存 */
else {
cache[key] = vnode
keys.push(key)
/* 如果配置了max并且缓存的长度超过了this.max,则从缓存中删除第一个 */
if (this.max && keys.length > parseInt(this.max)) {
pruneCacheEntry(cache, keys[0], keys, this._vnode)
}
}

表明该组件还没有被缓存过,则以该组件的key为键,组件vnode为值,将其存入this.cache中,并且把key存入this.keys中。此时再判断this.keys中缓存组件的数量是否超过了设置的最大缓存数量值this.max,如果超过了,则把第一个缓存组件删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删除第一个缓存组件并且为什么命中缓存了还要调整组件key的顺序?

这其实应用了一个缓存淘汰策略LRU: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

它的算法是这样子的:

  1. 将新数据从尾部插入到this.keys中;
  2. 每当缓存命中(即缓存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this.keys的尾部;
  3. this.keys满的时候,将头部的数据丢弃;

LRU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所以我们将命中缓存的组件key重新插入到this.keys的尾部,这样一来,this.keys中越往头部的数据即将来被访问几率越低,所以当缓存数量达到最大值时,我们就删除将来被访问几率最低的数据,即this.keys中第一个缓存的组件。这也就之前加粗强调的已缓存组件中最久没有被访问的实例会被销毁掉的原因所在。

OK,言归正传,以上工作做完后设置 vnode.data.keepAlive = true ,最后将vnode返回。

以上就是render函数的整个过程。

#4. 生命周期钩子

组件一旦被 <keep-alive> 缓存,那么再次渲染的时候就不会执行 createdmounted 等钩子函数,但是我们很多业务场景都是希望在我们被缓存的组件再次被渲染的时候做一些事情,好在Vue 提供了 activateddeactivated 两个钩子函数,它的执行时机是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激活时调用和停用时调用,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一下这两个钩子函数,示例如下:

let A = {
template: '<div class="a">' +
'<p>A Comp</p>' +
'</div>',
name: 'A',
mounted(){
console.log('Comp A mounted')
},
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A activated')
},
de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A deactivated')
}
} let B = {
template: '<div class="b">' +
'<p>B Comp</p>' +
'</div>',
name: 'B',
mounted(){
console.log('Comp B mounted')
},
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B activated')
},
deactivated(){
console.log('Comp B deactivated')
}
} let vm = new Vue({
el: '##app',
template: '<div>' +
'<keep-alive>' +
'<component :is="currentComp">' +
'</component>' +
'</keep-alive>' +
'<button @click="change">switch</button>' +
'</div>',
data: {
currentComp: 'A'
},
methods: {
change() {
this.currentComp = this.currentComp === 'A' ? 'B' : 'A'
}
},
components: {
A,
B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两个组件AB并为其绑定了钩子函数,并且在根组件中用 <keep-alive>组件包裹了一个动态组件,这个动态组件默认指向组件A,当点击switch按钮时,动态切换组件AB。我们来看下效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第一次打开页面时,组件A被挂载,执行了组件Amountedactivated钩子函数,当点击switch按钮后,组件A停止调用,同时组件B被挂载,此时执行了组件Adeactivated和组件Bmountedactivated钩子函数。此时再点击switch按钮,组件B停止调用,组件A被再次激活,我们发现现在只执行了组件Aactivated钩子函数,这就验证了文档中所说的组件一旦被 <keep-alive> 缓存,那么再次渲染的时候就不会执行 createdmounted 等钩子函数。

#5. 总结

本篇文章介绍了Vue中的内置组件<keep-alive>组件。

首先,通过简单例子介绍了<keep-alive>组件的使用场景。

接着,根据官方文档回顾了<keep-alive>组件的具体用法。

然后,从源码角度深入分析了<keep-alive>组件的内部原理,并且知道了该组件使用了LRU的缓存策略。

最后,观察了<keep-alive>组件对应的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的调用时机。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在面试中被问到<keep-alive>组件的实现原理的时候就不慌不忙啦。

阅读vue源码-----内置组件篇(keep-alive)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套代码小程序&Native&Web阶段总结篇】可以这样阅读Vue源码

    前言 前面我们对微信小程序进行了研究:[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践总结]30分钟从陌生到熟悉 在实际代码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可能又要做H5站又要做小程序同时还要做个APP,这里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设定一 ...

  2. Vue源码翻译之组件初始化。

    废话不多说. 我们先来看看Vue的入口文件. import { initMixin } from './init' import { stateMixin } from './state' impor ...

  3. 手牵手,从零学习Vue源码 系列一(前言-目录篇)

    系列文章: 手牵手,从零学习Vue源码 系列一(前言-目录篇) 手牵手,从零学习Vue源码 系列二(变化侦测篇) 手牵手,从零学习Vue源码 系列三(虚拟DOM篇) 陆续更新中... 预计八月中旬更新 ...

  4. vue第十一单元(内置组件)

    第十一单元(内置组件) #课程目标 熟练掌握component组件的用法 熟练使用keep-alive组件 #知识点 #1.component组件 component是vue的一个内置组件,作用是:配 ...

  5. 逐行剖析Vue源码(一)——写在最前面

    1. 前言 博主作为一名前端开发,日常开发的技术栈是Vue,并且用Vue开发也有一年多了,对其用法也较为熟练了,但是对各种用法和各种api使用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时候在排查bug的时候 ...

  6. Vue源码探究-事件系统

    Vue源码探究-事件系统 本篇代码位于vue/src/core/instance/events.js 紧跟着生命周期之后的就是继续初始化事件相关的属性和方法.整个事件系统的代码相对其他模块来说非常简短 ...

  7. Vue 源码学习(1)

    概述 我在闲暇时间学习了一下 Vue 的源码,有一些心得,现在把它们分享给大家. 这个分享只是 Vue源码系列 的第一篇,主要讲述了如下内容: 寻找入口文件 在打包的过程中 Vue 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 ...

  8. Vue源码后记-其余内置指令(3)

    其实吧,写这些后记我才真正了解到vue源码的精髓,之前的跑源码跟闹着玩一样. go! 之前将AST转换成了render函数,跳出来后,由于仍是字符串,所以调用了makeFunction将其转换成了真正 ...

  9. Vue.js 源码分析(十三) 基础篇 组件 props属性详解

    父组件通过props属性向子组件传递数据,定义组件的时候可以定义一个props属性,值可以是一个字符串数组或一个对象. 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 ...

随机推荐

  1. Linux—用户新建目录和文件的默认权限设置:umask详解

    关注微信公众号:CodingTechWork,一起学习进步. 引言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在登录Linux系统后,我们创建的目录或者文件的权限,为什么每次创建都是统一的?我们做以下实验:新建一 ...

  2. java例题_04 分解质因数

    1 /*4 [程序 4 分解质因数] 2 题目:将一个大于 2 正整数分解质因数.例如:输入 3, 3=3, 输入 6, 6=2*3,输入 90, 90=2*3*3*5. 3 程序分析:对 n 进行分 ...

  3. 201871030116-李小龙 实验一 软件工程准备——Blog

    项目 内容 课程班级博客链接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bsf/2018CST 这个作业要求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nwnu-dai ...

  4. git版本控制之三

    [删除文件]使用关键字 git rm '待删除的文件名或者文件夹名字'  这个默认会把本地和版本库里面的这个文件都删掉!!! 有一种情形就是我往版本库里面提交错了文件,我想从版本库里面移除,但是我本地 ...

  5. 学习WEB前端是应该自学还是参加培训机构?

    先说观点,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要自学,不要参加培训班. 我干web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位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之前在蚂蚁金服做过2年,后来离开是因为加班实在熬不住才走的,像这些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不加 ...

  6. IntelliJ IDEA/Android Studio插件开发指南

    前言 目前在为安卓手机QQ做自动化的相关工作,包括UI自动化,逻辑层自动化等.使用到的uiautomator等框架,需要在Android Studio进行编码工作. 其中很多工作如果做到插件化的话,可 ...

  7. 嗝,我饱了——IDEA食用指南

    1 概述 IDEA全称IntelliJ IDEA,主要用于Java开发的IDE,代码自动提示,重构,JUnit,代码分析等的功能非常牛逼,这篇文章首先介绍目前为止IDEA最新版本的特性,然后从UI,常 ...

  8. aws eks ebs StorageClass PersistentVolume PersistentVolumeClaim

    aws EBS 提供存储资源 Amazon EBS CSI 驱动程序的安装,请参考https://docs.aws.amazon.com/zh_cn/eks/latest/userguide/ebs- ...

  9. Java设计模式(一):设计模式概述、UML图、设计原则

    1 设计模式概述 1.1 软件设计模式的产生背景 "设计模式"最初并不是出现在软件设计中,而是被用于建筑领域的设计中. 1977年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 ...

  10. 号外号外!DevUI Admin V1.0 发布啦!

    4月是鸟儿的月份,是木棉花的月份,是 DevUI Admin 发布的月份. 广受大家期待的 DevUI Admin 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开源 Angular 版本! DevUI Admin 是一个企业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