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nagle算法
在TCP传输数据流中,存在两种类型的TCP报文段,一种包含成块数据(通常是满长度的,携带一个报文段最多容纳的字节数),另一种则包含交互数据(通常只有携带几个字节数据)。
对于成块数据的报文段,TCP采用正常的流程发送即可,因为数据利用率很高。而对于交互数据的报文段,数据利用率就显得很低,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加重网络负担。所以TCP必须对交互数据单独处理
交互数据实际上就是字节数很少的数据,比如客户端调用10次send操作,每次只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
Nagle算法
nagle算法用于处理小报文段(微小分组)的发送问题
nagle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中最多只能有一个小分组被发送,而待发送的其它小分组会被重新分组成一个”较大的”小分组,等收到上一个小分组的应答后再发送
nagle算法可以减少网络中微小分组的数量,比如客户端需要依次向服务器发送大小为1,2,3,1,2字节的5个分组
在没有开启nagle算法的情况下,这些小分组会被依次发送(不需要等待上一个小分组的应答,因为没启动nagle),总共发送的报文段(分组)个数为5
当开启nagle算法时,客户端首先发送大小为1字节的第一个分组,随后其它分组到达发送缓冲区,由于上一个分组的应答还没有收到,所以TCP会先缓存新来的这4个小分组,并将其重新分组,组成一个大小为8(2+3+1+2)字节的”较大的”小分组。当第一个小分组的应答收到后,客户端将这个8字节的分组发送。总共发送的报文段(分组)个数为2
可以看到,当传输数据存在大量交互数据时,nagle算法可以有效减少网络中的报文段个数
下面通过wireshark抓包分析nagle算法,客户端服务器的执行流程为
建立连接
客户端将字符串”hello”发送给服务器,但是每次只发送一个字节(即连续调用5次send/write函数)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数据后将其缓存,等到全部收到后将其发回客户端
通过wireshark观察网络中报文段的传输
不知道是操作问题还是客户端服务器处在一个主机上传输速度太快的原因,代码执行了好多次才有个别能体现nagle算法的结果
对图中结果进行分析
1-3行是三次握手
4-5行是发送字节’h’以及服务器的应答
6-7行是发送字节’e’以及服务器的应答
8-9行是发送字节’llo’以及服务器的应答
10行是服务器发送的”hello”报文段
11-14行是四次挥手
可以看到nagle算法确实将待发送的小分组重新分组,等到上一个小分组确认报文到达后一起发送
禁止Nagle
虽然nagle算法可以减少网络中小分组的个数,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实时预览的通讯程序而言,客户端可能需要不断发送更新数据并得到服务器的响应,这种情况下nagle算法会造成客户端明显的延迟,所以需要禁用nagle算法
将套接字描述符设置TCP_NODELAY选项可以禁止nagle算法
#include <netinet/tcp.h>
...
void cancel_nagle(int fd)
{
int val = 1;
::setsockopt(fd, SOL_TCP, TCP_NODELAY, &val, sizeof(val));
}
1
2
3
4
5
6
7
8
还是以上面的程序为例,这回将nagle算法禁止,观察wireshark抓包结果,预计客户端TCP可以连续发送小报文段而不需要等待上一个小报文段的确认
---------------------
作者:一个程序渣渣的小后院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sinat_35261315/article/details/79392116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tcp|ip nagle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之Nagle算法与TCP_NODELAY
1. Nagle 算法 在一个 Rlogin 连接上客户一般每次发送一个字节到服务器,这就产生了一些 41 字节长的分组:20 字节的 IP 首部.20 字节的 TCP 首部和 1 个字节的数据.在局 ...
- TCP之Nagle算法与延迟ACK
(一)Nagle算法 为了减少网络中小分组的数目,减少网络拥塞的情况.Nagle算法要求在一条TCP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小分组,在该分组ACK到达之前不能够发送其他的小分组,发送端需要 ...
- TCP之Nagle算法&&延迟ACK
1. Nagle算法: 是为了减少广域网的小分组数目,从而减小网络拥塞的出现: 该算法要求一个tcp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的小分组,在该分组ack到达之前不能发送其他的小分组,tcp需要 ...
- TCP/IP RTT算法比较
TCP重传机制Timeout特点: 设长了,重发就慢,效率和性能差: 设短了,重发就快,可能导致没有丢就重发,增加网络拥塞,导致更多的超时,更多的超时导致更多的重发. TCP协议引入2个概念: RTT ...
- 【TCP/IP详解 卷一:协议】TCP的小结
前言:TCP学习的综述 在学习TCP/IP协议的大头:TCP协议 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机制和知识点,详解中更是用了足足8章的内容介绍它. TCP协议作为 应用层 和 网络层 中间的 传输层协议,既要为 ...
- TCP/IP具体解释--TCP/UDP优化设置总结& MTU的相关介绍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当中以太网(Ethernet)的数据帧在链路层 IP包在网络层 TCP或UDP包在传输层 TCP或UDP中的数据(Data)在应 ...
- tcp/ip 性能优化问题的思考学习
首先要看TCP/IP协议,涉及到四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以太网(Ethernet)的数据帧在链路层 IP包在网络层 TCP或UDP包在传输层 TCP或UDP中的数据(Data)在 ...
- TCP/IP之Nagle算法与40ms延迟
Nagle算法是针对网络上存在的微小分组可能会在广域网上造成拥塞而设计的.该算法要求一个TCP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的小分组,在该分组确认到达之前不能发送其他的小分组.同时,TCP收集这 ...
- TCP/IP具体解释--nagle算法和TCP_NODELAY
在client一直给server发送小数据的时候,接受到一个回应会在非常长的时间以后,可是将多个小数据写操作合并成一个写操作,问题就没了. 这个事件的缘由可能是TCP_NODELAY的原因 如今大概明 ...
随机推荐
- 【LeetCode】848. Shifting Letters 解题报告(Python)
[LeetCode]848. Shifting Letters 解题报告(Python) 标签(空格分隔): LeetCode 作者: 负雪明烛 id: fuxuemingzhu 个人博客: http ...
- codeforce364(div1.C). Beautiful Set
C. Beautiful Set time limit per test 1 second memory limit per test 256 megabytes input standard inp ...
- 1276 - Very Lucky Numbers
1276 - Very Lucky Numbers PDF (English) Statistics Forum Time Limit: 3 second(s) Memory Limit: 32 ...
- POJ 1986:Distance Queries
Distance Queries Time Limit: 2000MS Memory Limit: 30000K Total Submissions: 18139 Accepted: 6248 ...
- Storm集群使用DRPC功能Version1.0.1
在Storm集群上开启DRPC功能, 基于Storm的1.0.1版本, 并且执行简单的例子测试. 1.DRPC概念 DRPC就是分布式远程过程调用. Storm里面引入DRPC主要是利用storm的实 ...
- Jenkins安装、配置与说明
Jenkins是一个开源的.提供友好操作界面的持续集成(CI)工具,主要用于持续.自动的构建/测试软件项目.监控外部任务的运行. 这么解释很抽象,举个例子,我们开发完一个功能,我们要将项目发布打包好, ...
- ch01系统基础信息模块详解
第1章 系统基础信息模块详解 1.1 系统性能信息模块 psutil 解决VMWare在Windows10的安装问题: 安装VC Redistributable 2017 解决虚拟机的上网问题:修改V ...
- spring boot + mybatis + mybatis逆向工程 --- 心得
1.前言 以前用惯了springMVC框架 ,以SSM 框架 来开发项目 ,现在因为需要,使用spring boot框架,那么mybatis该如何与spring boot结合呢? 结构区别不大,但是 ...
- 第10组 Alpha冲刺 (5/6)
1.1基本情况 ·队名:今晚不睡觉 ·组长博客:https://www.cnblogs.com/cpandbb/p/13996848.html ·作业博客:https://edu.cnblogs.co ...
- VM搭建Hadoop环境静态IP未起作用
原文 https://www.toutiao.com/i6481452558941438478/ 问题描述 1.环境工具 VMware_workstation_full_12.5.2 CentOS-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