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答:没有,全部的功能没有实现。其中,界面还差两个,逻辑还差闹钟逻辑和群组逻辑,可以说这些东西是我们的核心功能之一,缺失了他们对我们整个团队的影响非常大。原因错综复杂,然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繁重的课业压力和“不作为”的心态。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答:重新检测后端,重新分配任务。事实证明我们就应该先办个培训。技术断层出现了,让成员们跟的很辛苦。安卓平台多种多样的语句再次给程序的编写带来了麻烦。另外大家在心中普遍认为编译比较重要,有一种逃避心态。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答:是的。每一件任务都有清楚的定义和交付,然而交接困难,在交接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文档和学习方式、地址没有定义,这也是我们做东西难度很大的原因之一。【绝对要先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规范整个工程细节】如果说收获的话,这是我在本次迭代中收获最大的内容之一了。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整个项目的过程完全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按照原计划,我们在12月28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然而事实上,我们在12月28号之前的工作很少量,而且还是无关紧要的一些。在Beta迭代中,我们遇到了很多考试或者大作业的突然拦截,更加减慢了我们整体的进度。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答:我们的缓冲时间在1.1日到1.7日,然而事实证明这个缓冲区没有起到缓冲区的作用。在12月中旬后所有科目都迎来了大作业阶段,1.4号的编译考试也使这一段时间作为缓冲区的想法彻底废弃。事实上,我们在12月20日之后先后迎来了编译课程设计,数学建模论文,数据库课程设计,缓冲区没有起作用。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暂时没有下一次迭代开发的计划,假设还有第三轮迭代,一定会先整理思路,集合人马。写出文档和学习资料。否则进展将十分艰难。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答:学到的主要是团队管理的东西。比如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对于项目本身该怎么估计,如何处理成员自身的事情和发派任务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改善整个团队的人员配比,多产生几个业务熟练的代码工程师来实现功能。然后把整个团队项目的设计文档、声明写好。还要为所有团队成员写一份学习的文档,用于成员们提升自己。

资源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答:对我们组而言,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时间是不够用的。而其余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的资源应该都比较充裕,也可能是我们整个团队项目需要的资源太少了吧。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答:Beta阶段有很多课程的大作业临近截止,时间紧迫,大家也很慌张,沉不下心去开发软工。所以我们布置的时间很宽裕,然而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间没积极性,鼓动到有积极性就没有时间了。这真是一个死结。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答:人力资源足够。刚才上一问没注意到,没发现人力资源也是资源。我们需要4名能够进行快速开发的熟练安卓开发者,然而我们小组的成员没有做到这一点。对于UI和文案,我们没有低估难度,也没有高估难度。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答:是这样的。我本人对于安卓开发的兴趣不太高,在寻找API和测试API中也是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效率特别低。而事实上,我们能做系统开发的程序猿的人数极少。然而我的工作也是需要完成的。所以只能硬着头上。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答:不要有英雄主义,不要盲目自信。你要明白,别人5天能做完的东西你不可能一天做完,要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学会调动整体积极性,这对一个团队而言十分重要。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在团队里,要利用团队的力量。

变更管理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答:是的。我们会在群中进行通知,不过偶然也会出现沟通不及的事情。不过那个比较少见啦。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答:主要是看自己程序的杀手优势,能不能实现我们的杀手优势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所以当一个杀手优势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推迟其余的事情去做他。

项目的出口条件有清晰的定义么?

答:当压力测试和兼容性测试完成并且这两个测试基本没有问题,我们就认为可以发布了。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答:一般而言,如果这个问题十分大,我们会放下手中的其余工作去做他。如果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们应该会直接放弃。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答:并不能,大家对于自己的时间管理都非常看重,所以一般不会同意计划之外的工作请求。不过讲道理的说,这一个学期大家真的太累了,累到天天通宵没有力气,谁也不想再去做点什么。对于这个事情吗,我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答:积极了解组员的生活状态,然后试着把一切都往好的地方去引导,虽然有时候可能做不到,但是也得尽力去尝试。

设计/实现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第二阶段开始之前,所有人开会讨论了一下我们第二阶段的功能、进度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指定了一个计划,主要由所有人讨论呢完成,时间也恰好合适。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没有,我们的任务写的都十分面向问题,告诉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子的问题。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所做的测试不够充分,使用了一部分单元测试,没有太大的效果。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用户部分,这部分有很多的BUG,这是我们一直没有调出来这个的原因。因为一开始没有想好推送怎么写,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一无所得。因为你不去亲自实践是不知道可能会出现这个类型的问题的。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大部分代码是遵从代码规范的,没能做到所有的都严格执行代码规范。代码复审由测试的同学黄上看一下,然而还是有一部分懒得改。这也是我们做的不好的这一点。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设计阶段我们犯了一个大忌:想的太好,做的太少。好多东西都没法及时跟进,可能还是由于积极性确实不高。

测试/发布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按照我们的计划,我们写完一个功能就由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未完全做完,所有验收测试没有进行。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主要是Android Studio和JUnit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这部分我们可以说的不多,因为软件整体没有完全实行,空谈效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意义。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没有发布新版本,所以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答:我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已定义级别,有维护的标准文档,但没有严格的代码复审流程,团队协作比较协调。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答:我觉得我们团队目前处于磨合阶段。整个团队还是不能合到一起去,拧成一股绳。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答:改进是我们引入了一个代码大神,比原来的队伍更好沟通和开发了。不得不说一个有上进心,不怕付出的队友真的真的很重要。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还是整体的完成度。我们的完成度较低,大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不太高,这也是比较让我们难过的地方吧。

相比于α阶段,我们改进了什么?

学会了使用Git去管理项目,发布任务,生成燃尽图。

相比于α阶段,我们保持了什么特点?

保持了对于项目的思考和实时的改进,也保持了我们的最初想法和杀手优势。

[Beta]M2事后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团队Beta阶段事后分析

    团队Beta阶段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用户的休闲娱乐问题,为用户提供好玩的模拟经营类的游戏,游戏主题 ...

  2. 【敏杰开发】Beta阶段事后分析

    [敏杰开发]Beta阶段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Q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 ...

  3. M2事后分析汇报总结

    学霸网站项目Postmortem结果 M2之于M1的改进 文档和问答的整合 完成webservice 完成数据库触发器设计与完整性约束依赖(大规模) 优化学霸UI 资源的搜索 外部问题的搜索 文档的上 ...

  4. Beta/Gamma事后分析

    目录 设想和目标 计划 资源 变更管理 设计/实现 测试/发布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总结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照片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 ...

  5. 【Beta阶段】M2事后分析

    先上照片,最后一次开会了啊... 计划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答:没有全部做完,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还有几个实验的报告生成功能没有上线.这几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文件已经 ...

  6. 【BUAA软工】Beta阶段事后分析

    设想与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解决的问题 总体解决的问题:新手编程者配置编程环境难.本地编写的代码跨设备同步难.本地ide安装使用过程 ...

  7. [软工顶级理解组] Beta阶段事后分析

    目录 设想和目标 计划 资源 变更管理 设计/实现 测试/发布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总结 质量提高 会议截图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 ...

  8. UltraSoft - Beta - Postmortem事后分析

    UltraSoft - Beta - PostMORTEM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解决的问题和定义都在[软软软]功能规格说明书 ...

  9. M2事后分析报告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这次M2预想的就是解决3个主要问题,1:增加查询自己购买或者发布记录的功能,2:优化 所有的网络连接 ...

随机推荐

  1. 【hexo】03config文件配置详解

    YAML 是专门用来写配置文件的语言,非常简洁和强大,我们的配置文件就是这种格式.需要了解的只有: # 我是文配置件的注释 重要提示,例如:"theme: landspace"中冒 ...

  2. Linux自制编译内核

    今天我们来自己学习编译内核并使用它.自制内核是个人定制版,定制自己专属的内核环境. 我们先看看编译步骤有哪些: 步骤: 1.# tar xf linux-3.10.37.tar.xz -C /usr/ ...

  3. Sql 注入详解:宽字节注入+二次注入

    sql注入漏洞 原理:由于开发者在编写操作数据库代码时,直接将外部可控参数拼接到sql 语句中,没有经过任何过滤就直接放入到数据库引擎中执行了. 攻击方式: (1) 权限较大时,直接写入webshel ...

  4. January 16th, 2018 Week 03rd Tuesday

    Accept who you are, and revel in it. 接受真实的自己并乐在其中. Try to accept youself and try to love yourself mo ...

  5. IntelliJ IDEA src下新建包, 没有层级结构

    新建项目后再src先右键点击新建包  com.example  , 然后想在com.example 包中包含其他包, 当点击src新建包后,出现如图的情况 解决: 继续在src上右键新建package ...

  6. java 操作elasticsearch之搭建测试项目环境

    在创建项目之前请确认maven是否安装好,在此我是以环境都搭建好的情况下进行示范,现在以eclipse开发工具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创建maven项目 File - new -other 2.在p ...

  7. ABAP 在被访问的程序中获取访问程序的全局变量

    前些日子接到过一个看起来比较普通的需求: 存在一个系统标准函数组FG01,内含函数模块FM00,FM01……等等.在系统程序中,FM00会调用FM01,通过FM01获取获取某些数据. 需求要求,复制一 ...

  8. 数位dp小练

    最近刷题的同时还得填填坑,说来你们也不信,我还不会数位dp. 照例推几篇博客: 数位DP讲解 数位dp 的简单入门 这两篇博客讲的都很好,不过代码推荐记搜的形式,不仅易于理解,还短. 数位dp的式子一 ...

  9. ROS教程4 ROS自定义srv类型及使用

    创建srv文件 在上一节单独为自定义的消息和服务的包 test_msgs 里面 创建 srv文件夹 进入创建 testsrv.srv 文件 ,内容为: (srv文件和msg文件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它包含 ...

  10. python关联eureka实现高并发

    弥补网上python关联微服务空白,结合多个pythonweb框架实践,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python加入到eureka,实现java和python的完美结合 # coding:utf- im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