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

之前的随笔写了栈(顺序栈链式栈)、队列(循环队列链式队列)、链表二叉树,这次随笔来写堆

1、什么是堆?

堆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本篇随笔主要分析堆的数组实现)可以把堆看作一个数组,也可以被看作一个完全二叉树,通俗来讲堆其实就是利用完全二叉树的结构来维护的一维数组

按照堆的特点可以把堆分为大顶堆小顶堆

大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小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堆的这种特性非常的有用,堆常常被当做优先队列使用,因为可以快速的访问到“最重要”的元素)

2、堆的特点(数组实现)

(图片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129630.html)

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图片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129630.html)

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读者可以对照上图的数组来理解下面两个公式)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3、堆和普通树的区别

内存占用:

普通树占用的内存空间比它们存储的数据要多。你必须为节点对象以及左/右子节点指针分配额外的内存。堆仅仅使用数组,且不使用指针

(可以使用普通树来模拟堆,但空间浪费比较大,不太建议这么做)

平衡
二叉搜索树必须是“平衡”的情况下,其大部分操作的复杂度才能达到O(nlog2n)。你可以按任意顺序位置插入/删除数据,或者使用 AVL 树或者红黑树,但是在堆中实际上不需要整棵树都是有序的。我们只需要满足对属性即可,所以在堆中平衡不是问题。因为堆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可以保证O(nlog2n) 的性能

搜索:

在二叉树中搜索会很快,但是在堆中搜索会很慢。在堆中搜索不是第一优先级,因为使用堆的目的是将最大(或者最小)的节点放在最前面,从而快速的进行相关插入、删除操作
 

4、堆排序的过程

先了解下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

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建立最大堆时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从下往上调整的(这句话可能不好太理解),下面会举一个例子来理解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给一个无序序列如下

int a[] = {, , , , , };

现在可以根据数组将完全二叉树还原出来

好了,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7,3,8,5,1,2变成一个有序的序列,如果想要升序就是1,2,3,5,7,8   如果想要降序就是8,7,5,3,2,1 ,这两种就是我们要的最终结果,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想要的结果来选择

适合类型的堆来进行排序

升序----使用大顶堆

降序----使用小顶堆

5、为什么升序要用大顶堆呢

上面提到过大顶堆的特点: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我们把大顶堆构建完毕后根节点的值一定是最大的,然后把根节点的和最后一个元素(也可以说最后一个节点)交换位置,那么末尾元素此时就是最大元素了(理解这点很重要)

知道了堆排序的原理下面就可以来操作了,在进行操作前先理清一下步骤

(假设我们想要升序的排列)

第一步:先n个元素的无序序列,构建成大顶堆

第二步:将根节点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第三步:交换过后可能不再满足大顶堆的条件,所以需要将剩下的n-1个元素重新构建成大顶堆

第四步:重复第二步、第三步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6、图解交换过程(得到升序序列,使用大顶堆来调整)

这里以int a[6] = {7, 3, 8, 5, 1, 2}为例子

先要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数组的长度为6,那么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就是:长度/2-1,也就是6/2-1=2,然后下一步就是比较该节点值和它的子树值,如果该节点小于其左\右子树的值就交换(意思就是将最大的值放到该节点)

8只有一个左子树,左子树的值为2,8>2不需要调整

下一步,继续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其实就是当前坐标-1就行了),该节点的值为3小于其左子树的值,交换值,交换后该节点值为5,大于其右子树的值,不需要交换

下一步,继续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该节点的值为7,大于其左子树的值,不需要交换,再看右子树,该节点的值小于右子树的值,需要交换值

下一步,检查调整后的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如果不满足则继续调整(这里因为只将右子树的值与根节点互换,只需要检查右子树是否满足,而7>2刚好满足大顶堆的性质,就不需要调整了,

如果运气不好整个树的根节点的值是1,那么就还需要调整右子树)

到这里大顶堆的构建就算完成了,然后下一步交换根节点(8)与最后一个元素(2)交换位置(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此时最大的元素就归位了,然后对剩下的5个元素重复上面的操作

(这里用粉红色来表示已经归位的元素)

剩下只有5个元素,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是5/2-1=1,该节点的值(5)大于左子树的值(3)也大于右子树的值(1),满足大顶堆性质不需要交换

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该节点的值(2)小于左子树的值(5),交换值,交换后左子树不再满足大顶堆的性质再调整左子树,左子树满足要求后再返回去看根节点,根节点的值(5)小于右子树的值(7),再次交换值

得到新的大顶堆,如下图,再把根节点的值(7)与当前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值(1)交换,再重构大顶堆->交换值->重构大顶堆->交换值····,直到整个数组都变成有序序列

最后得到的升序序列如下图

7、堆排序的代码实现

上面说了一大堆来详细说明堆排序的操作步骤,下面开始就开始来码代码了

笔者将堆排序的过程分成了两个子函数

void Swap(int *heap, int len);        /* 交换根节点和数组末尾元素的值 */
void BuildMaxHeap(int *heap, int len);/* 构建大顶堆 */

先来实现构建大堆的部分:

 /* Function: 构建大顶堆 */
void BuildMaxHeap(int *heap, int len)
{
int i;
int temp; for (i = len/-; i >= ; i--)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根节点小于左子树 */
{
temp = heap[i];
heap[i] = heap[*i+];
heap[*i+] = temp;
/* 检查交换后的左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i+)+ < len && heap[*i+] < heap[*(*i+)+]))
{
BuildMaxHeap(heap, len);
}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根节点小于右子树 */
{
temp = heap[i];
heap[i] = heap[*i+];
heap[*i+] = temp;
/* 检查交换后的右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i+)+ < len && heap[*i+] < heap[*(*i+)+]))
{
BuildMaxHeap(heap, len);
}
}
}
}

上述代码中不易于理解的可能就是下面这条if判断语句

 /* 检查交换后的左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i+)+ < len && heap[*i+] < heap[*(*i+)+]))
{
BuildMaxHeap(heap, len);
}

把if里面的条件分来开看2*(2*i+1)+1 < len的作用是判断该左子树有没有左子树(可能有点绕),heap[2*i+1] < heap[2*(2*i+1)+1]就是判断左子树的左子树的值是否大于左子树,如果是,那么就意味着交换值

过后左子树大顶堆的性质被破环了,需要重构该左子树

下面来实现交换部分

 /* Function: 交换交换根节点和数组末尾元素的值*/
void Swap(int *heap, int len)
{
int temp; temp = heap[];
heap[] = heap[len-];
heap[len-] = temp;
}

然后来考虑下主函数部分,因为是int a[6] = {7, 3, 8, 5, 1, 2}长度为6,需要构建大顶堆,交换值6次才能得到有序序列,由此可以确定主函数的for循环为,for (i = len; i > 0; i--)

 int main()
{
int a[] = {, , , , , };
int len = ; /* 数组长度 */
int i; for (i = len; i > ; i--)
{
BuildMaxHeap(a, i);
Swap(a, i);
}
for (i = ; i < len; i++)
{
printf("%d ", a[i]);
} return ;
}

下面附上堆排序完整代码:

 #include <stdio.h>

 void Swap(int *heap, int len);        /* 交换根节点和数组末尾元素的值 */
void BuildMaxHeap(int *heap, int len);/* 构建大顶堆 */ int main()
{
int a[] = {, , , , , };
int len = ; /* 数组长度 */
int i; for (i = len; i > ; i--)
{
BuildMaxHeap(a, i);
Swap(a, i);
}
for (i = ; i < len; i++)
{
printf("%d ", a[i]);
} return ;
}
/* Function: 构建大顶堆 */
void BuildMaxHeap(int *heap, int len)
{
int i;
int temp; for (i = len/-; i >= ; i--)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根节点大于左子树 */
{
temp = heap[i];
heap[i] = heap[*i+];
heap[*i+] = temp;
/* 检查交换后的左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i+)+ < len && heap[*i+] < heap[*(*i+)+]))
{
BuildMaxHeap(heap, len);
}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根节点大于右子树 */
{
temp = heap[i];
heap[i] = heap[*i+];
heap[*i+] = temp;
/* 检查交换后的右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
if ((*(*i+)+ < len && heap[*i+] < heap[*(*i+)+]) || (*(*i+)+ < len && heap[*i+] < heap[*(*i+)+]))
{
BuildMaxHeap(heap, len);
}
}
}
} /* Function: 交换交换根节点和数组末尾元素的值*/
void Swap(int *heap, int len)
{
int temp; temp = heap[];
heap[] = heap[len-];
heap[len-] = temp;
}

运行结果:

虽然STL模板库给我们提供了两种简单方便堆操作的方式,很多高级语言的也有很多常见数据结构的封装,笔者还是建议需要学习数据结构相关的内容,至少要了解不同的数据结构

避免在使用高级语言的封装好的数据结构时出现只会用不理解的尴尬情况····

堆排序(大顶堆、小顶堆)----C语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大顶和小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c9a360100o7y1.html http://blog.csdn.net/cnbird2008/article/details ...

  2. 数据结构:堆排序 (python版) 小顶堆实现从大到小排序 | 大顶堆实现从小到大排序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Author: Minion-Xu 小堆序实现从大到小排序,大堆序实现从小到大排序 重点的地方:小堆序 ...

  3. 《排序算法》——堆排序(大顶堆,小顶堆,Java)

    十大算法之堆排序: 堆的定义例如以下: n个元素的序列{k0,k1,...,ki,-,k(n-1)}当且仅当满足下关系时,称之为堆. " ki<=k2i,ki<=k2i+1;或k ...

  4. 378. Kth Smallest Element in a Sorted Matrix(大顶堆、小顶堆)

    Given a n x n matrix where each of the rows and columns are sorted in ascending order, find the kth ...

  5. heap c++ 操作 大顶堆、小顶堆

    在C++中,虽然堆不像 vector, set 之类的有已经实现的数据结构,但是在 algorithm.h 中实现了一些相关的模板函数.下面是一些示例应用 http://www.cplusplus.c ...

  6. Python使用heapq实现小顶堆(TopK大)、大顶堆(BtmK小)

    Python使用heapq实现小顶堆(TopK大).大顶堆(BtmK小) | 四号程序员 Python使用heapq实现小顶堆(TopK大).大顶堆(BtmK小) 4 Replies 需1求:给出N长 ...

  7. 剑指offer:数据流中的中位数(小顶堆+大顶堆)

    1. 题目描述 /** 如何得到一个数据流中的中位数? 如果从数据流中读出奇数个数值,那么中位数就是所有数值排序之后位于中间的数值. 如果从数据流中读出偶数个数值,那么中位数就是所有数值排序之后中间两 ...

  8. 大顶堆与小顶堆应用---寻找前k小数

    vector<int> getLeastNumber(vector<int>& arr,int k){ vector<int> vec(k,); if(== ...

  9. HDU 4006The kth great number(K大数 +小顶堆)

    The kth great number Time Limit:1000MS     Memory Limit:65768KB     64bit IO Format:%I64d & %I64 ...

随机推荐

  1. go基础知识之变量,类型,常量,函数

    3 变量 变量是什么 变量指定了某存储单元(Memory Location)的名称,该存储单元会存储特定类型的值.在 Go 中,有多种语法用于声明变量. 声明单个变量 var name type 是声 ...

  2. kbmmw 5.01 发布

    Important notes (changes that may break existing code) ============================================= ...

  3. MZOJ 1344 工作依赖

    这道题并不是很难,关键在于读入; 其余只需一个遍历;(考的时候傻逼兮兮的没写出来) 另外,学到了一个 isdigit()用来判断是否是0-9的数字; #include <bits/stdc++. ...

  4. Java核心技术之基础知识

    一.类型转换 数值类型之间的转换 强制类型转换 a)       将一个数值强制转换成另一种类型时,如果超出目标类型的便是范围,结果就会截断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值.(如:(byte)300的实际值为44) ...

  5. Codeforces Round #517 (Div. 2, based on Technocup 2019 Elimination Round 2) D. Minimum path(字典序)

    https://codeforces.com/contest/1072/problem/D 题意 给你一个n*n充满小写字母的矩阵,你可以更改任意k个格子的字符,然后输出字典序最小的从[1,1]到[n ...

  6. boost--function

    1.简介 function是一个模板类,它就像一个包装了函数指针或函数对象的容器(只有一个元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泛化的函数指针,而且他非常适合代替函数指针,存储用于回调的函数.如下定义了一个能够容 ...

  7. Jersey RESTful WebService框架学习(四)使用@FormParam

    前端 <form action="/Jersey/api/1.0/my/form" method="post"> <input type=&q ...

  8. 20169207《Linux内核原理及分析》第十二周作业

    本周选做的信息安全实验为Python实现Zip文件的暴力破解 实验预备: 这次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的库为zipfile.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模块. 首先我们的重点是对zip文件的操作,而zipfile ...

  9. POJ3176--Cow Bowling(动态规划)

    The cows don't use actual bowling balls when they go bowling. They each take a number (in the range ...

  10. STL-容器库101--array【C11】

    1. 原型 C11提供 template < class T, size_t N > class array; T: 元素类型,以 array::value_type 作为别名使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