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黏包的解决】的更多相关文章

黏包的解决方案 发生黏包主要是因为接收者不知道发送者发送内容的长度,因为tcp协议是根据数据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缓存机制, 所以当出现连续发送或连续接收的时候,发送的长度和接收的长度不匹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黏包.下面说几个处理方法: 解决方案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 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如图所示,即使发送了数据长度和数据内容,但在这两个发送的中…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process通过子进程来执行外部指令,并通过input/output/error管道,获取子进程的执行的返回信息.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ls', #系统指令 shell=True, #固定 stdout=subprocess…
Client 端内的代码: #Author:BigBao #Date:2018/7/4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127.0.0.1',8012)) while True: cmd=input('>>>: ').strip() if not cmd:continue client.send(cmd.encode('…
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
黏包现象主要发生在TCP连接, 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来,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两种黏包现象: 1 连续的小包可能会被优化算法给组合到一起进行发送 2 第一次如果发送的数据大小2000B接收端一次性接受大小为1024,这就导致剩下的内容会被下一次recv接收到,导致结果错乱 解决黏包现象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由于双方不知道对方发送数据的长度,导致接收的时候,可能接收不全,或者多接收另外一次发送的…
黏包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_*_coding:utf-8_*_import socket,subprocessip_port=('127.0.0.1',8080)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s.setsockopt(socket.…
#黏包:发送端发送数据,接收端不知道应如何去接收造成的一种数据混乱现象. #关于分包和黏包: #黏包:发送端发送两个字符串"hello"和"word",接收方却一次性接收到"helloword" #分包:发送端发送字符串"helloword",接收方却受到了两个字符串"hello"和"word" #虽然socket环境有这些问题,但是TCP传输数据能保证几点: #顺序不变,发送端发送he…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python搜索包的机制是怎么样的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包是向下搜索机制. 2.为什么ide中执行没有报找不到包的问题? python搜索机制,在ide中是以项目为根路径, 所以它的搜索机制是从项目根路径开始向下搜索. 3.为什么命令行执行时会报找不到包的错误? 这是因为命令行执行的时候,是以当前执行的py文件所在目录级别的下一级开始搜索. 这个可能有一点不好理解. 上个例子: root .......web(一级目录) ......se…
参考: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244551.html#_label5 1.黏包的表现(以客户端远程操作服务端命令为例) 注:只有在TCP协议通信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黏包问题 基于TCP协议实现的黏包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 tcp_server_cmd.py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p_port = ('127.0.0.1', 80…
黏包: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只有TCP协议中才会产生黏包,UDP协议中不会有黏包(udp协议中数据会直接丢失,俗称丢包) #面试 #首先只有在TCP协议中才有黏包现象,是因为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 #在发送的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还有缓存机制来避免数据丢失 #因此在连续发送小数据的时候,以及接收大小不符的时候,都容易产生黏包现象 #本质是不知道客户端发送的数据长度 面试中解释黏包 #连续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