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 2】的更多相关文章

一.开场先科普下XSS 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为不和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的缩写混淆,故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恶意攻击者往Web页面里插入恶意Script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之时,嵌入其中Web里面的Script代码会被执行,从而达到恶意攻击用户的目的. 二.直接上代码实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

XSS

XSS的含义 XSS(Cross Site Scripting)即跨站脚本.跨站的主要内容是在脚本上. 跨站脚本 跨站脚本的跨,体现了浏览器的特性,可以跨域.所以也就给远程代码或者第三方域上的代码提供了通道. 一般弹窗攻击是无意义的.所以一般都会以脚本的形式嵌入页面. <script src="http://www.xxx.com/xss.js"></script> 而不只是 <script>alert('XSS')</script> 多…
XSS 的本质仍是一段脚本.和其他文档元素一样,页面关了一切都销毁.除非能将脚本蔓延到页面以外的地方,那样才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力. 庆幸的是,从 DOM 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为我们准备了这个特殊的功能,让脚本拥有突破当前页面的能力. 下面开始我们的续命黑魔法. 反向注入 一个不合理的标准,往往会埋下各种隐患. 浏览器提供了一个 opener 属性,供弹出的窗口访问来源页.但该规范设计的并不合理,导致通过超链接弹出的页面,也能使用 opener. 但按理来说,只有通过脚本弹出的子页面,才能拥有 op…
其实任何资料里面的任何知识点都无所谓,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自行摸索的过程(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汇总:http://www.cnblogs.com/dunitian/p/4822808.html#mvc 本章Demo:https://github.com/dunitian/LoTCodeBase/blob/master/NetCode/6.网页基础/BMVC5/MVC5Base/Controllers/IndexController.cs 本章Demo:https://github.c…
XSS(Cross Site Scripting),又称跨站脚本,XSS的重点不在于跨站点,而是在于脚本的执行.在WEB前端应用日益发展的今天,XSS漏洞尤其容易被开发人员忽视,最终可能造成对个人信息的泄漏.如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方式来检测XSS漏洞,但是对于前端开发人员而言,仍是可以在某些细微处避免的,因此本文会结合笔者的学习和经验总结解决和避免的一些方案,并简要从webkit内核分析浏览器内核对于XSS避免所做的努力,了解底层基础设施对预防XSS所做的贡献. XSS的种类和特点 此处不详细讲解…
昨天本博客受到了xss跨站脚本注入攻击,3分钟攻陷--其实攻击者进攻的手法很简单,没啥技术含量.只能感叹自己之前竟然完全没防范. 这是数据库里留下的一些记录.最后那人弄了一个无限循环弹出框的脚本,估计这个脚本之后他再想输入也没法了. 类似这种: <html> <body onload='while(true){alert(1)}'> </body> </html> 我立刻认识到这事件严重性,它说明我的博客有严重安全问题.因为xss跨站脚本攻击可能导致用户Co…
8.4 Web跨站脚本攻击 8.4.1  跨站脚本攻击的原理(1) 跨站脚本在英文中称为Cross-Site Scripting,缩写为CSS.但是,由于层叠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缩写也为CSS,为不与其混淆,特将跨站脚本缩写为XSS. 跨站脚本,顾名思义,就是恶意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往Web页面里插入恶意代码,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客户端访问的网站是一个有漏洞的网站,但是他没有意识到: 在这个网站中通过一些手段放入一段可以执行的代码,吸引客户执行(通过鼠标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能用前端脚本防御 XSS 的方案都列举了一遍. 尽管看起来似乎很复杂累赘,不过那些是理论探讨而已,在实际中未必要都实现.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预警,能发现问题就行,并非要做到滴水不漏的程度. 事实上,HTML5 早已制定了一套浏览器 XSS 解决方案 -- Content Security Policy,并且大多主流浏览器实现了这个标准. 既然我们使用前端脚本重新实现一遍,因此得在各个方面占有优势. 兼容性 CSP 目前主流浏览器大多已支持,IE10.11 支持部分功能.对于 IE…
上一篇讲解了钩子程序的攻防实战,并实现了一套对框架页的监控方案,将防护作用到所有子页面. 到目前为止,我们防护的深度已经差不多,但广度还有所欠缺. 例如,我们的属性钩子只考虑了 setAttribute,却忽视还有类似的 setAttributeNode.尽管从来不用这方法,但并不意味人家不能使用. 例如,创建元素通常都是 createElement,事实上 createElementNS 同样也可以.甚至还可以利用现成的元素 cloneNode,也能达到目的.因此,这些都是边缘方法都是值得考虑…
昨天尝试了一系列的可疑模块拦截试验,尽管最终的方案还存在着一些兼容性问题,但大体思路已经明确了: 静态模块:使用 MutationObserver 扫描. 动态模块:通过 API 钩子来拦截路径属性. 提到钩子程序,大家会联想到传统应用程序里的 API Hook,以及各种外挂木马.当然,未必是系统函数,任何 CPU 指令都能被改写成跳转指令,以实现先运行自己的程序. 无论是在哪个层面,钩子程序的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无需修改已有的程序,即可先执行我们的程序. 这是一种链式调用的模式.调用者无需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