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添翼 来源 | 尔达Erda公众号 ​ 云原生下的机遇和挑战 标准和生态的意义 自从 Kubernetes v1.0 于 2015 年 7 月 21 日发布,CNCF 组织随后建立以来,其后几年,Kubernetes 和 CNCF 都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时至今日,Kubernetes 已经进入成熟期,云原生时代则刚刚开始.虽然说云原生不只是围绕着 Kubernetes 的生态,但无可质疑,Kubernetes 已经是云原生生态的基石.通过规范 API 和 CRD 标准,Kubern…
本文首先会和大家分享当前整个应用生命周期的演变历程,然后讲解云计算模式下 DevOps 建设包含的过程.流程规范和标准,最后讲解云原生时代到来会带来哪些改变,以及标准化的建设会有哪些改变和突破. 应用的演变历程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和云的迭代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 2007 年之前主要用物理机来作为我们当前应用的载体.而在 2007 年,KVM 诞生,它能让底层操作系统和一些虚拟的网络设备做一些虚拟化的输出.2007 年 - 2010 年是虚拟化发展较好的周期,VMware 和 openstack…
在 2021 LiveVideoStackCon 音视频技术大会上海站,聚焦 "轻端重云和边缘架构新模式" 专场,阿里云视频云的 RTC 传输专家杨成立(忘篱)带来 "基于边缘云原生的 RTC 服务架构演进" 的主题演讲,与行业伙伴分享视频云在 RTC 服务架构演进之路上的挑战和经验,以下为完整的演讲内容. 后端传输网络是 RTC 系统的核心能力,比如阿里云的 GRTN.声网的 SD-RTN 等.本文介绍了阿里云视频云如何不断改进 RTC 架构,扩展 GRTN 网络…
作者 朱建平,TEG/云架构平台部/块与表格存储中心副总监.08年加入腾讯后,承担过对象存储.键值存储,先后负责过KV存储-TSSD.对象存储-TFS等多个存储平台. NoSQL 技术和行业背景 NoSQL 是对不同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一个统称,提出 NoSQL 的初衷是针对某些场景简化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更容易水平扩展存储和计算,更侧重于实现高并发.高可用和高伸缩性. NoSQL vs 关系型数据库 其实早几年大家看两者的区别是清晰的,关系型数据库就是用 SQL 语句操作,具有行列结构和预定义…
作者|赵钰莹 作为云原生领域的顶级开源社区,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云原生基金会,以下简称 CNCF)近日宣布成立 Application Delivery SIG (应用交付领域小组),这一新小组的成立会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又会给云原生领域带来哪些新的影响?本文,InfoQ 对阿里高级技术专家张磊进行独家采访. 2019 年 9 月 12 日,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云原生基金会,以下简称 CNCF)…
作者 | 孙健波.汪萌海.陈有坤.李鹏 业界要闻 CNCF 宣布 TUF 毕业 CNCF 宣布 TUF(The update Framework)项目正式毕业,成为继 Kubernetes.Premetheus.Envoy.CoreDNS.containerd.Fluentd Jaeger 以及 Vitess 之后,第九个正式毕业的项目.TUF 是一项用于保护软件更新系统的开源安全技术,也是从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毕业的第一个以规范与安全性为重点的项目.与此同时,TUF 还是首个源自高校的 CNCF…
导语 TencentOS Server (又名 Tencent Linux 简称 Tlinux) 是腾讯针对云的场景研发的 Linux 操作系统,提供了专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优化,为云服务器实例中的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且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Tencent Linux 使用免费,在 CentOS(及兼容发行版)上开发的应用程序可直接在 Tencent Linux 上运行,用户还可持续获得腾讯云的更新维护和技术支持. TencentOS 在腾讯内部已经经历了超过10年的迭代和演进,承载支撑了腾讯所…
作者 | Infoq Tina 背景 12 月 9 日,在 2021 年 KubeCon 云原生技术峰会上,CNCF 开源项目 KubeVela 宣布推出了 1.2 版本. KubeVela 是一个简单易用且高度可扩展的应用交付和管理平台,基于 Kubernetes 与 OAM 技术构建.其核心功能是让开发人员方便快捷地在 Kubernetes 上定义与交付现代微服务应用,而无需了解任何 Kubernetes 本身相关的细节. KubeVela 于 2020 年 11 月开源,2021 年 4…
京东云开发者社区在3月底于北京举行了以"Cloud Native时代的应用之路与开源创新"为主题的技术沙龙,现场多位技术大咖与开发者们面对面就Cloud Native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涉及容器.开源数据库等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 现场有超百位开发者热情参与了交流与互动,尤其对容器.微服务.Serverless等技术应用与开源创新十分关注.想必这些探讨也将为云计算.架构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们提供借鉴与新思路,十分值得广大开发者们认真学习与总结! 我们将整理后的视频及内容资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我们需要多集群? 近年来,多集群架构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我们喜欢高可用,喜欢异地多可用区,而多集群架构天生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多集群混合云来降低成本,利用到不同集群各自的优势和特性,以便使用不同集群的最新技术(如 AI.GPU 集群等). 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多集群几乎成为了云计算的新潮流,而被谈及最多并且落地的多集群场景主要有这三类: 一类用于应对“云突发”.如下图 1 所示,正常情况下用户使用自己的 IDC 集群提供服务,当应对突发大流量时,迅速将应用扩容到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