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块设备简要介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块设备简单分类:SCSI块设备和LVM逻辑卷块设备: 2. 创建块设备需要两个linux内核函数:alloc_disk:add_disk; alloc_disk:用于分配一个gendisk结构体的实例: add_disk:将该结构体实例注册到系统中: SCSI磁盘的具体实现在文件sd.c(driver/scsi/sd.c)中: 3. 网络块设备NBD(Network Block Device) NBD本身是一个CS(Client - Sever)架构的程序: 4. do_nbd_reque…
1.注册:向内核注册个块设备驱动,其实就是用主设备号告诉内核这个代表块设备驱动 sbull_major  =  register_blkdev(sbull_major, "sbull"); if (0 >=  sbull_major){ printk(KERN_WARNING "sbull:   unable  to  get  major  number!\n"); return  -EBUSY; }   2.定义设备结构体: struct sbull_de…
<机械硬盘> a:磁盘结构 -----传统的机械硬盘一般为3.5英寸硬盘,并由多个圆形蝶片组成,每个蝶片拥有独立的机械臂和磁头,每个堞片的圆形平面被划分了不同的同心圆,每一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位于最外面的道的周长最长称为外道,最里面的道称为内道,通常硬盘厂商会将圆形蝶片最靠里面的一些内道(速度较慢,影响性能)封装起来不用:道又被划分成不同的块单元称为扇区,每个道的周长不同,现代硬盘不同长度的道划分出来的扇区数也是不相同的,而磁头不工作的时候一般位于内道,如果追求响应时间,则数据可存储在硬盘的…
  1.4.1  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原理(1) 顾名思义,块设备驱动程序就是支持以块的方式进行读写的设备.块设备和字符设备最大的区别在于读写数据的基本单元不同.块设备读写数据的基本单元为块,例如磁盘通常为一个sector,而字符设备的基本单元为字节.从实现角度来看,字符设备的实现比较简单,内核例程和用户态API一一对应,这种映射关系由字符设备的file_operations维护.块设备接口则相对复杂,读写API没有直接到块设备层,而是直接到文件系统层,然后再由文件系统层发起读写请求. bl…
Linux块设备的原理远比字符设备要复杂得多,尽管在linux这一块的方法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考虑到它是用中块结构,它常常要搭配内存页管理,页缓冲块缓冲来改善硬盘访问的速度,按照块硬件最大的性能要求进行软件发挥. 我们现在从入门级别的角度来理解块设备在初建时候需要的数据结构和过程,在这里,我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可以按照图示的结构标识找到linux内核源码,看它们的函数就可以理解完整的初建过程. 一.    数据结构. block_device: 旨在描述一个分区或整个磁盘对内核的一个块设备实例 h…
本文来源于: 1. http://blog.csdn.net/jianchi88/article/details/7212370 2.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664726-id-3349507.html 一: 块设备概念:       一种具有一定结构的随机存取设备,对这种设备的读写是按块进行的,他使用缓冲区来存放暂时的数据,待条件成熟后,从缓存一次性写入设备或者从设备一次性读到缓冲区.可以随机访问,块设备的访问位置必须能够在介质的不同区间前后移动. 二…
1.主设备号与次设备号的功能 在Linux内核中,主设备号标识设备对应的驱动程序,告诉Linux内核使用哪一个驱动程序为该设备(也就是/dev下的设备文件)服务:而次设备号则用来标识具体且唯一的某个设备. 比如说在linux的终端打入命令: **@ubuntu:/dev$ ls –l crw-rw---- root root , -- : tty0 crw------- root root , -- : tty1 会出现很多的文件列表,这里举例字符串设备文件[字符串设备的开头表示为c,当然块设备…
1.块设备的I/O操作特点 字符设备与块设备的区别: 块设备只能以块为单位接受输入和返回输出,而字符设备则以字符为单位. 块设备对于I/O请求有对应的缓冲区,因此它们可以选择以什么顺序进行响应,字符设备无需缓冲区且直接被读写. 字符设备只能被顺序读写,而块设备可以随机读写. 但是对于磁盘等机械设备而言,顺序的组织块设备的访问可以提高性能 总体而言,块设备驱动比字符设备驱动要复杂得多,在I/O操作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缓冲.I/O调度.请求队列等都是与块设备驱动相关的概念. 对于扇区1.10.3.2…
相关的分析工作一年前就做完了,一直懒得写下来.现在觉得还是写下来,以来怕自己忘记了,二来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研究经验. 这篇文章算是<Device Mapper代码分析>的后续篇,因为dm-crypt是基于dm框架的,因此与上一篇一样,也以2.6.33内核代码为基础来讲述代码的分析过程.但是本文侧重点不同在于着重分析一下三个方面: 1.Linux密码管理 2.dm-crypt到与Linux密码的关联 3.dm-crypt的异步处理 一.Linux密码管理 Linux内核中,密码相关的头文件…
1.主设备号与次设备号的功能 在Linux内核中,主设备号标识设备对应的驱动程序,告诉Linux内核使用哪一个驱动程序为该设备(也就是/dev下的设备文件)服务:而次设备号则用来标识具体且唯一的某个设备. 比如说在linux的终端打入命令: **@ubuntu:/dev$ ls –l crw-rw---- root root , -- : tty0 crw------- root root , -- : tty1 会出现很多的文件列表,这里举例字符串设备文件[字符串设备的开头表示为c,当然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