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传输黏包】的更多相关文章

tcp传输黏包 tcpip协议使用"流式"(套接字)进行数据的传输,就是说它保证数据的可达以及数据抵达的顺序,但并不保证数据是否在你接收的时候就到达,特别是为了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带宽,底层会使用缓存技术,具体的说就是使用Nagle算法将小的数据包放到一起发送,但是这样也带来一个使用上的问题--黏包,黏包就是说一次将多个数据包发送出去,导致接收方不能进行正常的解析,示意图如下: 发生黏包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发送方进行了不该缓冲的缓冲,比如上图中,收发双方协议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写/解…
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C/S两端数据传输时 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根本原因: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解决方法: 1.自定义字典类型 的数据报头{文件名:a,文件的size:1090}计算出该报头的…
TCP协议与UDP协议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UDP(user datagram protoc…
什么是黏包?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黏包的情况?该如何避免黏包的情况? 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服务端 import time from socket import * server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server.bind(("127.0.0.1",8180)) server.listen(5) conn,addr = server.accept() resl = conn.recv(1024) print(resl.decode('utf-8')) #…
黏包: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只有TCP协议中才会产生黏包,UDP协议中不会有黏包(udp协议中数据会直接丢失,俗称丢包) #面试 #首先只有在TCP协议中才有黏包现象,是因为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 #在发送的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还有缓存机制来避免数据丢失 #因此在连续发送小数据的时候,以及接收大小不符的时候,都容易产生黏包现象 #本质是不知道客户端发送的数据长度 面试中解释黏包 #连续send…
铁乐学Python_Day34_Socket模块2和黏包现象 套接字 套接字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它体现了C/S结构中"通信端点"的概念. 在任何类型的通信开始之前,网络应用程序必須创建套接字. 可以将它们比作成电话插孔,没有它将无法进行通信. 套接字最初是为同一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所创建,使得主机上运行的一个程序(又名一个进程)与另一个运行的程序进行通信. 这就是所谓的进程间通信(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 有两种类型的套接字:基于文件的和面向网…
一.基于TCP的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有顺序,不重复,可靠.不会被加上数据边界.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
1,https和http的区别: https比较安全,传输的时候先对内容进行加密,收到后再进行解密:它的传输内容不容易拦截,就算拦截下来了,也是加密的,看不懂.但是要买证书,一年要好几万,小公司承担不起.听说非常安全,在业内都没有出过问题. 2,udp不会黏包,只有tcp会黏包 传输的时候只能传输bite类型数据 demo1--远程执行命令: server.py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 8080)) sk.listen() conn,…
一.黏包 1.tcp有黏包现象 表现两种情况 发送的数据过小且下面还有一个发送数据,这两个数据会一起发送 发送的数据过大,超过最大缓存空间,超出的部分在下一次发送的时候发送 原因: tcp是面向流的,根据算法,自动把数据拆分.组合,没有保护边界 2.udp无黏包现象 表现形式 发送的数据包大小超出最大缓存空间,超出的数据直接丢弃 udp不是面向流的,是面向消息的 总结 tcp协议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效率低 udp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的,面向对象的,效率高 一般视频下载是tcp协…
昨日内容回顾 面向对象复习(json序列化类) 对象.类.父类的概念 三大特性:封装 继承 多态 双下开头的方法(达到某个条件自动触发) __init__:对象实例化自动触发 __str__:对象执行打印操作自动触发 __call__:对象加括号调用的时候自动触发 ... 反射:利用字符串操作对象的属性或方法 hasattr,getattr class MyClass(object): name = 'cx'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