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笔记6】的更多相关文章

今天浅读了<构建之法>的前四章,稍微有一些个人的见解与感受 第一点即是开篇提及到的算法与数据结构这门学科开设的必要,大二上学期学习了这门课程,就我个人目前接触到的层面来看,几乎可以说用不太到课上学习的一些算法相关的知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这算法.数据结构这门课不重要,如同一句其他行业的玩笑话所说,没有人会按书上说的情况生病,那就代表着医学不需要教科书教学吗,必然是不对的.用一个拿到多家大厂offer的学长的话来说,刷题是我们和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说…
第九章:项目经理 是讲项目经理的作用功能和重要性,书里面主要讲的是微软的PM(Programe Manager)和其他团队PM(Project Manager)的区别,还介绍了PM的能力要求以及人物,不同的PM有不同能力,一个项目有多个PM我觉得还是挺科学的毕竟每个人能力是有限,找到优秀的战斗力很重要,适当运用人才.我们的团队作业也有一个PM,作为一个PM得到大家支持很重要也要带动大家一起参与.一个无法得到团队成员支持的项目经理,大概也无法得到领导的支持. 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 这一章主要讲诉…
对于书中所提到的结对编程我还是有些许感受的,在大二上学期我就有和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编码.有时候可能是我来做非常非常简易的前端页面部分,然后给同学一个基础框架,让同学往框架里面填充,时而遇到问题我再来沟通解决:也有时候是我来完成与数据库的交互部分,让同学完善service层.总之就是把一个问题分解,共同完成目标,相较于个人,这种方式完成速度更快,发现问题后解决的效率也更高.其次就是老生常谈的需求分析,我自己而言做不好这方面,不太会提取主干,更多的还是根据别人的经验,需要在架构分析设计上下一定的功夫…
在阅读<构建之法>之前,我所认为的软件就是通过c,c++等语言编程,制作出的一个能满足人们操作需求的一些代码,认为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就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最快的根据需求写出几段代码程序的人,认为一个完美的软件就是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永远都不出bug. 而邹欣老师在<构建之法>绪论中提到,软件=程序+软件工程,程序是软件的基础,而软件工程师吧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软件开发.运营和维护的流程进行系统统一化,从而提高软件开发…
最开始听见杨老师说邹欣老师这个名字总觉得很熟悉,后来看见博客上老师的头像恍然大悟,原来机缘巧合已经在微博上关注邹老师许久,一直觉得邹老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兴趣一定十分广泛,看了老师的书确实能感觉到邹老师是个很独特的作者. 这本书与以往的软件工程书籍相比确实不同.<构建之法>首先让我明白了软件工程到底是什么,也让我第一次觉得要对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负责,让我的想法突然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知道对自己东西负责的人(此处不敢说自己是工程师).作者前面的篇幅一直在强调团队合作,我虽然一直觉得合作很重要,但是…
IT行业的创新: 1.创新的迷思: 灵光一闪现,伟大的创新就紧随其后:大家都喜欢创新:好的想法会赢:创新者都是一马当先:要成为领域的专家,才能创新:技术的创新是关键:成功的团队更能创新 2.创新的时机: 赢者通吃.螳臂当车.只先一步. 我们要遵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技术触发期.期望膨胀期.迷茫期.低调发展期.主流发展期 3.创新的招数: SWOT分析框架.动量和加速度.技术产品的发展周期.效能过剩和竞争的各个阶段.影响产品竞争的各种因素(产品行业的因素.公司和市场因素.团队执行因素.产品的价值因素)…
 <构建之法>第四&十七章读书笔记 一.         前言 再次阅读<构建之法>,愈发被其中生动有趣的举例吸引.作为一本给予软件工程学生的书籍,其不以枯燥的理论知识为核心,而是基于对知识和方法的引导.本次研读的这两章内容主要涉及了代码规范,两人结对与多人合作的团队方面等相关知识,从其中逐渐明白与人相处作业等方面的技巧与艺术.以下是我对这两章节的思考与疑惑. 二.        第四章<两人合作>. 本章主要涉及代码规范,极限编程,结对编程,两人合作不同阶段,…
本周主要对<构建之法>中的一部分进行阅读. 一.软件与软件工程究竟是什么? 本书的概论部分就指出“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而我们这门课的名字就叫“现代软件工程”.其实在上课之前,我对这门课存在一定的误解,我更多地把这门课归入“程序”部分.在我原来的理解中,像电设二一样,自己学新知识(当然很多在电设一已经学过),然好以团队的形式独立去完成一个项目,只不过电设属于硬件(也包含一部分软件),而软工则纯粹是软件了. 而上课之后却和我预想的不一样.首先每周读书笔记这个就让我非常不解,有些推荐书籍…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构建之法>的大部分章节,包括个人技能.软件测试.用户体验和需求分析等相关内容.之前的个人作业和结对作业结束后,我们的工作重心终于转向了团队项目,作为团队中前端组的组长,我和组员们每周碰面.共同商讨团队项目细节并一起实现.因此,书中与团队项目开发有关的第五章.第六章的“团队和流程”“敏捷开发”两部分内容最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本次读书笔记主要记录阅读这两章的心得体会. 1.团队模式和开发流程: 团队项目的开发与团队工作模式(分工模式)和整体开发流程息息相关.我们的团队在决定开…
<构建之法>阅读有疑 在用将近五节课的时间将邹欣老师的书<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版大致看完.虽然全书是以轻松的口吻与”移山公司”员工的一些趣味谈话来传输一些理念和思想的,但是读完并理解依旧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我对书中的一些看法抱有怀疑的态度,现将问题所在列在下面. P68页:我不是很认同邹老师的“精通”魔方的判定方法.就好像在软件工程开发中,一个人解决了一个bug.解决了bug却不算是“精通”,还得能恢复bug,再现bug才算是懂得各中原理吗?我觉得作为一个…
-阅读<构建之法>P384~391后,我充分认识到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具体有: 原则1:公众 原则2:客户与雇主 原则3:产品 原则4:判断 原则5:管理 原则6:职业 原则7:同事 原则8:自身 通过这次的阅读,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职业道德.…
通过阅读<构建之法>P384~391以及参考阅读杜老师给出的链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软件工程的动态性和需求的前后关系,要求一个规范能对出现的新情形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但是即使在这种一般性原则下,本规范也只对那些以文档记录职业道德态度并采取积极行动的软件工程师提供支持:即提供相应开发组中的个人以及整个开发组都可以求助的道德基础.本规范也帮助定义哪些是对软件工程师提出的道德上不适当的要求. 原则1  公众 软件工程师的行为应与公众的利益一致. 原则2  客户与…
1.阅读<构建之法>读后感 第八章: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我觉得需求分析挺重要的,一个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以说需求分析是做系统之前必做的.需求分析确定了整个团队的方向,那么怎么做好需求分析呢?有以下几个步骤:1.获取和引导需求:2.分析和定义需求:3.验证需求:4.在软件产品的生…
[BUAA软工]第一次博客作业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北航软工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第1次个人作业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学习如何以团队的形式开发软件,提升个人软件开发能力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督促我阅读<构建之法>,了解软件开发的具体含义及流程 快速看完整部教材,列出你仍然不懂的5到10个问题 如果一架民用飞机上有需求,用户使用它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你还要做这个功能么? 书的第一章使用民航飞机的安全功能举例,虽然这个功能的使用率不足百万分之一(可以理解为飞机出…
软工读书笔记  week 9                 ——<构建之法> 最近的三周我们正式开始我们的项目.然后我也把<构建之法>中的相关章节再拿出来读了一番.以下是一些感悟. 首先就是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书中提到,我们作为设计或者开发者,往往会以自己使用产品的习惯和熟悉程度来出发设计,但我们永远不能代表用户.搞一个“典型用户”会让我们考虑问题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由于我们正式开始项目后的第一周就是继续对用户做需求分析,这一章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我们也要考虑我们的典型用户.…
总时长近两周的结对项目终于算是结束了,马上要重新开启团队项目.于是这几天决定对<构建之法>一书中与团队项目及需求分析有关的章节进行重点阅读,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运用到接下来的团队项目中去.        团队模式 团队这一部分提到了软件团队的很多模式.我认为,就我们目前的团队项目而言,更合适的应该还是“交响乐团模式”和“功能团队模式”. 先说“交响乐团模式”(吐槽一下书上给交响乐团配的图真是错误百出,当然这不是重点,只是觉得应该还是要严谨一些),我自认对一个乐团还是非常了解,在一个乐团中,…
关于阅读<构建之法>第1.2.16章的疑问与感悟 术语解释: 第2章,23页 什么是代码覆盖率? ———————————————————— 在测试中的代码覆盖率是指,你运行测试用例后,走过了多少句代码,拿这个走到过的代码除以你这个测试对象的代码行数,就是你这次测试的代码覆盖率了. 参考博客:http://blog.csdn.net/Kesa_Kong/article/details/1652341 第2章,29页 什么是“自动化”回归测试?如何实现? ————————————————————…
阅读构建之法有感 利用这一周的时间,我大致了解构建之法一书,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让我以一种新的视角去了解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工作,领略软件工程的独特魅力,更给出了简单易懂的方式去理解何为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要做什么,它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笔者站在一个从业者的角度,以其对软件发展无比的热情,去指导学校中未曾有实践经历的在校学生,或是已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实现软件工程的真正有效流程.该书将软件工程的各个步骤进行分章节讲述,叙述清晰,脉络清楚,向我们大家讲述笔者多年对软件开发的心得体会,同时…
从chapter4至chapter6,围绕着构建过程的合作讨论构建之法,而合作与个人工作的区别却以一个微妙的问题为开端:阅读别人的代码有多难? 两人合作:(驾驶员与领航员) 合作要注意代码风格规范与设计规范,如语句分行便于单步执行.使用“匈牙利命名法”等等.这里有趣的一点是,书中认为goto为函数提供单一出口,有助于程序逻辑的清晰体现,但是一些从事教学的教授认为goto语句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尽量减少使用,二者均有一定道理.之所以如此注重代码规范,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错误处理往往需要项目80%的…
项目 内容 课程班级博客链接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bsf/nwnu2020SE 这个作业要求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nwnu-daizh/p/12369881.html 我的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软件工程这门学科并且能够应用它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 这个作业在哪些方面帮助我实现学习目标 在学习时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且要及时地去解决它 一.初识软件工程   上个星期我们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学习,这学期的课中有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
|||||||||||||| |:--|:--| |项目|内容| |软件工程|https://www.cnblogs.com/nwnu-daizh/| |作业要求在博客里|https://www.cnblogs.com/nwnu-daizh/p/12369881.html| |作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初步了解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 markdown编辑器简要教程 目录 问题一:在软件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软件需求分析起什么作用?软件团队是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最终保证软件的…
注:本文档已提交Github,地址是这个 欢迎大家通过PR的方式或者在本博客下留言的方式随时补充意见和建议,我们会持续更新 书中7.2.4的表7-1 MSF团队模型和关键质量目标里面提到的"出口条件"是什么意思?比如开发的出口条件是:我们是否按照功能说明完成了各项功能. 书上8.8.3提到了一个软件团队一开始预计每次天做30小时工作量,做到一半时每天做15小时工作量.我自己在之前的软件编写和大作业上也常常有这样的烦恼.做到后面就要做大量的测试工作,很劳累.和针对测试出的错误修正并确保正…
项目 内容 课程:北航-2020-春-软件工程 博客园班级博客 要求:阅读<构建之法>并回答问题 个人博客作业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提升团队管理及合作能力,开发一项满意的工程项目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阅读<构建之法>,了解软件工程构建过程的宏观理念 一.读<构建之法>有疑 1. 科学与工程 概论P14 希望读者看了这一节之后,不再纠结"科学"和"工程"的问题,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与工作阶段,投入到最适合的项目类型中…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中第2章对效能分析进行了介绍,基于的工具是VSTS.由于我教授的学生中只有部分同学选修了C#,若采用书中例子讲解,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不过所有这些学生都学习过Python,因此我就基于书中对效能分析的介绍,结合Python效能分析工具的文档以及互联网上的博客,准备了一份关于效能分析的讲座,内容如下. 什么是效能分析? 这部分的讲解和书中类似.不过有两个问题: 为什么是效能不是效率,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人觉得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大. 效能分析…
以下是我看<构建之法>1-5章列出来的知识点和一些自己对部分知识的理解以及一些吐槽...和感受 1.1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 软件 - 程序(我知道软件是什么,也知道程序是什么,但是就是不懂什么是软件工程啊...个人觉得 软件工程 - 程序 = 0 程序 = 数据结构 + 算法 (突然觉得至今为止我们所写的作业都只是程序而还没达到软件的程度啊..就缺软件工程了..软件工程到底是啥~?! ∴软件 = 数据结构 + 算法 + 软件工程 去百度百科看了一下:(有些就直接省略了…
<构建之法>第10.11.12章 第10章: 问题:对我们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但是我们想法和做出来的软件会和用户的需求有偏差,比如风格.界面的修饰等等,那么我们程序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加靠近用户的想法呢?是设身处境么? 第11章: 问题: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在做四则运算APP,如果按照这章的步骤走下去,每天都要进行进度更新,和每日会议还有每日构建的,会不会不太符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毕竟我们的所有时间不能只为一门课程服务,还要大量的时间花在其他的课程上呢. 第12章: 问题: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
本周选读<构建之法>第8章——需求分析.由于有团队项目初期调研阶段做调查问卷的经历,这一章节中很多知识点我都比较有体会.对我而言,这一章节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厘清了关于需求分析的两个误解和近10个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 第一个误解有关需求的内涵.需求不仅仅来源于用户(软件直接使用者)的需要,还可以是企业为维持生存.追逐利润的商业模式,或者开发者在考虑到代码迁移.架构演化.平台变化时提出的技术上的需求.另一个误解有关需求分析的实现.做需求分析是一个循序渐进.应时而变的过程,不只是简单地将用户所表达的…
本周选读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第16章——IT行业的创新. 邹欣老师将本章话题分成五个部分来阐述:创新的迷思.创新的时机.创新的招数.魔方的创新.创新和作坊,博主认为时机和招数这两个部分在编辑上不是很和合理,时机部分的内容不够切题,招数部分却出现了讲时机的内容,以下会具体说明. 创新的迷思尝试为“外行人”拨开迷雾,打破普遍存在的错误印象.未曾涉身IT工业界之前,我们常常认为对一个优秀产品.乃至一个新的商业生态的诞生,最关键的是灵感,是一个颠覆性的好想法,但现实世界不存在这种一蹴而就的好事.邹欣…
这段时间阅读了英文版的NVidia官方的<The Cg Tutorial>,借此来学习基本的图形学知识和着色器编程. 在此做一个阅读笔记. 本文为大便一箩筐的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http://www.cnblogs.com/dbylk/p/4793480.html 动画 Animation 一.基于时间的运动 Movement in Time 实现动画渲染,需要应用程序对时间进行监测,并将它作为一个全局变量传递给着色器. 尽量在GPU上使用顶点着色器执行动画计算是一种高效的动画实现…
第十一章.针对WEB的攻击技术 ----<图解HTTP>阅读笔记攻击目标---Web简单的HTTP协议本身并不存在安全性 问题,协议本身并不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应用HTTP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以及运行在服务器上的web应用才是被攻击的目标. 攻击漏洞: 1.HTTP不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不像远程登录使用的SSH可以构建安全等级高的服务):即使HTTP以及架设好服务器,但是在其上搭建Web应用时又需要重新自己搭载认证和回话管理功能,此时在用户自行设计重新搭载的过程中隐藏很多安全漏洞可以攻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