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OD中的里氏替换原则,大家耳熟能祥了,不再展开,可以参考设计模式的六大设计原则之里氏替换原则.这里尝试讨论常常违反的两种形式和解决方案. 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根源是对子类及父类关系不明确.我们在设计继承关系常常受一些主观认识的左右,比如Robert C. Martin提到的线段与线的关系,以及被大家说到烂的正方形与矩形.从以前的经验我们认为它们符合继承关系,比如线段是线的较短形式,正方形是矩形的一个特例.但事实上它们并不能完全的包容和替代. 以集合的形式表示,左图是里氏替换的目标,子类可以完…
替换原则由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Liskov女士在1987年的OOPSLA大会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主要阐述有关继承的一些原则,故称里氏替换原则. 2002年,Robert C.Martin出版了一本名为<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的书,在书中他把里氏替换原则最终简化成一句话:“Subtypes must be substitutable for their base types”(子类必须能够替换…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替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如此,问题产生了:“我们如何去度量继承关系的质量?” Liskov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关于继承的原则 “Inheritance should ensure that any pro…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是对子类型的特别定义.它由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在1987年在一次会议上名为"数据的抽象与层次"的演说中首先提出. 里氏替换原则的内容能够描写叙述为: "派生类(子类)对象能够替换其基类(超类)对象被使用." 以上内容并不是利斯科夫的原文,而是译自罗伯特·马丁(Robert Martin)对原文的解读. 其原文为: Let be a p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