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请求过程看OkHttp拦截器】的更多相关文章

前言 之前我们结合设计模式简单说了下OkHttp的大体流程,今天就继续说说它的核心部分--拦截器. 因为拦截器组成的链其实是完成了网络通信的整个流程,所以我们今天就从这个角度说说各拦截器的功能. 首先,做一下简单回顾,从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方法开始. 简单回顾(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internal fun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Response { // Bui…
今天项目中遇到需要将从push接收到的数据按照协议parse成应用层需要的结构化数据类型问题:因为push消息类型繁多,等待解析出的结构化数据类型也多样,有的还需要经过几步的parse过程:而且因为项目历史原因,使用Protocal Buffer(push的数据是字节形式的传递).中间尝试了代理.装饰等模式,都失败了,最终还是使用了原始的继承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个过程中也学习了下OkHttp中的拦截器实现,这里做简单记录: ﷒拦截器的接口定义如下: 可以看到,在拦截器的回调中,我们可以拿到两个重…
前言: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单纯使用okHttp来作为网络库还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不太方便,而且还需自己来管理接口,对于接口的使用的是哪种请求方式也不能一目了然,出于这个目的接下来学习一下Retrofit+Okhttp的搭配使用. okHttp相关文章地址: Android okHttp网络请求之Get/Post请求 Android okHttp网络请求之文件上传下载 Android okHttp网络请求之Json解析 Android okHttp网络请求之缓存控制Cache-Cont…
参考:https://blog.csdn.net/a624806998/article/details/73863606 引言: 写这篇文章,因为在自己编写实现Http日志拦截器的时候,在拦截器中使用 response.body().string() 获取了返回的数据,但是在经过拦截器后,针对输出处理的时候,会再次调用 response.body().string(),这里就会导致流已关闭的异常. 参考上面的链接,修改了在拦截器中的response中的数据获取.保证了下一步的输出流的处理获取操作…
前言 此篇博客只讲解okhttp的拦截器功能的详细使用,如果你还不太了解okhttp可以参考我另外一篇博客 Android 开发 框架系列 OkHttp使用详解 添加Interceptor的简单例子 在 Android 开发 框架系列 OkHttp使用详解 可以了解到okhttp的基本使用,初始化OkHttpClient的时候我们可以添加拦截器,如下: // 配置一些信息进入OkHttpClient mOkHttpClient = new OkHttpClient().newBuilder()…
文章前言 记录控制器请求的耗时处理通常有三种实现方式,分别是:过滤器.拦截器.aspect:下文将逐一实现. 1.Filter 过滤器 1.1.方法说明 需要实现 Filter 类,主要涉及三个方法: destory:销毁 doFilter:处理过滤器逻辑 init:filter 初始化时调用 1.2.代码部分 @Component //表明作为spring的一个bean public class Time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
文章目录 前言 `$.ajaxSetup( )` 后记 前言 本文着重解决前后端分离开发的页面调整问题. 笔者,在做一个需求,需要对访问网站,但是没有登录的用户进行拦截,将他们重定向到首页. 很简单的一个需求,使用 springMvc 的拦截器即可完成需求:但是在编码的时候,页面总是无法进行跳转. 后来在google上一通搜索,知道了问题的原因,前后端分离,前台使用ajax异步请求的锅 : ajax,何为ajax,简单说就是局部网页刷新技术.前后端分离以后,后台逐渐淡化了对页面逻辑跳转的控制,将…
我们知道在Android开发中是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API进行网络请求的,就是使用 HttpClient 和 HttpURLConnention ,而Android 4.4 之后 HttpClient 已经被废弃,由于此前一直很流行的三方库 android-async-http 是基于 HttpClient 的,所以作者已经放弃了维护 android-async-http 库,我们在项目中也尽量不要使用这个库. OkHttp是Squaur公司开源的一个高性能Http请求库,它的职责同 HttpUR…
0.  前言 从我们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ttp://blog.csdn.net/seu_calvin后回车,到我们看到该博客的主页,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大概是经历了域名解析.TCP的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后发起HTTP请求.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浏览器解析html代码,同时请求html代码中的资源(如js.css.图片等).最后浏览器对页面进行渲染并呈现给用户.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每个过程. 1.  域名解析 以Chrome浏览器为例,Chrome会解析域名对应的IP地址.…
台根DNS,根DNS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返回负责这个域名(.net)的服务器的一个IP,本地DNS服务器使用该IP信息联系负责.net域的这台服务器.这台负责.net域的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如果自己无法解析,会返回.net域的下一级DNS服务器地址(blog.csdn.com)给本地DNS服务器.以此类推,直至找到. 2.  TCP的三次握手 这个部分正好之前整理过,可以参考NetWork--关于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3.  建立TCP连接后发起HTTP请求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成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