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二层数据包接收流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本文主要讲解了Linux内核二层数据包接收流程,使用的内核的版本是2.6.32.27 为了方便理解,本文采用整体流程图加伪代码的方式从内核高层面上梳理了二层数据包接收的流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阅读本文章假设大家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 整体流程如下: 数据报文接收流程伪代码分析如下 /*在基于中断收发报文的网卡设备驱动中, * 当有数据报文进来的时候,使用net_interrupt()进行中断触发 *如 isa-skeleton设备驱动中*/ static int __init netcar…
转: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8836467 本文将介绍在Linux系统中,数据包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网卡传到进程手中的. 如果英文没有问题,强烈建议阅读后面参考里的两篇文章,里面介绍的更详细. 本文只讨论以太网的物理网卡,不涉及虚拟设备,并且以一个UDP包的接收过程作为示例. 本示例里列出的函数调用关系来自于kernel 3.13.0,如果你的内核不是这个版本,函数名称和相关路径可能不一样,但背后的原理应该是一样的(或者有细微差别) 网卡到内存 网卡需…
Linux内核网络数据包处理流程 from kernel-4.9: 0. Linux内核网络数据包处理流程 - 网络硬件 网卡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主要由PHY/MAC芯片.Tx/Rx FIFO.DMA等组成,其中网线通过变压器接PHY芯片.PHY芯片通过MII接MAC芯片.MAC芯片接PCI总线 PHY/MAC芯片 PHY芯片主要负责:CSMA/CD.模数转换.编解码.串并转换 MAC芯片主要负责: 比特流和帧的转换:7字节的前导码Preamble和1字节的帧首定界符SFD CRC校验 P…
本文主要内容:简单分析NAPI的原理和实现. 内核版本:2.6.37 Author:zhangskd @ csdn 概述 NAPI是linux新的网卡数据处理API,据说是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名字,所以就叫NAPI(New API),在2.5之后引入. 简单来说,NAPI是综合中断方式与轮询方式的技术. 中断的好处是响应及时,如果数据量较小,则不会占用太多的CPU事件:缺点是数据量大时,会产生过多中断, 而每个中断都要消耗不少的CPU时间,从而导致效率反而不如轮询高.轮询方式与中断方式相反,它更适合…
Linux TCP/IP协议栈,数据发送接收流程,TCP协议特点 http://network.51cto.com/art/201909/603780.htm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如今的互联网是基于TCP/IP构建起来的网络.弄懂协议栈的原理,无论对调试网络IO性能还是解决网络问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本片文章就带领大家来看看内核是如何控制网络数据流的. 作者:底层软件架构来源:今日头条|2019-09-30 09:28 收藏 分享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如今的互联网是基于TCP/IP构建起来的网络.弄懂…
Linux系统捕获数据包流程 为了提高数据包的捕获效率,瓶颈问题是一个需要非常关注的焦点.减少在捕获数据包过程中的瓶颈,就能够提高数据包捕获的整体性能.下面本文将以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分析捕获数据包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影响捕获数据包的关键因素,最终确定捕获数据包过程的瓶颈. 在Linux平台下数据包的获取过程为,数据包到达网卡后,会产生一个硬件中断,然后调用网卡驱动程序中的函数来处理.这个中断处理程序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一些I/O操作将数据读入.当数据帧成功接收后,收到的数据包会被封…
linux内核打印数据到串口控制台问题 原文来源:http://i.cnblogs.com/EditPosts.aspx?opt=1 1.查看当前控制台的打印级别 cat /proc/sys/kernel/printk 4    4    1    7 其中第一个“4”表示内核打印函数printk的打印级别,只有级别比他高的信息才能在控制台上打印出来,既 0-3级别的信息 2.修改打印 echo "新的打印级别  4    1    7" >/proc/sys/kernel/pr…
原文发表在我的博客主页,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 因为出差,前后准备总结了一周多,所以博客有所搁置.出差真是累人的活计,不过确实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跟着老板学习做人,学习交流的技巧.入正题~ wireshark对于研究网络的人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从wireshark2.0开始,已经全面支持OpenFlow协议,对于研究SDN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福音,今天就来介绍一个技巧--如何利用wireshark抓取远程linux上的数据包,利用这个技巧,我们不需要再搬个显示器到处跑,更不会对服务器束…
[版权声明:转载请保留出处:blog.csdn.net/gentleliu.邮箱:shallnew*163.com] 每一个cpu都有队列来处理接收到的帧,都有其数据结构来处理入口和出口流量,因此,不同cpu之间没有必要使用上锁机制,.此队列数据结构为softnet_data(定义在include/linux/netdevice.h中): /* * Incoming packets are placed on per-cpu queues so that * no locking is need…
[版权声明:转载请保留出处:blog.csdn.net/gentleliu.邮箱:shallnew*163.com] 内核在处理2层数据包之前,必须先处理中断系统.设立中断系统,才有可能每秒处理成千的帧. 当收到一个帧时,驱动程序会代表内核指示设备产生一个硬件中断,内核将中断其它的活动,然后调用一个驱动程序所注冊的处理函数,以满足设备的须要.当事件是接收到一个帧时,处理函数就会把该帧排入队列某处,然后通知内核.     使用轮询技术会轻易浪费掉非常多系统资源,由于内核会持续去读取检查是否有有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