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编程之黏包】的更多相关文章

原理概述 上图是我在学习python的socket编程中遇到的黏包问题所画,以实例来说明这个高大上的黏包问题. 我们知道socket()实例中sendall()方法是无论数据有多大,一次性提交写入缓冲区(应用层):再来看接收端,recv()方法有个参数为buffsize,没错buffsize就是套接口的发送缓冲区的大小了.所以数据大于SO_SNDBUF的就会被分块传输,问题就来了,当两次提交的数据都比较大,刚好第一次尾与第二次的首同一时间待在了SO_SNDBUF里,被接收到了,这就是黏包. 一句…
一.基于TCP的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有顺序,不重复,可靠.不会被加上数据边界.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
TCP的长连接 基于upd的socket服务 TCP黏包现象…
python/socket编程之粘包 粘包 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首先需要掌握一个socket收发消息的原理 发送端可以是1k,1k的发送数据而接受端的应用程序可以2k,2k的提取数据,当然也有可能是3k或者多k提取数据,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来那个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的原因而UDP是面向笑死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一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同的.怎样定义消息呢?认为对方一次性…
昨日内容回顾 面向对象复习(json序列化类) 对象.类.父类的概念 三大特性:封装 继承 多态 双下开头的方法(达到某个条件自动触发) __init__:对象实例化自动触发 __str__:对象执行打印操作自动触发 __call__:对象加括号调用的时候自动触发 ... 反射:利用字符串操作对象的属性或方法 hasattr,getattr class MyClass(object): name = 'cx'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
二.解决黏包问题 2.1 解决黏包方法1 计算消息实体的大小 服务端接受两次,一次时消息大小,二次是消息实体,解决消息实体黏包 客户端发送两次,一次是消息大小,一次是消息实体 在两次收发之间加入一次多余通信,以防止消息大小和消息实体黏包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900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print(conn,addr) while T…
TCP/IP网络通讯粘包问题 案例:模拟执行shell命令,服务器返回相应的类容.发送指令的客户端容错率暂无考虑,按照正确的指令发送即可. 服务端代码 # -*- coding: utf- -*- # 声明字符编码 # coding:utf-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def server_Tcp(): 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setsockopt(s…
黏包 一.黏包现象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 9000)) sk.listen() conn, addr = sk.accept() conn.send(b'hello,') conn.send(b'world') conn.close() client端 import…
socket套接字简介 编写cs架构的程序 实现数据交互 OSI七层相当复杂 socket套接字是一门技术 socket模块>>>:提供了快捷方式 不需要自己处理每一层 """ 以后我们写软件连socket的影子都看不到 因为被封装起来 socket是最底层的原理 很多框架都封装了 其实我们不需要深入研究 """ socket模块 cs架构的软件无论是在编写还是运行 都应该先考虑服务端 #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
上面利用struct模块与方案一比较,减少一次发送和接收请求,因为方案一无法知道client端发送内容的长度到底有多长需要和接收OK.多一次请求防止黏包,减少网络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