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O处理过程 磁盘IO经常会成为系统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对于运行数据库的系统而言.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在到CPU缓存和寄存器,然后进行处理,最后写回磁盘,中间要经过很多的过程,下图是一个以write为例的 Linux 磁盘IO子系统的架构: 可以看到IO操作分成了四个层面: 1)文件系统缓存:处理数据必须先从磁盘读到缓存,然后修改,然后刷会磁盘.缓存的刷新涉及到两个参数:vm.dirty_background_ratio.vm.dirty_ratio.还有刷新写回时,使用到 bio 结构,
数据库调优工作中,有一部分是需要排查IO问题的,例如IO的速度或者RAID级别无法响应高并发下的快速请求.最常见的就是查看磁盘每次读写的响应速度,通过性能计数器Avg.Disk sec/Read(Write)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他们.不同的业务,繁忙程度也不同,需要什么样的IO做支撑?难道都用最高配的IO去配置硬件吗?能否通过一些经验和基线来判断当下磁盘环境是否能满足需求呢? 手上有4块 Inter SSD DC S3500 Series 600GB硬盘做成的RAID1两组,我们就拿它来练练手吧
原文:SQL Server 服务器磁盘测试之SQLIO篇 数据库调优工作中,有一部分是需要排查IO问题的,例如IO的速度或者RAID级别无法响应高并发下的快速请求.最常见的就是查看磁盘每次读写的响应速度,通过性能计数器Avg.Disk sec/Read(Write)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他们.不同的业务,繁忙程度也不同,需要什么样的IO做支撑?难道都用最高配的IO去配置硬件吗?能否通过一些经验和基线来判断当下磁盘环境是否能满足需求呢? 手上有4块 Inter SSD DC S3500 Series
获取机器的基本参数cat /proc/stat Note : This guide is applicable to Linux kernels 2.6.14 and above, which adds support for smaps, per-mapping data, including data on each mapping's rss usage. 分别是user,nice,system,idle,irq,iowait,irq,softirq.具体参数解释如下: user()表示自
一. RAID定义 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技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