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ython
Java
IOS
Andorid
NodeJS
JavaScript
HTML5
chunked 粘包
2024-10-23
netty对http协议解析原理解析(转载)
本文主要介绍netty对http协议解析原理,着重讲解keep-alive,gzip,truncked等机制,详细描述了netty如何实现对http解析的高性能. 1 http协议 1.1 描述 标示 ASCII 描述 字符 CR 13 Carriage return (回车) \r LF 10 Line feed character(换行) \n SP 30 Horizontal space(空格) COLON 58 COLON(冒号) : 1.2 请求包 主要包含三部分:
Socket 编程中,TCP 流的结束标志与粘包问题
因为 TCP 本身是无边界的协议,因此它并没有结束标志,也无法分包. socket和文件不一样,从文件中读,读到末尾就到达流的结尾了,所以会返回-1或null,循环结束,但是socket是连接两个主机的桥梁,一端无法知道另一端到底还有没有数据要传输. socket如果不关闭的话,read之类的阻塞函数会一直等待它发送数据,就是所谓的阻塞. 如果发送的东西非常多必须要用循环读,可以有以下解决方案: 调用socket的 shutdownOutput 方法(Java)关闭输出流,该方法的文档说明为,将
为什么 TCP 协议有粘包问题
为什么 TCP 协议有粘包问题 这部分转载自draveness博客. TCP/IP 协议簇建立了互联网中通信协议的概念模型,该协议簇中的两个主要协议就是 TCP 和 IP 协议.TCP/ IP 协议簇中的 TCP 协议能够保证数据段(Segment)的可靠性和顺序,有了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之后,应用层协议就可以直接使用 TCP 协议传输数据,不在需要关心数据段的丢失和重复问题. 图 1 - TCP 协议与应用层协议 IP 协议解决了数据包(Packet)的路由和传输,上层的 TCP 协议不再关注路由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 9. 协议过滤器,解决一包多发、粘包、冗余数据
1.C#跨平台物联网通讯框架ServerSuperIO(SSIO)介绍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1.4种通讯模式机制.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2.服务实例的配置参数说明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 3.设备驱动介绍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4.如开发一套设备驱动,同时支持串口和网络通讯.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
Socket编程(4)TCP粘包问题及解决方案
① TCP是个流协议,它存在粘包问题 TCP是一个基于字节流的传输服务,"流"意味着TCP所传输的数据是没有边界的.这不同于UDP提供基于消息的传输服务,其传输的数据是有边界的.TCP的发送方无法保证对等方每次接收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两个数据包,主机B的接收情况可能是 产生粘包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 .应用层调用write方法,将应用层的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而发送缓冲区有一个SO_SNDBUF的限制,如果应用层的缓冲区数据大小大于套接字发
Netty(三)TCP粘包拆包处理
tcp是一个“流”的协议,一个完整的包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包进行发送,也可能把小的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包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粘包和拆包问题. 粘包.拆包问题说明 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性读取到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所以可能存在以下4种情况. 1.服务端分2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包,分别是D1,D2,没有粘包和拆包: 2.服务端一次性接收了两个包,D1和D2粘在一起了,被成为TCP粘包; 3.服务端分2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完整的D1和D2包的部
netty 解决TCP粘包与拆包问题(二)
TCP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上层应用协议为了对消息的区分,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消息固定长度 2.第一篇讲的回车换行符形式 3.以特殊字符作为消息结束符的形式 4.通过消息头中定义长度字段来标识消息的总长度 一.采用指定分割符解决粘包与拆包问题 服务端 package com.ming.netty.nio.stickpack;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io.netty.bootstrap.ServerBootstrap; impo
Netty的TCP粘包/拆包(源码二)
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器,由于服务器端一次读取到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所以可能发生四种情况: 1.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数据包,分别是D1和D2,没有粘包和拆包. 2.服务端一次接收到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粘合在一起,被称为TCP粘包. 3.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完整的D1包和D2包的部分内容,第二次读取到了D2包的剩余内容,这被称为TCP拆包. 4.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D1包的部分内容D1_1,第二次读取到了D1
Socket粘包问题
这两天看csdn有一些关于socket粘包,socket缓冲区设置的问题,发现自己不是很清楚,所以查资料了解记录一下: 一两个简单概念长连接与短连接:1.长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方先建立通讯连接,连接建立后不断开, 然后再进行报文发送和接收. 2.短连接 Client方与Server每进行一次报文收发交易时才进行通讯连接,交易完毕后立即断开连接.此种方式常用于一点对多点 通讯,比如多个Client连接一个Server. 二 什么时候需要考虑粘包问题? 1:如果利用tcp每次发送数据,
Mina传输大数组,多路解码,粘包问题的处理
我的实际情况: 1,传递的业务数据种类很多,这就决定了我们要用多路解码器,MINA的中文手册提供的是DemuxingProtocolCodecFactory; 2,,有的数据长度达到8K,网上有资料说Mina在传输数据超过2K的情况下,会分片传输,因此要考虑如何来接收: 3,若数据发送很快,或者网络状况不佳,很容易出现粘包的情况,这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1)针对多路解码: 编码器: 将编码器继承MessageEncoder<T>,T是你编码的对象的类,此中我是要编码Requstwork类:其中G
TCP的粘包现象
看面经时,看到有面试官问TCP的粘包问题.想起来研一做购物车处理数据更新时遇到粘包问题,就总结一下吧. 1 什么是粘包现象 TCP粘包是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2 为什么出现粘包现象 (1)发送方原因 我们知道,TCP默认会使用Nagle算法.而Nagle算法主要做两件事:1)只有上一个分组得到确认,才会发送下一个分组:2)收集多个小分组,在一个确认到来时一起发送. 所以,正是Nagle算法造成了发送方有可能造成粘包现
Linux 网络编程详解五(TCP/IP协议粘包解决方案二)
ssize_t recv(int s,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与read相比,只能用于网络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当flags参数的值设置为MSG_PEEK时,recv可以从socket缓存中读取数据,但是不会将缓存中该部分数据清除 使用read函数直接读取socket缓存区中的内容,会清空缓存区中的内容.假设两段报文粘包,read会清空缓存 区中所有内容,从而导致后一段报文中的粘包的部分数据丢失--强调:粘包解决方案包尾加\n,必须使用recv
Linux 网络编程详解四(流协议与粘包)
TCP/IP协议是一种流协议,流协议是字节流,只有开始和结束,包与包之间没有边界,所以容易产生粘包,但是不会丢包. UDP/IP协议是数据报,有边界,不存在粘包,但是可能丢包. 产生粘包问题的原因 .SQ_SNDBUF套接字本身有缓冲区(发送缓冲区,接收缓冲区) .tcp传送的网络数据最大值MSS大小限制 .链路层也有MTU(最大传输单元)大小限制,如果数据包大于>MTU要在IP层进行分片,导致消息分割.(可以简单的认为MTU是MSS加包头数据) .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也可能导致粘包 .
netty 解决TCP粘包与拆包问题(一)
1.什么是TCP粘包与拆包 首先TCP是一个"流"协议,犹如河中水一样连成一片,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当我们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就会出现多发送与少发送问题,也就是TCP粘包与拆包.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所谓粘包:当你把A,B两个数据从甲发送到乙,本想A与B单独发送,但是你却把AB一起发送了,此时AB粘在一起,就是粘包了 所谓拆包: 如果发送数据的时候,你把A.B拆成了几份发,就是拆包了.当然数据不是你主动拆的,是TCP流自动拆的 2.TCP粘包与拆包产生原因 1.进行了MSS大小的TCP分段
TCP拆包粘包之分隔符解码器
TCP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上层的应用协议为了对消息进行区分,往往采用如下4种方式. (1)消息长度固定,累计读取到长度总和为定长LEN的报文后,就认为读取到了一个完整的消息:将计数器置位,重新开始读取下一个数据报: (2)将回车换行符作为消息结束符,例如FTP协议,这种方式在文本协议中应用比较广泛: (3)将特殊的分隔符作为消息的结束标志,回车换行符就是一种特殊的结束分隔符: (4)通过在消息头中定义长度字段来标识消息的总长度. Netty对上面四种应用做了统一的抽象,提供了4种解码器来解决
TCP粘包/拆包问题
无论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当我们读取或者发送消息的时候,都需要考虑TCP底层的粘包/拆包机制. TCP粘包/拆包 TCP是个"流"协议,所谓流,就是没有界限的一串数据.大家可以想想河里的流水,是连成一片的,其间并没有分界线.TCP底层并不了解上层业务数据的具体含义,它会根据TCP缓冲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包的划分,所以在业务上认为,一个完整的包可能会被TCP拆分成多个包进行发送,也有可能把多个小的包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包发送,这就是所谓的TCP粘包和拆包问题. TCP粘包/拆包问题说明 假设客户
tcp粘包,udp丢包
TCP是面向流的, 流, 要说明就像河水一样, 只要有水, 就会一直流向低处, 不会间断. TCP为了提高传输效率, 发送数据的时候, 并不是直接发送数据到网路, 而是先暂存到系统缓冲, 超过时间或者缓冲满了, 才把缓冲区的内容发送出去, 这样, 就可以有效提高发送效率. 所以会造成所谓的粘包, 即前一份Send的数据跟后一份Send的数据可能会暂存到缓冲当中, 然后一起发送. UDP就不同了, 面向报文形式, 系统是不会缓冲的, 也不会做优化的, Send的时候, 就会直接Send到网络上,
day8---多线程socket 编程,tcp粘包处理
复习下socket 编程的步骤: 服务端: 1 声明socket 实例 server = socket.socket() #括号里不写 默认地址簇使用AF_INET 即 IPv4 默认type 为 sock.SOCK_STREAM 即 TCP/IP 协议 2 绑定IP地址和端口 server.bind(('localhost',9999)) #ip地址和端口 元组形式 ,端口为整数形式 3 开始监听 server.listen() 4 进入阻塞状态,等待连
解决TCP网络传输粘包问题
很久之前就想写一写关于TCP粘包处理的文章了,无奈一直做WEB开发 没时间研究那个,拖了很久,最近要为一个客户做winform 服务器端,要用到SOCKET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才想起来要解决. 下面用一个网站很多的SOCKET异步通信的例子来做演示: 至于TCP为什么粘包 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在博客园里一搜很多文章都写的很清楚,我这里就讲一讲我处理TCP粘包的方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提出指正. ==================================== 没处理之前的部分核心代码和界面
关于TCP的粘包
2014年与宗宗一起去厦门测试软件接口的时候,与上级系统基于TCP方式通讯,数据量大时,经常通讯失败,检查日志发现是上级系统应该多次返回的数据一次性接收到了. 上网搜索了一下,才了解到TCP粘包的问题.摘录如下: UDP丢包是因为数据包在传送过程中丢失了,而TCP是基于流式的发送,并且存在丢包重发机制,TCP是可靠连接而UDP是不可靠的. 正是由于TCP是流式传送的,也就是连接建立后可以一直不停的发送,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定义,而用UDP发送的时候,是可以按照一个一个数据包去发送的,一个数据包就是一
c# socket 解决粘包,半包
处理原理: 半包:即一条消息底层分几次发送,先有个头包读取整条消息的长度,当不满足长度时,将消息临时缓存起来,直到满足长度再解码 粘包:两条完整/不完整消息粘在一起,一般是解码完上一条消息,然后再判断是否有剩余字节,有的话缓存起来,循环半包处理 客户端接收代码: private void callReceived(object sender, SocketAsyncEventArgs args) { var socket = sender as Socket; var bb = args.Use
热门专题
vector二维数组
mapbox arcgis矢量数据
代码评审插件 intellij
阿里香港云服务器如何搭建ss
centos7 php gz 卸载
机器学习 indicator function,
@getmapping注解的作用
linux 环境变量 恢复
linux 查询进程并关闭 shell
nacos lb配置详解
ENVI怎样进行最小噪声分离变换
sql查询结果最后一行显示行数
ie zoom和chrome zoom区别
u-boot clk 与设备的关系
显示超过200m要用wifi
maven引入mybatis依赖
windows docker镜像关机就没了
boost库使用示例
怎样用脚本调用JAVA后台脚本
qtcpserver连续发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