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O处理过程 磁盘IO经常会成为系统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对于运行数据库的系统而言.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在到CPU缓存和寄存器,然后进行处理,最后写回磁盘,中间要经过很多的过程,下图是一个以write为例的 Linux 磁盘IO子系统的架构: 可以看到IO操作分成了四个层面: 1)文件系统缓存:处理数据必须先从磁盘读到缓存,然后修改,然后刷会磁盘.缓存的刷新涉及到两个参数:vm.dirty_background_ratio.vm.dirty_ratio.还有刷新写回时,使用到 bio 结构,
Linux占用swap分区过高,物理内存还有剩余 问题分析 Swap配置对性能的影响 分配太多的Swap空间会浪费磁盘空间,而Swap空间太少,则系统会发生错误.如果系统的物理内存用光了,系统就会跑得很慢,但仍能运行:如果Swap空间用光了,那么系统就会发生错误.例如,Web服务器能根据不同的请求数量衍生出多个服务进程(或线程),如果Swap空间用完,则服务进程无法启动,通常会出现"application is out of memory"的错误,严重时会造成服务进程的死锁.因此Swa
修改/proc/sys/vm/drop_caches,释放Slab占用的cache内存空间(参考drop_caches的官方文档): Writing to this will cause the kernel to drop clean caches, dentries and inodes from memory, causing that memory to become free. To free pagecache: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