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in Point 0x1:行文框架 第二章:我们会分别介绍NNs神经网络和PR多项式回归各自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第三章:讨论NNs和PR在数学公式上的等价性,NNs和PR是两个等价的理论方法,只是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观察视角,不再将深度神经网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算法. 第四章:讨论通用逼近理论,这是为了将视角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框架体系,通用逼近理论证明了所有的目标函数都可以拟合,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解决.但是通用逼近理论并没有告诉
转自:http://www.cnblogs.com/hundredsofyears/p/3360305.html 在国内性能测试的领域有一篇几乎被奉为大牛之作的经典文章,一个名叫Eric Man Wong 于2004年发表了名为<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里面介绍了一种对系统并发用户数估算的公式,并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过程以及证明方法.这个公式使用非常简单,很多性能测试工程师都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或者打算尝试使用,以至
在国内性能测试的领域有一篇几乎被奉为大牛之作的经典文章,一个名叫Eric Man Wong 于2004年发表了名为<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里面介绍了一种对系统并发用户数估算的公式,并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过程以及证明方法.这个公式使用非常简单,很多性能测试工程师都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或者打算尝试使用,以至于在不分场合以及不具体分析系统用户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该公式的适用范围,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探讨这个
1 精确描述问题 第一章强调的重点在于”精确的描述问题“,这是程序开发的第一步 -- "Problem definition" 1.1 Precise problem statement 1) input: a file containing at most 107 positive intergers (each < 107); any interger occurs twice is an error; no other data is associated with t
问题→ 动态连通性:当程序从输入中读取了整数对p q时,如果已知的所有整数对都不能说明p和q是相连的,那么则将这一对整数写入到输出中.如果已知的数据可以说明p和q 是相连的,那么程序应该忽略p q这对整数并继续处理输入中的下一对整数. 该问题的应用→ 网络,变量名等价性,数字集合等. 设计API→ public class UF UF(int N) 以整数标识(0到N-1)初始化N个触点 void union(int p, int q) 在p和q之间添加一条连接 int find(int p
相关介绍: 并查集的相关算法,是我见过的,最为之有趣的算法之一.并查集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Disjoint Sets)的合并及查询问题.其相关的实现代码较为简短,实现思想也简单易懂,处理问题的效率也高,解决的问题范围也较广. 为了实现并查集的相关算法,我们规定将对象称之为触点,将整数对称之为连接,将两两之间彼此互不相连的各个集合的分布(也就是其相关的等价类)称之为连通分量,也称为分量.同时定义了如下的API用来封装其所需的基本操作: public class UF